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考支待考支, 《孔子世家谱》 原称失叙支, 《荣氏宗谱》 称失序支,孔氏家谱,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荣氏第十代有哪些人?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荣氏第十代有哪些人(荣氏宗支待考支)

荣氏第十代有哪些人

待考支

待考支, 《孔子世家谱》 原称失叙支, 《荣氏宗谱》 称失序支,孔氏家谱

2008 年谱改称待考支。

何谓失序支?

宗谱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序昭穆”。 “昭穆”者, 古代宗法制度,宗庙中

神主的排列次序。始祖居中,以下父子递为昭穆,左为昭,右为穆。 “序昭穆”

就是按照长幼、上下等关系排列好次序。

如果从某人开始,其后代不再出现在宗谱上,就称为“失序”或“失叙”

。有的地方支派不知道自己的始迁祖是谁,从哪里迁来的;或仅知道始迁祖的

名讳,不知何处迁来;或知始迁祖从何处迁来,但不知其辈分,这些我们都称

为“失序支”。

我们荣氏发源于汶上,第一世祖荣旂子金度,金度三子曰玺、四子曰玿、

五子曰珂皆失序,此后历代常有失序者。

当前我们荣氏好多支系都很难与汶上谱联接,如湖南东安始迁祖荣理学来

自东鲁、安徽樅阳荣启宗来自幽燕,但不知具体来自何地,也不知其辈分;安

徽六安荣堂来自兖州府昌平乡,一直未与昌平荣氏联系上;江西萍北支系虽为

荣毗子谌公后裔,但未与北平无终荣氏理顺世系。都是“失序支”。

其余姓氏也有“失序支”,孔子后裔称为“失叙支”。民国版《孔子世家

谱》 第四集全是失叙支,共两卷记载 77 个支系。但他们虽然在曲阜谱上“失叙”

,但由于全国孔氏采取统一的行辈用字,他们的辈分并没有乱。如山西赵城县

孔氏支失叙,他们只知道始迁祖是孔之德,不知何时由何地迁入山西,赵城支

系宗谱从兴仁、兴义、兴礼、兴智兄弟开始才有比较完整的记载。他们虽未与

曲阜合谱,但从名字知道,孔之德为“之”字辈, 52 世。兴仁、兴义、兴礼、

兴智兄弟“兴”字辈, 66 世。中间虽有 13 代没有记载,但后代辈分没有乱。

所以孔氏称“失叙”而不称“失序”是很有道理的。他们“失叙”只是曲阜谱

上没有记载,但辈分并未有紊乱。我们荣氏各地支系行辈用字各行其是,一旦

与汶上失去联系,则“昭穆”紊乱,真的“失序”了。所以统一全国荣氏行辈

用字,是保障荣氏世世代代永不“失序”的根本。

我们现在称之为待考支,就是期望这些支派有朝一日能找到根,能与汶上

合谱。

江西萍北支

江西萍北荣氏始迁祖泰公,官羽林仓曹参军。唐高宗年间,因军务过江西

萍北,爱其地皆纯良之士,择其里有仁厚之风,遂自会稽迁其家人而居之。

萍北族谱收有桐木、栗市、安山、洲田荣氏支世系。

宗谱文献

江西萍北荣氏宗谱以周时息好为第一世祖,至 46 世子谌公,其根据皆出自

子谌公的《仿宗法说》 ,迁萍始祖泰公则顺延至 54 世。故其应为萍北荣氏宗谱

的重要文献。

仿宗法说

……鲁隐公,其同母弟二,曰息好、息如。周桓王封息好于为州西北罗璧

居庸关虎北口右赐伯爵,食邑上谷郡,寿七十殁,葬岐山。娶仲子娥生子辰申,

周王又命息如为周大夫,易名曰叔,庄公元年,王欲其叔侄相协,乃使荣叔来

锡桓公命,庄公二十年辰申请于朝奉惠王袭旧爵,寿六十殁,葬居庸关。子二,

长敏季,讳黄,游楚而仕,于楚去敏字而单曰季,城汉之役谏子玉弗听事详左

氏;次敖季,文公十七年奉命袭爵,寿六十五殁,葬上谷郡五里牌。子侨如,

成公十六年奉命袭爵,寿七十殁,葬虎北口。子仲献不由王诏,摄位景王徵入

朝,罢伯爵,除食邑,仍赐姓上谷荣氏,寿二十九,面王悔过泣血而卒。天王

言于诸侯曰:献性刚烈,有改过自新之心,敕葬中坵,封自新忠为王。仲献生

二子,子明讳诚,襄公二年请命天王,敕封思慎大夫,寿八十殁,葬鲁地长勺;

