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独秀茅台(北京纽约北京遇上纽约)(1)

“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很多中国人对美国的第一印象,1994年一部《北京人在纽约》走红中国,这是中国首部全程在海外拍摄的电视剧,其影响极为远大。时隔20年,北京纽约这两座国际大都市再次相遇,被搬上了电影银幕。 20年后电影《北京纽约》,仍旧有梦想在其中,但更多展现的还是爱情。

从《北京纽约》的片名上看,让人不得不想起《北京遇上西雅图》,并且都是讲述小三的爱情故事,然而影片作为一部爱情文艺片,拍出的必然是《晚秋》的味道。其实影片与这两部影片并无关联,如果女主角不是林志玲而是汤唯,也许影片或多或少都与两部影片撇不清关系,但这只是我个人看到片名所想到的。《北京纽约》是一部很想象的爱情文艺片,也是一部很有现实意义的爱情文艺片。

《北京纽约》讲述了一段发生在北京、纽约两个不同文化背景下爱与梦想的故事。女主茉莉从小的梦想是成为一名响誉世界的小提琴家,而当她来到纽约,她却在纽约的街头角落打着一份又一份零工,与她的小提家梦想的越来越远,梦想被残酷的现实击打的粉碎。而茉莉青梅竹马的恋人蓝一,通过在北京不懈奋斗,功成名就,两个人分离十年之后在纽约再次相遇,同时还有一个才华横溢的美国男人乔,乔本身是富二代,但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穷艺术家,因为他有所以艺术都难以摒弃的傲骨。

命运安排让茉莉在两个男人、两种生活方式、两种文化之间作出抉择。爱的选择是人生最难以抉择的一件事,在爱情上茉莉注定要是一个纠结的人。影片中蓝一喝茅台,乔喝香槟,用茅台和香槟来形容这两个男人,是非常准确的。蓝一犹如茅台,虽然尊贵但并不是谁都能喝得起,乔犹如香槟,虽然奢侈但也只能是一杯开胃酒。不管是茅台的尊贵还是香槟的奢侈,命中注定他们不能同时出现在同一个餐桌上。

蓝一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上门女婿,和以往的上门女婿一样,他们都有一个属于自己并难以忘怀的初恋情人,这种人往往都是望恩负义的主,不出所料在老岳父去世后,他毅然决然的与妻子离婚了。不管怎样,蓝一是“中国最年轻的CEO”,他是成功的,所以在婚内将初恋变成小三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可以说这是人之常情。在他的心中茉莉是他一生的最爱。

对于茉莉来讲,她与蓝一之间是有爱的,起码在与蓝一相遇之前,她还在回想是蓝一要做她一辈子的跟屁虫,而残酷的现实是她要做蓝一的“跟屁虫”。她能一个人生活中黑漆漆、破旧不堪的街道里多年,因为她有梦想,但当梦想破灭了,她不得不开始重新审视人生,成为蓝一的小三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因为她难以抗拒那温馨公寓的诱惑,这是她想要的生活。而蓝一能给她想要的一切,却给不了她想要的爱,因为茅台不是谁都能喝得起的。

茉莉的不幸并不是残酷的现实,而是命运的捉弄,她一生所爱的两个男人,不管是茅台,还是香槟,都喜欢吃软饭。乔虽然有志气不花家里一分钱,却有勇气花自己爱的人的钱,并且还是茉莉当小三得来的钱,这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笑话。乔用茉莉从蓝一那里得来的钱,成功举办了自己影展,并且实现了他的艺术家的梦想,但这个成功的背后茉莉付出血一样的代价,一个梦想成为小提琴家的人,竟然能做出被包养再包养别人的事情,更不顾别人的唾弃,依旧生活的很好。没有人能拒绝得了茅台的诱惑,这也许就是人性的本身。

全片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场戏便是,蓝一在茉莉的生日聚会上,朋友问他认识茉莉多久了,他看了看茉莉说:一辈子。这个桥段让我想到了《晚秋》里,勋的那句“他动了我的叉子”,这两个桥段都是向情敌宣战,都颇为有深意,但不幸的是蓝一没有勋那么幸运,有一个开放式的结局,他死了。这注定是一场悲剧,因为备胎选择了备胎,爱真的是一种很玄很玄的东西,让人永远都捉摸不透。

《北京纽约》作为李晓雨导演的处女作,还是相当不错的,将其所要表达的爱与梦想都表达的非常完整,即虐心又令人反思。火华社社长刘烨的演技一如既往的好,无须多费笔墨。我们的女神林志玲不得不说,此次出演茉莉一角付出了很多努力,茉莉是一个很有戏的角色,与以往花瓶角色完全不同,虽然演技仍然让人有所诟病,但看得出她有在进步。不得不提的就是影片的画面质量,影片由杜可风担任摄影指导,保证了影片画面的质量。无论北京、纽约两座城市的景色,还是林志玲的美色,都拍的美轮美奂,随便定格一个镜头都是明信片。

北京遇上纽约,茅台遇上香槟,体会不一样的爱与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