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裔犹太人爱因斯坦是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被称为“现代物理学之父”,也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之后,与牛顿齐名的伟大物理学家。

他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他于1905年创立狭义相对论 ,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来认识宇宙,使科学从此从宇宙的宏观世界转到了原子的微观世界,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 。

1999年12月,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的“世纪伟人”

天才爱因斯坦为科学奉献了一生(天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是一个偏科生)(1)

(一)天才爱因斯坦读中学时,也是一个偏科生。

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南部一个叫乌尔姆的小城里,一岁时,全家搬到慕尼黑。小爱因斯坦对大自然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他的目光,他的心被大自然深深吸引。 他还是一个特别爱思考的孩子。他常常一个人静静地站在那里一动不动的想着什么,如树叶为什么会动?风从哪里来?神秘的宇宙是怎么一回事……

他对音乐有着特殊的兴趣,妈妈波林音乐天赋高,晚饭后,经常用钢琴弹几曲,优美的旋律在房间里回荡,这时候,爱因斯坦经常在妈妈后面,专注听着。

天才爱因斯坦为科学奉献了一生(天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是一个偏科生)(2)

十岁时,他进入路易波尔德中学。当时的德国,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用的是灌输式填鸭教学法,学校和老师根本不考虑学生是否喜欢这种方法,只是一味地讲。虽然是在学校里,却象军营一样十分重视军事训练。这样的授课方式,枯燥呆板的知识灌输,爱因斯坦感觉讨厌极了,他开始反感和仇视这一切,而且开始和学校对抗起来,这让老师和学校领导大为恼火。

在叔叔雅各布的引导下,他爱上了数学,一头扎进去,并一发不可收拾,在中学阶段,他不仅学习中学数学,还把大学的高等数学自修完了。

天才爱因斯坦为科学奉献了一生(天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是一个偏科生)(3)

在学校里,爱因斯坦除了数学和物理科目优秀外,其它课程都不好。教导主任曾经这样断言:“爱因斯坦性格孤僻,不守纪律,而且大脑也比较迟钝,将来不会有出息的。”更让他没有想到的是,校方竟然通知他,因其成绩不好,不尊重老师,与同学格格不入,还不遵守校规而被要求退学。

后来,他离开了德国,十六岁的他只身前往瑞士,参加了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的高考,因为偏科,除了数学和物理考的很好以外,其它的如政治学、语言学等考的不理想,而未被录取。但由于他数学和物理突出,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的校长赫尔先生爱惜人才,对他十分器重,把他介绍到亚雷小镇的一所中学再读一年后,然后直接升入大学,在师范系学习数学和物理学。

天才爱因斯坦为科学奉献了一生(天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是一个偏科生)(4)

(二)爱因斯坦不修边幅、不拘小节,我行我素。

爱因斯坦成名以后,薪水多了,地位高了,一些不曾谋面的人都在猜测着这个伟大人物的形象。可是,现实生活中的他,恐怕要让那些对他憧憬的人失望了。

他一付不修边幅的打扮,穿戴不仅不干净利落,甚至还有些寒酸。在社交中他是善良、坦诚和谦虚的,无论是地位卑微的市井人士,还是大名鼎鼎的教授或是大权在握的官员,他都一样对待,从不势利。

爱因斯坦在家里就像一个大孩子一样,喜欢光着脚,在客厅里走动。来了客人也不穿袜,赤着脚,头发的蓬乱像是永远也拉不直的,却还大摇大摆地坐在那里招待着客人。

天才爱因斯坦为科学奉献了一生(天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是一个偏科生)(5)

有一次他在布拉格科学协会大厅作演讲,当主持人宣布:“请我们的老朋友——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上台为我们作报告……”在掌声中,人们发现,讲台上那个头发蓬松,鼻子粗大,一脸大胡须,一身随便着衣的人,一点也不像是一个科学家,看起来,倒像是一个搞艺术之类的人物。

有人嘲笑他的穿戴打扮,以及在家里待人接物的举止,认为没有一点教授和科学家的样子。

爱因斯坦听了人们对他的议论,很是不以为然,他轻松地说:“我从出生开始就是这样生活的,这是我个人的事,又没有关系到别人的事,谁管我的闲事干什么,总不会干涉别人的自由吧。”了解他的人,倒认为他是一个崇尚自由的人。

天才爱因斯坦为科学奉献了一生(天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是一个偏科生)(6)

(三)爱因斯坦两次放弃德国国籍

第一次放弃德国国籍时,他还是少年,在十六岁那年,爱因斯坦未完成中学学业,退学后只身前往瑞士与家人团聚。

后来,中年时代的他成名后,为了帮助战后的德国重建,受邀出任柏林大学教授,被选为普鲁士皇家科学院院士,他决定重新加入了德国国籍。

希特勒上台后,对于犹太人迫害也更为疯狂,纳粹份子对爱因斯坦郊外的别墅进行了查抄。为此,爱因斯坦在1933年5月,宣布放弃德国国籍。

1933年10月,受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邀请,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在那里继续他的科学研究工作。他于1940年加人入美国国籍。1955年4月18日晚上,这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在睡梦中与世长辞,走的十分安详,享年七十六岁。

(本文参考《犹太人智慧总集》、图片来自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