幼子起期,宣圣尊之。诚生三子,长曰祈,鲁大夫;次曰神,袭父爵,寿四十

九殁,葬城埠;三曰祐,字驾鹅,鲁大夫,成伯成事详春秋。神生驾武,封锡

御大夫,寿六十八卒,葬城埠。驾武生庄,袭锡御大夫。庄生子光,哀公十七

年,敬王命出师,封都护尉,寿六十九卒,葬乘坵。子曰勉,历赐镇上谷祖墓,

居虎北口,寿六十卒,葬虎北口。生子罗璧,寿七十卒,葬上谷府后龙山。生

子二,曰居庸,曰虎北,盖以所居之地而名也。居庸生子三,长东生,次南来,

少镇中。虎北无嗣,南来子国声,国声生宣化,宣化生子三,长丁、仲子、主

任,威烈王二十五年封长丁镇平阳,安王二年,擢仲子冀州令,镇西河,安王

三年,主任擢大保,寿七十殁,敕葬关口。主任子宜,显王八年,以父有勋于

朝,封岐雍伯,卒于慎靓王二年,敕葬雍门东山。宜生子八,长曰涓,赧王二

十年擢涓任天官冢宰,掌邦治三十三年,使弟泊拔魏地、镇河南平皋邱邑。涓

之次子曰平长,见秦起不仕,兄弟隐居。平长生子炎,至汉高祖元年,随官军

招讨八州,抑强秦有功,挈家居于东淆山下秦关之东、汉关之西,封镇关将军,

寿九十卒,葬东眉山苍龙窟。长子综,次子仡,高祖二年,综同弟仡参官军,

擒五诸侯兵。综子郴,有功,擢都骑舍人,同叔守金陵。汉高皇后元年,诏郴

九江司马,寿五十六卒,葬兴天寺父墓西傍;仡子耳,耳子郡,授职一年,寿

十九卒,葬龟石嘴。郡子曰川曰广,川接父职,寿四十九卒,葬墨龙岗。其子

靖,年十九卒,葬睡对狮亥上。子洪,方二岁,母祈氏年十九守节,川之抚子

九江司马狄骥以状闻汉宣帝,本始元年诏旌表荣靖妻节妇祈氏慈顺廉节德厚夫

人意人,仍赐子洪奉母,洪学问渊深成名士至老接爵,寿八十卒,葬卢心仑。

洪生三子,世民、受民、惠民。世民接爵生承通,寿五十七卒,葬卢山岗龙崩

岩。生子谨,谨生子英贤,寿六十卒,葬龙塾。英贤生民望,民望二子,长正

已,次孝已。兄弟自幼勤学,无书不读,时王莽篡位后十六年辛巳,佐汉邓禹,

官参军,建武三年,禹表荐之,遂擢正已兄弟左右冀辅尉,孝已无后,寿六十

八终,汉明帝永平元年二月庚申敕赐还里,迎精魂于家庙,碑锡铭旌之。正已

子神器,擢司空令,章帝建初三年升大保令知内院事,寿九十卒,于质帝本初

元年葬谷陵父墓傍西。神器三子,长曰大徽,次曰之高,幼曰少成。大徽镇辽

平,少成早世,桓帝延熹九年擢之高中书门下集贤令,寿七十四卒,于献帝建

安二十五年葬长安正南山子午谷。之高子曰房讳林,后汉主建兴元年授房秘书

监,寿八十卒,葬杏林坡。子所天号三普,晋武帝大始七年擢为御学院师,卒

于晋怀帝永嘉二年,葬鹦鹉乔山。所天长子以彪,永嘉五年授长秋令,寿九十

九卒,葬岐雍县门东祖墓傍。彪生瑁,瑁生自立、景华。穆帝升平二年,擢自

立光禄寺勋,擢景华镇强川。自立公寿八十八卒于晋安帝义熙十年,葬龙泉寺

后。自立公生慎公,慎公生二子,长予高祖思道公,讳恭;次予叔高祖思质公,

讳义。思道公不仕,事父母至孝,寿六十三卒于宋文帝元嘉二十四年,葬父墓

傍。思道公生余曾祖进善公,字乐,为宋文帝元嘉二十八年举孝廉,曾祖执祖

诰命入朝,遂擢右卫知左右监事,泰史元年,奉宋明帝敕赐几杖诏,曾祖食邑

金华,遂居之,年九十四卒,敕葬金华山义龙堆为墓。曾祖三子,长伯祖德达

公,次嫡王父长亭公,季叔祖相行公。伯祖生二子,长堂伯东晹公,次堂叔东

明公。嫡王父生先考兄弟三人,先考讳建绪,号中轩,东房其字也,初擢始洪

二州刺史,后为息州刺史,自比杨彪,同朝所惮;次嫡叔东鲁先生,少嫡叔东

