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段时间,海清主演的电视剧《心居》热播。
只是和以往不一样,这一次她身边的人,竟然不是黄磊。
说起来这些年来,很多人已经习惯了黄磊与海清的夫妻搭档。
两个人从《小别离》演到《小欢喜》系列,甚至还有未播出的《张卫国的夏天》……
关键是接连几部剧,还都特别火。
以至于不少人在心里,都把黄磊与海清当成了一对。
然而生活中的黄磊,娶了孙莉,还有几个可爱的孩子。
海清和黄磊一样,也在很早以前,就有了自己的家庭。
1
说起来海清和黄磊,虽说不是一家人,但黄磊应该算是海清人生中,最重要的人之一。
两个人的相遇,是在1997年。
那一年,20岁的海清,经过1年的准备,成功拿到了中戏和北电的录取通知书。
一番纠结下,她选择了北电。
结果她满怀期待地入学,却是大失所望。
失望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黄磊。
海清入学的那一年,27岁的黄磊,正好研究生毕业,留校当老师。
海清算是黄磊带的第一届学生。然而用海清的话说就是:
我来北电,是冲着老教授来的。
黄磊自己都是刚毕业,长得又帅,以后整天忙着拍戏,哪有时间管我们。
海清对黄磊不满意,黄磊对海清也没什么好印象。
刚开学的时候,因为觉得失望,海清有种“自暴自弃”的感觉。
她上课头戴大花,在宿舍床铺上跳钢管舞。
黄磊表示还以为海清学舞蹈是个小天鹅,没想到那么癫狂。
一定程度上,两个人都看错了对方。
海清以为黄磊不靠谱,却没想到黄磊是出了名的严师。
面对一群调皮的学生,他总能想出办法来整治,在斗智斗勇方面是王者级别。
他愿意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花时间。
像是对待海清,其实大一下学期,就有剧组想要找海清拍戏。
不过找到黄磊这时,他直接给推掉了。
他觉得此时的海清,应该好好学基本功。
基本功打牢了,将来是不缺演戏的机会的。
而且为了让海清全面发展,他还特地花时间每周给她列一个书单,让她照着单子去读书。
他的付出,打动了海清。
一段时间的相处,海清也对黄磊改变了观念,开始好好地学习。
黄磊也发现海清虽然“疯”,但在学习方面,是真的用心。
两个人对对方的印象都逐渐变好,甚至大学4年下来,还成了“亦师亦友”的亲人。
作为长辈的黄磊,对海清更是各种照顾。
海清大学考人艺落选,是他在背后默默地安慰她。
海清后来顺利考入国家话剧院,也是因为黄磊的力推。
大学毕业以后,海清接不到戏,也是黄磊的推荐,她才能在没什么名气时,就在《玉观音》中出演女二号钟宁。
让海清红透半边天的电视剧《双面胶》,也是黄磊先看了剧本,对海清说:
胡丽娟非你莫属。
后来在他的“搭线牵桥”下,海清得到了这次机会,最终凭借“胡丽娟”一角一炮而红。
这才有了如今的海清。
2
不过虽说有黄磊的帮助,但这一路走来,海清自己的努力,也必不可少。
她自小就是个要强的人。
海清是金陵书香望族甘家的后代。
如今中国最大的私人宅邸“甘熙故居”就是海清的老家。
遗憾的是海清妈妈出生后,甘家就家道中落。
等到1977年1月,海清出生,生活就更加平淡了。
小时候的她,一度落魄到买不起雨衣雨鞋。下雨时海清从学校回家,都只能蹭同桌的伞。
然而海清的父母,毕竟是从大户人家走出来的,眼光还是要比普通人远一些的。
夫妻俩很注重全方面培养海清。
除了文化课以外,海清自小就学习舞蹈。
都知道学舞蹈很辛苦,但日复一日的训练,她还是坚持了下来。
11岁那年,年少的海清挽着父母的手逛街。
迎面而来两个骑自行车的人,把她的吊带扯下来一点,夸赞她这锁骨和肩颈真漂亮,是练舞的好胚子。
两个人就是所谓的星探,他们劝她报考江苏省歌舞剧院。
因为那里离家比较远,父母一开始并不想让她去。
没想到海清已经喜欢上舞蹈,一心想要去。
三个人争执不下,海清父母最终还是妥协了。
于是12岁那年,海清就离开了家乡。
一个人在外的日子很苦,再加上学的是舞蹈,可以说是苦上加苦。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海清也想过要放弃。
只是每一次,不服输的她,都咬着牙坚持了下来。
也是在这样的坚持下,海清一步步登上了台柱子的宝座。
18岁那年,海清已经是江苏省歌舞剧团的正式员工,一个月工资800块。
出去跳舞、编舞的外快比工资还多,但她动了考北京电影学院学表演的心思。
为了能够考上北电,近一年的时间:
海清早上练功,上午上课,下午排练,晚上继续上课。
回到家还准备台词,准备表演,常常看书看到天亮。爸妈担心,会在晚上拉掉家里的电闸,搞得冰箱里的东西都化了。
她就这样过了1年。
所幸的是努力没有白费,一年过去,目标达成,她真的考上了北电。
3
电视剧《双面胶》,算是海清演艺生涯的转折点。
然而拍《双面胶》期间,海清发现自己怀孕了。
杀青后,她就选择去生孩子。
以至于《双面胶》大火,很多人都好奇女主海清,为什么像是“消失”了一样。
实际上她是回归家庭了。
海清和老公是高中同学,两个人同岁,她老公在中国银行香港地区,担任银行高管。
海清在南京老家,经过家人撮合,很早就步入了婚姻生活。
而在三十而立之前,海清就成为了一名妈妈。
为了陪伴儿子的成长,每年七八月份,学校假期,她都尽量不工作,带儿子去接触各种兴趣班,并在陪读过程中观察孩子对课程的兴趣。
只要儿子喜欢的,她都坚持带孩子去上学。
可以说很早的时候,海清就在平衡家庭和事业。
遗憾的是不管她怎么努力,都会有错 不开的情况。
像是她参与的电影《红海行动》开拍那会儿,刚到非洲,就得知儿子骨折了的消息。
那一刻,海清心急如焚:
当时还没开拍,我就想,回去吧,照顾孩子。
但另一边,她是一名演员,要对已经准备好的剧组人员负责。
百般无奈之下,海清留在了剧组。
只是做好决定的那一天,她哭了一宿,把对孩子的愧疚深埋在心里。
其实在儿子的成长过程中,这样的事情还有不少。
所幸的是虽然很难,但海清还是尽力权衡,陪伴着孩子健康的成长。
在她的努力下,一家三口得以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过往的岁月里,见惯了荧幕上的“好媳妇”海清。
但其实下了荧幕,她也是一个“好媳妇”,守护着一家人。
全文完
是结束也是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