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在汉武帝时开始推行。这个时期的思想,已非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原貌。而是掺杂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体现了儒家思想的"兼容"与"发展"特性,是一种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那么这么做,对社会的发展来说是好事还是坏事?
首先,当时汉朝在政治上提倡无为而治,在经济上轻徭薄赋,在思想上盛行清静无为和黄老学说。之所以会颁布这样的规定,是因为在建立汉朝的时候,全国上下没有一个地方没有经历过战争,社会动荡不安,百姓民不聊生,流离失所,这个时候的国家内部其实早就已经是千疮百孔了,国家想要稳定,就必须采取这种方式来休养生息。
在汉武帝时期,国家的经济和文化已经有了飞速的发展,已经不再需要这种无为而治的策略了,国家想要进一步发展,必须要有所行动,对当前的社会进行转变。甚至在发展的后期,这种无为而治的思想已经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发展,中央对地方的掌控力度已经是越来越低了。
转变思想,是国家改变发展策略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我国是一个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国家需要对地方进行强有力的控制,而儒学是非常符合当时统治者的利益的。因为儒学提倡春秋大一统,主张齐家治国平天下积极入世,这些都是汉武帝当时积极推行的政策。所以在百家思想里,最符合汉武帝利益的就是儒家思想。
而且独尊儒术的行为,可以给人奋斗的方向,还极大地推动了社会文明的发展。因为儒学讲究"仁义礼智信",这反映了人性的根本需要,而且给人们提供了信仰。
自从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中央集权的发展就变得顺风顺水,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导致儒家思想在未来中国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居于的主导地位。
所以"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并被杀偶然形成的结果,而是各种原因相互推动的结果,是大势所趋。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社会的发展是一件好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