来先生为楚州参军,有善政,皆世居金华。兹予沐先泽,庸皇恩为华州长吏,

旋诏为御史。 ……

隋开皇二十年庚申秋七月谷旦

殿中侍御史兼尚书裔孙子谌氏谨志

存疑

萍北谱载,鲁隐公之子息好,被周桓王封之于为州居庸关虎北口右,食邑

上谷,因而萍北荣氏以息好公为一世祖;五世仲献公生二子,长子子明,次子

起期;六世子明三子,长子祈公,次子神公,三子驾鹅;四十五世建绪;四十

六世子谌;五十四世泰始迁萍北。

其中疑点甚多。

其一,萍北谱记载,六世子明封思慎大夫,三子,长子祈公,从学圣门,

封厌次侯;次子神,袭父爵;三子祐,字驾鹅,鲁大夫。

这里“祈公”显然就是指孔子弟子荣旂公。旂公生于公元前 542 年,这年

正好是鲁襄公在位的最后一年。 据史籍《左传》 记载, “鲁襄公自楚国返回,

闻季武子袭击卞(鲁庄子食邑),欲不入,荣成伯赋《式微》 ,鲁襄公乃归。 ”

也就是说,荣驾鹅陪鲁襄公出访的时候,旂公还未出生,怎么会成了旂公的弟

弟呢?

其二,子谌公写的《仿宗法说》 ,称“先考讳建绪,号中轩,东房其字也,

初擢始洪二州刺史,后为息州刺史,自比杨彪,同朝所惮;次嫡叔东鲁先生;

少嫡叔东来先生。 ”且东房、东鲁、东来之父皆长亭。另一篇《历代源流总序》

也说, “东房仕周,历始、洪、息三州刺史,有气节。子子谌公为尚书令,由

金华淮北迁会稽。 ”两处皆以建绪和子谌为父子。

实际上建绪公与毗公子谌为兄弟,父荣权, 《北史•列传》 记载的很详细

(附录于后)。隋建业二年隋炀帝敕荣权、荣毗父子的敕书也可为证。

《仿宗法说》 罗列了前后共 46 代人,历史跨度 1300 余年,作者竟然能将

每个人享年多少岁,葬于何处说得一清二楚,不合常理。

综前所述,这篇文章不大可能是子谌公写的,其内容的可信度不高。

其三,萍北谱,始迁祖泰公是子谌公 8 世孙,这也相当离谱。子谌公“隋

开皇中,累迁殿内局监”,隋开皇年间为公元 581—604 年;泰公唐高宗年间定

居萍北,唐高宗 649—683 年 。两个时代之间最少 45 年,最多 102 年,子谌公

嫡传 8 代,岂不荒唐。开皇是隋文帝杨坚的年号,历经隋炀帝、唐太宗,到唐

高宗李治,其间不过隔了两代帝王,所以泰公也就是子谌公的三世孙即荣氏

37 世上下。

以上三点,足以证明萍北世系自始迁祖泰公以上皆不可靠。

既然萍北荣氏 7 世祖是先贤荣子, 46 世祖是子谌公,就是说萍北支系也是

汶上第一世祖荣子祺的后裔,并且是荣毗子谌公这一支。

在汶上老谱先贤荣子为第一世祖,子谌公是 34 世。历世先祖如下:

1 世祖 旂 唐雩娄伯 宋厌次侯

2 世祖 金度

3 世祖 曰玠

4 世祖 增禔

5 世祖 缵绪

6 世祖 存信

7 世祖 任时

8 世祖 世胄

9 世祖 元凯 周末逸士,有留日记省事篇

10 世祖 宝珠

11 世祖 开子

12 世祖 咸扬

13 世祖 於清 汉校书郎

14 世祖 怀珍

15 世祖 进级

16 世祖 枚卜

17 世祖 占鳌

18 世祖 允始

19 世祖 家宜 著作修身要言数则

20 世祖 万年

21 世祖 协陶

22 世祖 承统

23 世祖 宗雷

24 世祖 欣注

25 世祖 百颂

26 世祖 以续

27 世祖 心直

28 世祖 乾

29 世祖 铨

30 世祖 思聪

31 世祖 诗言 齐北平护军

32 世祖 廷臣 进士

33 世祖 权 北魏兵部尚书

34 世祖 毗 字子谌 隋治书侍御史

毗公子谌之后的世系为:

