文/郝效德

青未了野菜(青未了草褥子)(1)

一场秋雨一场寒。

一连几场秋雨把气温降了下来,天气让人感到了几分凉意。也难怪,我打开日历一看,再有十几天就要立冬了,天将要到寒冷的时候了。我顺便把床上铺的夏季床单拿掉,换上了一床崭新的褥子。这样以来,晚上睡觉身子底下就暖和了。触景生情,看着床上的褥子,又让我想起了过去,想起了我的童年时代,想起了我家曾用的草褥子。

草褥子,故名思意是用麦秸草制做起来的一种褥子。它的制做过程非常简单,就是用老粗布缝一个大袋子,里面装上压碎的麦秸,用针线将其缝住就可以了。做草褥子前要量好尺寸,一般人量尺寸家里根本没有米尺,人们只好用手匝或用小绳子什么的大约量一下就是了。草褥子没什么具体标准,只要和家里的坑做得一样大就行,原因是大了放不上,小了盖不住坑面,人在上面睡觉容易往下滚。别看草褥子是用秸草做的,可还真暖和,因为当时俺农村人家里穷,生活困难,人们睡的全都是土坯坑。人们在上面睡觉,只铺一层席子或毡子什么的就是好的了。因土坯是土的,经寒天一冻,土坯坑就好像一块冰块,而人睡在上面半宿也暖和不过被窝来,睡一夜觉要被冻起好几次来,严寒给人们带来了无尽的痛苦,让人受尽了折磨。而有了草褥子之后,草褥子里面有一层厚厚的麦秸将其隔开,人们睡在草褥子上面再盖上棉被自然就暖和了。

青未了野菜(青未了草褥子)(2)

记得小时候天特别的冷,到 了冬天,北风呼啸,寒风刺骨,地面被冻得裂开口子能伸进脚去。到了雪天,太阳一出,房顶上的积雪一融化顺檐而流,马上会被冻成长长的冰柱,十天半月的化不掉,便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调皮的孩子拿着杆子往下打,被打下的冰柱一块块掉在地上,孩子们用手拿起,用破旧的棉祆袖子一擦,放进嘴里像吃冰棍一样吃了起来:咯嘣、咯嘣、咯嘣……那响声清利落有远音。冰柱是凉的,吃一口凉得牙根子发麻,心里发颤,但孩子们觉得心里甜钳的,一块又一块的吃着比如今的巧克力还香呢!那时人们住的屋都是土坯房,屋内七露风八露气的,没有暖气,唯有的只有一个小站炉子,但为了省煤不等家人睡觉便停火了,所以屋里就特别的冷。有条件点炉子的人家还少受些罪,而没条件生炉子的人家就遭大罪了。土坯坑完全是用坯叉装起来的,坑面是用一个个坯横着平面铺起来的,上面墁上一层厚厚的麦糠泥,等干固了人们就可以在上面睡觉了。因为冬天天气冷,只在土坯坑上面铺层席子睡觉太冷,人们只好在席低下添上一层玉米桔、玉米叶或麦桔之类的东西避寒。如果不这样,人们只铺一层席子盖一床被子在坑上睡觉,冰凉的坯坑让人半宿都暖不过窝来,钻进被窝如钻进了冰窖,夜里不知要被冻醒过几次,人们睡觉遭得罪还真的是大了。屋里没厕所,大小便只有到院子里的栏里去上,去一趟回来要冻个半死。人们晚上睡觉都懒得起来大小便,所以,人们就想法在屋里放个尿罐子或尿盆子以备尿尿用。后来人们发明了草褥子,可真成了农村人的一大宝,成了人们的“大救星”,别看它简单简易,但取暖还真像一个“小火球”,时时给人们带来温暖。

青未了野菜(青未了草褥子)(3)

破草褥子铺上坑,老婆孩子暖洋洋。邻居家二大爷常常这样唱。是啊!一个并不起眼的草褥子,对一个家庭、一家人来说可算得上是“有功之臣”。有了草褥子,人们在草褥子上睡觉,有了一道挡风遮寒的“隔墙”,有了一个温暖的“窝”,给人们带来了幸福和快乐。我们家第一次用上草褥子时我已上小学二年级了,记得有个星期天上午,虽已进入严寒时节,但和煦的阳光照在脸上让人感到暖暖的。母亲吃罢早饭就开始缝制草褥子外套,由于褥子面积大,娘一针一线,费了好大劲才缝制完。随后,娘去找了当时的生产队队长申请让我家用队里的麦秸装草褥子,只有队上才有装草褥子用的麦秸,队长爽快地答应了。这已不只是俺一家找队长要麦秸了,队里的社员谁家装草褥子也是用队里的,个人家根本没有,但必须得经队长同意。临吃中午饭前,娘推上小车去了队部装上了满满的一草褥子麦秸,放到车上推回了家。当天晚上,娘把这个草褥子铺到了我们睡觉的坯坑上,当晚我们便睡在了草褥子上,亲身感受到了草褥子带给我们的温暖。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和几个小伙伴头顶热日去河里洗澡抓鱼,路上我要尿尿,实在忍不住了就找了一处僻静的地方尿尿,尿完尿觉得好舒服。可睡醒一看,竟把尿全尿在了草褥子上,整整湿了一大片。第二天,娘发现后并没有指责我,而是让我和她帮忙将草褥子抬到院子里进行了凉晒,只是告诉我说晚上尽量少喝水,不然还会尿坑。从此,我晚上尽量少喝水或不喝水,打那还真的没再尿过坑。

青未了野菜(青未了草褥子)(4)

时光如梭。很快我上了初中、高中,但我们家坑上一直铺着草褥子,转眼间草褥子已陪伴我走过了童年、少年,直到青年。后来,党的政策好了,农村实行了大包干,各项经济项目也快速发展,农民的日子过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盖新房、添家具,人们焊铁床、打木床,原先的土坯坑一个个被拆除当了肥料运到了地里,土坯坑结束了多年来的生命,草褥子也随之没了用武之地。再后来,无论城里人还是乡下人都住进了楼房,家家用上了暖气,过冬和其它季节一样,房子里总是暖意浓浓,人们尽情地享受着新时代和现如的幸福生活,过去的一切也随着时代的变迁也渐渐消灭在人们的视野和脑海里。但也有些东西却让人记忆深刻难以忘怀,如草褥子尽管已消失多年,也可能很少有人再想着它、记起它,但在我的记忆中和脑海里一直印象很深,因为它在我家最困难的时候,为我们家人取暖睡觉立过汗马功劳。

(图片源自网络)

《当代散文》由山东省散文学会主办,散文双月刊,主要发表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欢迎山东籍散文作家申请加入山东省散文学会。山东省散文学会常年举办各种散文活动,为作家提供图书出版服务,欢迎联系。13653164811、18765312921、18653131587;投稿邮箱:ddsww2022@163.com

壹点号当代散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