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课题小学语文分层教学随笔(信阳市罗山县西街小学省级课题研究)(1)

徐少千老师分享经验

为推广省级"十三五"规划课题《小学生数学模型思想培养研究》(编号: 2020YB1314)实验研究成果,课题主研人张盛宏、徐少千分别承担了信阳市教学研究室、罗山县教学研究室送教下乡活动。为分享课题研究成果,达到资源共享,11月27日上午,罗山县西街小学课题组全体成员和部分数学教师齐聚在西街小学多媒体教室,进行课题汇报经验交流会。

微型课题小学语文分层教学随笔(信阳市罗山县西街小学省级课题研究)(2)

徐少千老师参加县送教下乡活动作观摩课

汇报经验交流会由课题研究主持人张盛宏主持。会议分三个部分。首先由课题组主研成员徐少千老师分享汇报11月10日及12日,参加罗山县教研室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经验。他的送教课题是《小数乘法的简便运算(练习)》。为了将课题研究的内容运用到课堂上。他在教与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在理解运算定律各自的特点时,尝试加强学生模型思想的培养,然后通过联系比较,构建知识网络。学生交流时注意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连贯表达的能力。同时,徐老师谈到在课题研究时应及时记录、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行为,让自己的研究留痕,留住教育的"记忆",进行深度的思考,形成智慧的成果,从而培养敏锐的洞察力,提升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

微型课题小学语文分层教学随笔(信阳市罗山县西街小学省级课题研究)(3)

袁玲老师经验分享

其次课题研究主研成员袁玲老师,介绍如何在数与代数领域中渗透数学模型思想在课题研究中的点滴收获。她以《万以内的加法》为例,介绍在"数的运算"教学中,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要将二年级时借助学具构建的100以内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模型移植到万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中,此时是模型思想的升级,学生理解计数单位需要用模型来做为支撑。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我们不用给小学生讲模型思想,说思想他们不理解,但我们教师自己要有模型思想,在教学中注意渗透模型思想,潜移默化,对学生一定有好处。在中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数学模型的多样性,可以激活数学思维,打开教学视野,寻求多样化的数学教学形式。

微型课题小学语文分层教学随笔(信阳市罗山县西街小学省级课题研究)(4)

张盛宏老师(左二)参加信阳市教研室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主席台

接着由主持人张盛宏老师,分享了于 11月19日参加信阳市教研室组织的送教下乡活动心得。她在光山县南向店中心小学送教活动中作了《教中学 学中教——"圆的面积"再认识》专题讲座。在准备专题讲座前期,查阅了大量相关文献资料,比对不同版本教材,提取其中异同,分析各版本"圆的面积"教学中对数学模型思想的渗透。在探究"圆的面"积教学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培养模型意识。人教版教材通过计算圆形草坪占地面积的实际问题引入,数学教学通过将生活中非正规的教学经验应用到现实问题中,对现实问题进行抽象性转化,实现由生活经验向抽象模型转变的目标。即带领学生体验知识是如何生成的并从中学会建模。这样设计有利于学生理解怎样用数学思维解决现实问题,经历数学建模的全过程,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作用。

微型课题小学语文分层教学随笔(信阳市罗山县西街小学省级课题研究)(5)

主持人张盛宏总结讲话

最后主持人张盛宏总结了近阶段课题研究进展近况,并对下阶段课题研究内容做了具体安排。她用这样一段话作为本次交流会的总结:"学校教育中教师作为主导者,自身模型思想的掌握程度也影响着其教育理念的贯彻和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因此,教师应主动学习研究如何有效地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模型思想,只有这样,教师才有能力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模型思想,才能在教学中渗透和引导学生感悟模型思想,落实课程目标。"

(撰稿人:张盛宏 鲁正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