34 35 36 37 38 39 40

毗—定武—大伟—输—贞—国城—可畏—

对照萍北谱,若以泰公为 37 世,泰公之后世系为

37 38 39 40

泰—逵—彦昭—可久—

则与 37 世输公之后三代,名讳也有相似规律。 按此推测,始迁祖泰公应

为 37 世比较合理。

附 《北史•列传》 第六十五

荣毗,字子谌,北平无终人也。

父权,魏兵部尚书。

毗少刚鲠,有局量,涉猎群言。仕周,位内史下士。隋开皇中,累迁殿内

局监。时以华阴多盗贼,妙选长史,杨素荐毗为华州长史,世号为能。素之田

宅,多在华阴,左右放纵,毗以法绳之,无所宽贷。毗因朝集,素谓之曰:

“素之举卿,适以自罚也? ”毗答曰: “奉法一心者,但恐累公所举。 ”素笑

曰: “前言戏耳。卿之奉法,素之望也。 ”时晋王在扬州,每令人密觇京师消

息,遣张衡于路次往往置马坊,以畜牧为辞,实给私人也。州县莫敢违,毗独

遏绝其事。上闻而嘉之,赉绢百匹,转蒲州司马。

汉王谅之反也,河东豪杰以城应谅。刺史丘和觉变,遁归关中。长史渤海

高义明谓毗曰: “河东国之东门,若失之,则为难不细。在中虽复匈匈,非悉

反也。但收桀黠者十余人斩之,自当立定耳。 ”毗然之。义明驰马追和,将与

协计。至城西门,为渤海所杀,毗亦被执。及谅平,拜书侍御史,帝谓曰:

“今日之举,马坊之事也。无改汝心。 ”帝亦敬之。毗在朝侃然正色,为百僚

所惮。后以母忧去职。岁余,起令视事。寻卒官。赠鸿胪少卿。

毗兄建绪,性甚亮直,兼有学业。仕周,为载师下大夫、仪同三司。及平

齐之始,留镇鄴城,因著《齐纪》 三十卷。建绪与文帝有旧,及为丞相,加位

开府,拜息州刺史。将之官,时帝阴有禅代之计,因谓建绪曰: “且踌躇,当

共取富贵耳。 ”建绪自以周之大夫,因义形于色曰: “明公此旨,非仆所闻。 ”

帝不悦。建绪遂行。开皇初来朝,上谓之曰: “卿亦悔不? ”建绪稽首曰:

“臣位非徐广,情类杨彪。 ”上笑曰: “朕虽不解书语,亦知卿此言不逊也。 ”

兼始、洪二州刺史,俱有能名。

湖南醴陵衡公支

据江西萍北谱,江西萍乡支荣衡,由江西迁居醴陵渌江。醴陵支迁入和迁

出情况待考。

德州宁津会公支

据德州宁津县城北大柳镇荣氏宗谱,明永乐二年,会公由山东诸城迁往德

州宁津县城北大柳镇,为德州宁津支始迁祖。由荣氏诸城哪一支迁来,会公后

裔都是迁往何处,待考。

南京马州船埠支

金陵马州船埠道奇公支系,一世祖孔熙公;二世祖希烈公;三世祖道奇公,

宋徽宗户部侍郎,抗金名将;四世祖三捷公,福州太守,绍兴 12 年归南京马州

船埠;五世祖守礼、守义,守义迁金陵濠州;六世祖友华;七世祖彦超、彦越、

彦起;八世祖世颢、世颐,世颢后人徙居湖南东安。

金陵马州船埠后裔分布图

马州船埠——湖南东安——重庆(大足、荣昌、渝北)

—四川(安岳、邻水、宜宾)

—广西(全州、兴安、临桂、梧州)

—广西(崇佐、平乐、恭城)

—贵州开阳

—广东韶关

—湖南江华

—南京濠州——四川内江——贵州遵义——重庆璧山

—贵州仁怀

—贵州湄潭

—重庆永川

—云南曲靖

道奇公后裔

三捷——守礼——友华——彦超——世颢——智成——孝凯(迁湖南东安)

—孝学

—智远——松

—智浩——釜

—世颐

—彦越

—彦起

—守义(迁南京濠州)

