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界上有两种馒头。一种叫山东馒头,一种叫其他馒头。

山东人对馒头的喜爱,刻在基因里。可以说,山东人的一生,是与馒头相伴的一生。

孩子周岁,要有它。

山东大妈卖馒头一个300元年销千万(一个馒头单品就能卖600多万)(1)

结婚这种人生大喜之日,要有它。

山东大妈卖馒头一个300元年销千万(一个馒头单品就能卖600多万)(2)

逢年过节要有它。

山东大妈卖馒头一个300元年销千万(一个馒头单品就能卖600多万)(3)

老人祝寿更是少不了它。

山东大妈卖馒头一个300元年销千万(一个馒头单品就能卖600多万)(4)

对馒头爱得深沉的山东人,凭借着勤劳、聪慧把这种普普通通的面食发展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更是在全国馒头市场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目前,全国有馒头企业10万多家,其中山东的馒头企业占比第一。就拿山东禹城来说,当地的馒头产业已经发展成了年产值30亿元的大产业,还带动当地74万亩小麦种植的发展。

人们印象里再普通不过的馒头,是如何变成赚钱的香饽饽呢?

山东大妈卖馒头一个300元年销千万(一个馒头单品就能卖600多万)(5)

做出那个与众不同的馒头

山东在北纬37°黄金纬度线上,这是国际公认的“黄金优麦区”,生长在这里的小麦,享受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黄河水的灌溉,种出的小麦面筋高,蛋白质含量高,制粉时间长。这些地理区位优势,让山东人有了大展拳脚的底气。山东禹城的邵燕,就想利用家乡的这些有利条件,做出正宗的山东馒头。

想在遍地都是馒头的山东闯出一条路,可不容易。怎么能做出特色,吸引消费者注意,是让很多像邵燕一样的馒头加工企业经营者们头疼的事。

在禹城有个说法,吃窝窝头吃尖,吃馒头吃皮。当地人喜欢吃馒头皮,还是那种可以完整扒下来的馒头皮,劲道,有嚼劲。在他们看来,皮是馒头的精华,富含维生素B族和矿物质元素,越是好馒头,皮越厚,馒头的营养价值也越高。

受当地饮食习惯的启发,邵燕做出了一种皮多的馒头——竹签馒头。

山东大妈卖馒头一个300元年销千万(一个馒头单品就能卖600多万)(6)

竹签馒头就是插在竹签上蒸的馒头,因为形状新奇,引起了消费者的购买兴趣,一时间销量大增,周边县市的经销商都到禹城来提货,邵燕的公司也随之名声大起。

但很快,邵燕就遇到了一个行业里常见的难题。竹签馒头接二连三遭到投诉,消费者反映馒头质量不稳定,口感有时劲道有时绵软,甚至有人怀疑是不是馒头质量有问题。明明是按照标准来生产的,为啥会出现这些问题呢?

品质从源头抓起

山东大妈卖馒头一个300元年销千万(一个馒头单品就能卖600多万)(7)

面粉有高筋、中筋和低筋之分,背后代表的是不同的小麦品种。在禹城当地,大多是各家各户分散种植,小麦品种差别很大。面粉厂在收购小麦的时候不会刻意区分品种,一般收到什么小麦就用什么小麦,这就容易导致面粉稳定性差。想解决这个问题,只能从源头入手。

禹城有一个创业者叫张树军,他做过市场调查,发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面粉和面食加工市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前老百姓都是自己在家做面食,现在生活节奏快了,出现各种面食加工厂,产品多种多样,比如面包粉、饺子粉、高档馒头粉等,这些产品没有优质小麦是加工不出来的,因此市场对优质小麦的需求量增加了。

看到这个转变,张树军认为其中大有商机。从2018年开始在禹城流转土地,成立合作社,带领160多户种植户一起种植优质小麦。

山东大妈卖馒头一个300元年销千万(一个馒头单品就能卖600多万)(8)

邵燕正好在寻找筋度稳定、货源充足的优质麦,两人一拍即合。最终,邵燕愿意以高于市场价1毛5到2毛的价格收购张树军合作社的小麦。有了好价格,农民每亩小麦能多收入260元,张树军的合作社成员全部种起了高筋度的优质小麦品种。他们不但统一品种,还统一种植和管理模式,这样种出来的小麦就能品质稳定,满足面粉厂和面食加工厂的要求。

对于邵燕来说,有了质量稳定的面粉,竹签馒头销量稳步增长,2020年,仅竹签馒头一个单品的销售额就达到了600多万元。

种植端的稳定保障,让邵燕有了信心,她放心大胆做产品研发,推出了三十多个馒头产品。有红枣馒头、桃花馒头、南瓜馒头、蔬菜馒头、儿童卡通馒头等,满足不同消费者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山东大妈卖馒头一个300元年销千万(一个馒头单品就能卖600多万)(9)

把馒头卖到更远的地方

以前,山东馒头更多的是走街串巷在家门口卖,但是现在产量增加,本地市场消化能力有限,如何能把馒头卖到更远的地方,成了这些经营者们思考的新问题。

如今虽然冷链物流发达,可以把馒头冷冻起来进行长距离运输,但冷冻的馒头复蒸,会出现馒头皮裂开、起泡,不好看也不好吃。这个问题不解决,就算能把馒头卖到外地,也会影响品牌形象。

山东大妈卖馒头一个300元年销千万(一个馒头单品就能卖600多万)(10)

经过反复实验,邵燕调整了面粉的比例,增加了蛋白质含量高的小麦,让馒头皮更厚、更亮,而且不会吸水。这样蒸出来的馒头,哪怕水浇上去也不会起皮,解决了冷冻馒头复蒸裂开问题,让禹城的馒头具备了进军全国市场的实力。

在一群由退休职工、服装店老板、家庭主妇组成的“旗袍姐姐”们的助力下,禹城馒头在直播间里火了,最高记录有几万人同时在线观看。直播间里卖馒头,成了禹城的一段佳话。

山东大妈卖馒头一个300元年销千万(一个馒头单品就能卖600多万)(11)

在冷链物流高度发达的今天,让出门在外的山东人和喜欢吃馒头的人,都能够轻易吃到新鲜地道的山东馒头,销售半径被无限放大,满足的是人们的口腹,传递的是山东馒头的风味,反过来带动馒头产业走向壮大,真正实现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