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理工大学“星河长明”实践团赴山东省鄄城县董口镇宋楼村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在支教期间由实践队成员开展文体手工趣味课堂,使孩子们在学习课本知识外,能够拓展课外知识,同时提高自身动手能力,陶冶情操。孩子们独立完成一件手工制作品需要手脑齐用,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的难题,但如果孩子们能够仔细观察,用心思考,将会使这些难题得到解决,同时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创造力,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

第一堂手工课的主题是感恩。为了能够引起孩子们对文体手工课的兴趣,更好的完成手工作品,实践团队队员在讲课时首先播放几个画风幽默的折纸视频,如会跳的青蛙、纸折花、自动行走的小马等。观看后孩子们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有关问题,然后由这些视频引出本节课需要完成的手工作品——爱心小猫折纸。选择爱心小猫折纸的原因是对于一些不善于表达的孩子可以在手工作品上写上感谢家长的简单话语,如“爸爸妈妈,你们辛苦了,我爱你们!”等等,让孩子们能够学会感恩。

三下乡绘画课心得体会(山东学子三下乡)(1)

图为实践队成员讲授折纸任务。 赵欣玉 摄

在进行折纸教学时,孩子们首先观看爱心小猫折纸的教学视频,接着由实践团队队员与孩子们一起按照步骤一步步完成手工作品。

三下乡绘画课心得体会(山东学子三下乡)(2)

图为实践队成员演示折纸步骤。 张鑫鑫 摄

孩子们在进行折纸时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积极向老师询问自己不会操作的步骤,老师耐心向孩子们讲述折纸步骤并帮助孩子们完成手工作品。在孩子们的不懈努力和老师的帮助下,孩子们完成了一个个生动可爱的作品,使他们的努力得到认可,自信心得到提高,他们脸上洋溢着天真灿烂的笑容,收获了满满的快乐。

第二堂手工课的主题是海底世界,让孩子们了解更多关于海洋的知识,使孩子们能够积极观察联想,大胆表达海底世界的各种生物,感受丰富多彩的海底世界,萌发探索海底世界的兴趣,并向孩子们普及海洋污染的危害以及海洋保护的重要性,同时尝试使用太空泥制作他们自己心中的海底世界。在课堂上实践队队员首先向孩子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大家心中海底世界是什么样子的呢?”,出乎意料的是孩子们不似第一节课时的拘谨,在此次课时能够积极踊跃的回答问题,说出自己心中独特的海底世界。

三下乡绘画课心得体会(山东学子三下乡)(3)

图为孩子们积极描述自己先中的“海底世界”。 张鑫鑫 摄

接下来通过观看海底世界的视频,让孩子们更加清楚直观的了解到海底世界的真实面貌。观看完视频后,有的孩子说海底世界是五彩斑斓的,因为在海底世界中生活着五颜六色的鱼类,它们住着珊瑚和贝壳建造成的小屋、吃着五颜六色的海底美食,并且与可爱的海龟、漂亮的水母、严肃的大鲸鱼等成为朋友。

在孩子们对海底世界有一定了解后,实践队队员通过播放视频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出海洋污染以及海洋保护两大话题。通过学习使孩子们了解海洋污染的危害、海洋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保护与我们息息相关的海洋。

在使用太空泥制作海底世界这一环节,孩子们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积极开动脑筋,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将自己心中的海底世界通过太空泥展现出来,创造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能让孩子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更多关于海洋的知识,同时能在娱乐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使孩子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为海洋保护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三下乡绘画课心得体会(山东学子三下乡)(4)

图为孩子们制作的属于他们自己的“海底世界”。 张鑫鑫 摄

手工是最能锻炼孩子们的智力、脑力、动手能力和模仿能力,同时对孩子的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也有极大的帮助。随着文体手工课的开展,越来越感受到孩子们在艺术类课程方面的想象力是无穷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动手能力也变得越来越强。每节手工课都是在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度过的,孩子们对于此类课程是感兴趣并希望多开设此类课程。在短短四十分钟的时间内带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多的是收获了孩子们一张张洋溢着灿烂的笑脸。

李亚男 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