守义公迁居金陵濠州

孝凯公迁湖南东安,

南京濠州支守义公后裔

守义——友贵——彦勋——世治——代显——熙明——隆文——荣顺

—荣歚

—隆武——荣昆

—荣元

—熙吉——隆豫——荣琐

—荣须

—隆泰——荣颖

—荣顾(迁四川)

—代兴——熙朝

—熙国

荣顾 随蜀王来四川成都府为官,离任后迁内江县千秋里大石头张家湾;

四川荣顾公后裔

荣顾——荣琮——鹏——大谟——林—月—皓—彦学—明德—得声(迁永川)

—鸿——大洲——淳(官湖广襄阳)

—滨(云南曲靖府知府)

—峥——明修——諆——月慎(落户遵义)

—月明(官北直)

—月增(官北直)

—纲——大材(官山西大同)

荣大材 山西大同府二府;

荣淳 湖广襄阳镇大总戍;

荣滨 云南曲靖府知府;

荣峥 虎皮口镇边将军;

荣諆 北直守备;

荣月慎 落户贵州遵义县通坪里东乡六甲荣家台;

荣月明、荣月增在北直为官;

贵州月慎公后裔:

月慎——万彩——金钟——尚仁——应鸾——攀富(重庆璧山)

—应凤——攀贵

—尚义

—万遐——金华——尚礼——应祥

—万仁(居贵州省仁怀县)

—万礼(官湖广)

荣月慎 落户贵州省遵义县通坪里东乡六甲荣家台;

荣万遐 落户贵州省湄潭县金桥;

荣万仁 落户贵州省仁怀县缉麻山;

荣万礼 湖广为官;

