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可偏偏刘贵妃的这出“爱子”,倒是让她的一手好牌全都打输了。

想为儿子挣个好前途,反倒把自己的命给搭没了。

刘贵妃这场自以为是的“谋反”,从一开始就是一场输局。

下面来盘点一下。

知否中太后刘贵妃叛乱(才知道刘贵妃自以为是的)(1)

讲起刘贵妃,不得不说起赵宗全,就是一开始作为禹州团练后面又登上帝位的新任官家,刘贵妃的官人。

因为兖王和先帝的荣贵妃密谋逼宫,先帝迫不得已让人与禹州找不受重视的赵宗全勤王救驾。

而后在顾廷烨等人的帮助下,终于诛杀叛王和逆党,保护了先帝。

先帝立赵宗全为太子,在先帝驾崩之后,赵宗全为帝。

因为赵宗全是禹州出来的,在汴京没有任何根基,朝中大臣性格各异,为了巩固权利,先是让先帝的皇后,也就是现在变成太后大娘娘垂帘听政。

知否中太后刘贵妃叛乱(才知道刘贵妃自以为是的)(2)

等到朝廷的局势变得稳妥,再让赵宗全亲政。

太后希望赵宗全能够继续实行当时先帝留下来的仁政,而赵宗全看到是先帝“仁政”下充满弊端的朝务,于是打算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让天下重回海晏河清。

太后与赵宗全的政见不一致,他们之间的矛盾与隔阂也越来越多。

这个时候,太后看到了因为儿子的伙食没有被满足而大吵大闹的刘贵妃。

太后想策反刘贵妃,而刘贵妃为了后宫的权力,也甘愿当太后的棋子,一直在皇帝也就是赵宗全身边说皇后的儿子桓王和顾廷烨的不是。

知否中太后刘贵妃叛乱(才知道刘贵妃自以为是的)(3)

其实刘贵妃真实的目的是为了打压皇后和桓王一派,让自己的儿子永儿登上帝位。

刘贵妃此人,一无大脑,二无谋略,她的能力和心机远远支撑不上她的野心。

她是想学汉武帝的夫人钩弋夫人吗?

确实汉武帝晚年时期,因为卫子夫和他的太子惹上了巫蛊之祸,导致身为皇后的卫子夫自缢身亡,太子也在逃乱的路上逝世,最终让钩弋夫人尚且年幼的儿子刘弗陵登上帝位。

但是汉武帝也怕母壮子幼,牝鸡司晨的做法毁了大汉江山而处死钩弋夫人。

知否中太后刘贵妃叛乱(才知道刘贵妃自以为是的)(4)

所以刘贵妃有了这前车之鉴,还敢谋反?

先不说皇帝与桓王之间是一出戏,就算皇帝真的厌弃了桓王,那刘贵妃之子登基也没有胜算。

首先她争不过桓王,桓王作为皇后的嫡子,有身为武将的国舅和顾廷烨帮忙,手下众多,又交际广,同时自己也是开国将领有军功,有能力。

一般情况下也是非常难把他拉下去的。

而她想出的昏招是跟太后大娘娘合作,但是这个其实也是与虎谋皮,很难得到善终。

看上去刘贵妃的姐夫掌握了禁军,封闭了宫城,但是实际上他们的人马本来并不多。

她以为她仰仗着太后娘娘最后能逼宫成功,她的儿子会成为帝王,那就是一场巨大的笑话。

太后只是把她当作一枚棋子,一旦逼宫成功,赵宗全落败,太后是会将刘贵妃的儿子立为皇帝,但是刘贵妃的孩子只能够成为一个傀儡,太后仍然可以垂帘听政。

知否中太后刘贵妃叛乱(才知道刘贵妃自以为是的)(5)

而这个可能会跟她夺权的刘贵妃,自然是不会留下的。

而一旦刘贵妃逼宫失败,太后就可以将一切的罪名全都嫁祸到刘贵妃身上。

不管皇帝知不知道这件事跟太后有没有关系,为了皇家的名声,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众口,皇帝对太后只会轻拿轻放。

而刘贵妃的性命和全族的性命就没有这么好运气了。

也是幸亏赵宗全看在永儿是他亲儿子份上不杀他,不然亲娘参与谋反,儿子恐怕也活不下来。

知否中太后刘贵妃叛乱(才知道刘贵妃自以为是的)(6)

进可攻退可守的是“太后”,而空有野心无能力无头脑无谋略的刘贵妃最终只能成为刀下亡魂。

其实她一开始不谋反,身为贵妃,身份也高还有个儿子,皇帝在世可以锦衣玉食荣华富贵享受不断,就算赵宗全不在了,她也可以享儿子的福。

在知道自己没有这个能力谋略,只会被太后撺掇的刘贵妃身上看到,其实从她一开始选择谋反,便是一场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