祖籍溯源

九文公《世系征考》 关于道奇公一支,历世先祖点到的人物有:荣旂——

荣广——子谌——建绪——道奇。这说明,金陵马州船埠荣氏是荣旂后裔无疑。

因为荣广与子谌、建绪不是一支,所以他们可能是荣广的后裔,也可能是子谌

公或建绪公的后裔。有以下几种可能:第一,荣广是汶上荣氏第 12 世,其后裔

到 21 世庚陶公外徙未详,马洲船埠荣氏有可能就是这一支;第二, 34 世建绪

公后裔到 49 世义制公后无记载。马洲船埠荣氏也有可能是这一支;第三,

34 世子谌毗公,传至 51 世毖公,毖公是宋徽宗朝廷大夫,道奇公为宋徽宗户

部侍郎。子谌公后裔二人同朝为官可能性较小,但我们可以由此猜测道奇公应

为 51 世左右。

湖南东安支系

湖南东安荣氏祖籍山东,缘起元代。元时,始迁祖礼学公由山东迁居南京,

后被朝廷派遣芝城任永州别驾。礼学公扶其祖父孝凯公、父友泽公莅任。若干

年后礼学公之子智浩公迁居东安大坪,生二子,长子信熊,次子信俭。信熊公

生十二子,自甲一郎至甲十二郎。信俭公偕甲一郎、甲二郎、甲三郎、甲五郎、

甲十郎、甲十一郎迁居外地,信熊公留甲四郎、甲六郎、甲七郎、甲八郎、甲

九郎、甲十二郎依湘江而处。后甲七郎迁居杉林,甲十一郎迁居银山,所存者

甲四郎、甲六郎、甲八郎、甲九郎遂开东安荣氏四大房之基。

从明朝开始,就有湖南东安荣姓人迁居湖广,云、贵、川及粤西各地。现

今广西全州、兴安、临桂、平乐、恭城及崇左一带荣姓人家之始祖来自湖南东

安。如广西平乐部分荣氏宗亲为湖南东安友凯公后裔;又如广西崇左县江涨村

荣姓,也是由湖南东安迁来,清朝康熙年间,湖南省永州府东安县十三都仁智

乡(解放后为狮子铺乡)横家塘的荣子玉和荣子美两兄弟,因生计来到广西南

宁府扶南县四都五冬江涨村。其后传宗接代,繁衍生息,至今已有三百三十余

年。

历史人物

荣清 字茂高,湖南永州府人。按《祁阳县志》 :清,洪武己巳贡士,任浙

江嘉兴县知县。

太子少保衔振威将军荣维善 生于道光二十三年(1843 年),字楚珩,东

安狮子铺人。

同治三年,荣维善“年未壮室,方冀长为国家效力疆场”。 20 岁时,投军

“精毅营”,跟随东安县同乡、清军将领席宝田,开始戌马生涯。因武功高强,

由一个“亲兵”升至“千总”、 “游击”。

同治四年,荣维善受席宝田之命,领清兵在江西追歼太平军余部、围追堵

截洪秀全之子、幼主洪福王真(又姓名洪天贵福)。因俘获太平天国幼主洪福

王真战功显赫,晋升为“副将”、 “总兵”。

同治五年,荣维善领兵围追太平军的残部,充当其先锋,战功卓著,又晋

升为沅州“提督”。

同治六至七年,以荣维善为前锋,在湘黔边境及贵州,用“雕剿法”大破

贵州苗号军,名扬天下。

同治八年五月,在黄飘之役中,清军遭遇贵州苗号军伏击,伤亡惨重。荣

维善“前驱度险,而以回救別军,深陷重围,遂不得出”。荣维善率余亲兵

“驰突岩险之间,血战两日夜”,终不得脱,战死沙场。时年二十六岁。

荣维善是清军中年纪最轻、晋升最快、武功最高的将领。 “将军之报国朝,

功之钜也”,奉旨荣封: “太子少保銜振威将军”,并拨巨款“建专祠”。

“国朝之待将军,典至隆也”。

零陵县梅龙酉志公支

孝凯公八世孙酉志公由湖南东安迁居零陵县东湘桥西河口梅龙村,为零陵

梅龙村始迁祖。其后裔尚昌公由梅龙村迁居广西全州苋菜冲,尚绅公由梅龙村

迁居全州壶瓶里,一玉公由梅龙村迁居广西平乐府富川县龙富塘,举俭公由梅

龙村迁居永明黄砂岭。

迁徙路线

湖南东安——零陵梅龙村——广西全州苋菜冲

—广西全州壶瓶里

—广西平乐府富川县龙富塘

—永明黄砂岭

四川大足支系

四川大足支系是湖南东安荣氏的分支。东安 14 世万裘公于康熙丁亥年从

湖南迁居四川,居重庆府河州不到二年,始迁入大足县龙水镇,以贩卖丝绸为

业,幸获其利,颇有资财。乃于玉半里中五甲地名尖山子坎下置业,创修九重

堂,自是人丁茂盛,家道颇昌。 现在四川大足荣姓人口已有两千多人,遍布大

足广大地区,居住在大足的龙水镇、石马镇、玉龙镇、拾万镇、复隆镇、万古

镇、中敖镇、三驱镇、珠溪镇、邮亭镇和县城等地。

历代先祖

孝凱

友泽

理学

智浩

信熊

由山(甲十二郎)

茂松

法受

景芳

礼爵

贵凤

尚礼

良珮

万裘 重庆大足始迁祖

家谱文献

崇祯三年谱序

楚地古称才薮(1),而安邑又称永州府第一才薮也。其笃忠君之忱,登敬

祖之思,岂无缙绅(2)列于朝右者哉。予客岁迎督宪至祁阳界道金银山,固予

之治下,予览其地层峦耸翠。辞楼下殿两间水流旋绕,一峰独秀掩道又属冲衢

(3),上通吴粤,下控荆襄。予忆此地,必有簪缨世族(4)者焉。是岁之春,

予以月课试生童,有孝廉公荣灼引其徒生童数十人赴试,与予一见如故,相见

恨晚。与之促膝谈心,以谱牒告成请序於予。查观荣灼十九岁入泮,二十四岁

补廪,庚子科中第十二名,予观其人英气勃勃,必能蜚声翰苑,以作国家栋梁。

予究其典籍,阅其世系, ……有荣公周室分茅胙土(5),荣公之封不著,鲁有

荣驾鹅为鲁大夫,安得不佩服其言;又有荣启期从游圣门,行歌三乐;荣旗,

字子旗,亦圣开贤徒,至今得配享于圣庙。厥后子孙繁衍、或徙居他邦,或仍

居东鲁。观其列列仕宦,作干城(6)者不其一人。而荣君之祖自鲁入楚,今凡

十九代。其间,或徙金陵、幽燕、遵义、或迁云贵、武林(7)、江夏,去者难

以悉记,而留者现列胶序(8),捷南宫(9),实繁有徒(10)。则予向所谓

簪缨世族,为不虚矣。今修谱实仁孝之思,古人齐家之道也。其或则与苏范同

规,至阅其家训,家规、祀典服制,则井井然肃肃然,有伦、有礼、有典,此

之名公巨卿何多让焉。予莅兹土未故久与君相见亦稀,今得接芝颜足慰生平之

思,所以跻其民於熙嗥之盛,实赖君作育人材表正风俗,为斯邑之模范。特书

片言以弁(11)於斯,以表彰圣天子由展亲之思,以仁民推敦本之意,以厚下

所以九族既睦,平章(12)百姓,尤望君培持族内弟兄子孙奋志芸寓(13),

克绍先绪(14),大振家声,黄榜檩名,以呜国家之盛大,是予所钦也。

时崇桢三年沽冼月

知永州府东安县赐进士出身加三级宋鸿钧题赠

【注释】

(1)才薮:人才聚集地。

(2)缙绅:旧时官宦的装束,转用为官宦的代称。

(3)冲衢:交通要道。

(4)簪缨世族:指世代作官的人家。

(5)分茅胙土: 指分封侯位和土地。

(6)干城:盾牌和城墙,比喻捍卫者。

(7)武林:杭州别称。

(8)胶序:学校。殷学名序﹐周学名胶﹐后即用为学校的通称。

(9)南宫:中进士,南宫指礼部会考。

(10)实繁有徒: 实在有不少这样的人。出自《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恶直丑正,实蕃有徒。 ”

(11)弁:书籍的序文引言。

(12)平章:辨别,彰明。

(13)芸寓:应为云窗, 亦作"芸牕",指书斋。

(14)克绍先绪:能够继承祖先的功业。

四川安岳支

四川安岳支迁自河南东安,始迁祖必让公。必让公之子九文公著有《荣氏

世系征考》 ,开列马洲船埠荣氏历世先祖,从荣广公到道奇公。也记载了道奇

公后裔迁徙情况。

历代先祖

道奇 宋徽宗户部侍郎

三捷

守礼

友华

彦超

世颢

智成

孝凱

由乾

茂高 浙江嘉兴知县

得晟

志甫

文宗

永芳

仁仪

义兴

礼才

君萃

其珩

必让 四川安岳始迁祖

四川邻水其彩公支

康熙 44 年(1705),其彩公奉旨迁居四川梁山千石坝,居十载,复迁四川

顺庆府邻水县西门外二甲地名石家咀,二家咀,朝廷湾大冲嘴。

历代先祖

祥伯

由坤(甲六郎)

茂显

德芳

志望

文宗

永寿

仁鸾

义善

礼献

君爵

其彩 四川邻水支始迁祖

后裔迁徙

廷秀迁居常家漕,现移居万县市城口县;

守痒迁居陕西西城固县水石磨河;

守福迁贵州冷家坪。

广西桂林平乐支

广西桂林平乐宗亲应是湖南东安后裔和安南都护之子荣烔后裔合二而一,

由于长期没有家谱记载,不能分清谁属于哪一支。

最早迁去的是荣烔公一支。始迁祖荣都公,原籍山东汶上,生于唐宣宗大

中八年(公元 854 年)。唐天佑二年(905 年),粤西昭州(今桂林市平乐县)

发生动乱,朝廷封荣都公为征南将军平定南蛮。 907 年朝廷政变,朱温篡唐,

荣都公留守昭州,落籍于今桂林市平乐县阳安乡荣家村,距今已 40 多代。

据汶上老谱记载, 42 世荣应命唐任安南都护,其子有三:长子炳,炳四世

孙碌迁居河南睢县;次子炯,乏嗣;三子烔,外徙。荣应命任安南都护(从二

品), 都护府是唐朝在边疆民族地里设置的特别行政机构。 安南都护府为唐

朝六个重要的都护府之一。安南都护, 治所位于宋平(今越南河内) , 辖境北

抵今云南南盘江, 南抵越南河静、 广平省界, 东有广西那坡、 靖西和龙州、

宁明、 防城部分地区, 西界在越南红河黑水之间 。

桂林荣聚第先生认为,荣都公应是荣应命之子荣烔。 边疆大臣往往子承父

业, 荣应命年纪大时,儿子荣烔接任安南都护,所以人称荣都公。唐天佑二年

粤西昭州动乱,朝廷就近调荣都公为征南将军平定南蛮。以下先祖迁徙路线和

历代先祖均以荣聚第考证为据。

后来迁去的是东安后裔。大明年间,湖南东安荣氏后裔“迁湘入粤”,移

居粤西昭州,繁衍生息,但他们也都奉荣都公为昭州荣氏太始祖。

先祖迁徙路线:

第一始祖旂公居汶上县厌次村;

32 世祖廷相公由厌次村迁居汶上城北大庄堤口;

43 世祖烔公徙居广西桂林平乐。

历代先祖

1 世祖 旂 唐雩娄伯 宋厌次侯

2 世祖 金度

3 世祖 曰玠

4 世祖 增禔

5 世祖 缵绪

6 世祖 存信

7 世祖 任时

8 世祖 世胄

9 世祖 元凯 周末逸士,有留日记省事篇

10 世祖 宝珠

11 世祖 开子

12 世祖 咸扬

13 世祖 於清 汉校书郎

14 世祖 怀珍

15 世祖 进级

16 世祖 枚卜

17 世祖 占鳌

18 世祖 允始

19 世祖 家宜 著作修身要言数则

20 世祖 万年

21 世祖 协陶

22 世祖 承统

23 世祖 宗雷

24 世祖 欣注

25 世祖 百颂

26 世祖 以续

27 世祖 心直

28 世祖 乾

29 世祖 铨

30 世祖 思齐

31 世祖 慕回

32 世祖 廷相 南北朝儒士,留家训十数则

33 世祖 意如

34 世祖 仰冉

35 世祖 定邦

36 世祖 大川

37 世祖 辐

38 世祖 动

39 世祖 国秀

40 世祖 可则

41 世祖 圻

42 世祖 应命 唐 安南都护

43 世祖 烔 接任安南都护 桂林平乐始迁祖

由湖南东安迁入的一支待考。

重庆永川支

道奇公之孙守义迁金陵濠州,传至十世荣顾公随燕王赴北平,有功大明,

赐官四川成都府, 离任后迁内江县千秋里大石头张家湾。又传至十世得声公迁

重庆永川。

历代先祖

道奇 宋徽宗户部侍郎

三捷

守义 迁金陵濠州

友贵

彦勋

世治

代显

熙吉

隆泰

顾 为官成都府,离任后迁内江县千秋里大石头张家湾

琮 鹏

大谟

林 月 皓

彦学

明德

得声 复迁重庆永川

重庆璧山支

道奇公之孙守义迁金陵濠州,传至十世荣顾公随燕王赴北平,有功大明,

赐官四川成都府, 离任后迁内江县千秋里大石头张家湾。又传七世至月慎公落

户贵州遵义,后裔攀富、攀贵公迁重庆璧山。

历代先祖

道奇 宋徽宗户部侍郎

三捷

守义 迁金陵濠州

友贵

彦勋

世治

代显

熙吉

隆泰

顾 为官成都府,离任后迁内江县千秋里大石头张家湾

琮 鸿

大洲

明修

月慎 落户贵州遵义县通坪里东乡六甲荣家台

万彩

金钟

尚仁

应鸾、应凤

攀富、攀贵 始迁重庆璧山

现代名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荣廷昭

荣廷昭, 玉米遗传育种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1936 年出生于重庆市壁

山县。 1957 年毕业于四川农学院农学系。曾任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院长,四川

农业大学玉米研究所所长、教授。设计并成功实施自交系、杂交种选育与群体

遗传组成研究、群体改良同步进行的育种新方法,提出西南地区玉米育种利用

热带种质的新途径,多途径培养出雄性不育等育种新材料,筛选到西南玉米转

基因工程育种急需的优良受体自交系并成功利用。选育出集高配合力、高产、

高抗多种病害于一体的玉米自交系 10 余个和经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杂交种

20 余个,为中国农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河北邢台道公支

明永乐二年(公元 1404 年),荣道公自山西洪洞县迁邢台东市。道公有二

子:长子荣敬,次子荣让。之后有四代家谱无记载。七世荣淳,八世荣万祉,

十一世荣发祥,字聚瑞,清政府恩赐八品顶戴,清嘉庆年间人,娶妻高氏、梁

氏、吕氏,田产丰饶,房宅不少,生有四子:长子荣文斗,大清生员,清道光

年间人次子荣文炳,三子荣文焕,四子荣文蔚,在清道光二十一年二月为其父

荣发祥立碑志之。此支详情尚待考。

德州宁津会公支

据德州宁津县城北大柳镇荣氏宗谱,明永乐二年,会公由山东诸城迁往德

州宁津县城北大柳镇,为德州宁津支始迁祖。由荣氏诸城哪一支迁来,会公后

裔都是迁往何处,待考。

安徽六安支

大明洪武初,荣堂公由山东至淠北建基立业。嗣后世代繁衍,休养生息,

逐渐发展成为六安一大望族。数百年来,六安荣氏英才辈出,为国为民功有所

著者不可胜数。

迁六始祖

迁安徽六安始祖堂公,字绣屏,号鲁齐。生于元至正乙卯年,卒于宣德壬

戌年享年 68 岁。堂公原籍山东兖州府曲阜县昌平乡,洪武年间从军有功,以军

功授庐州督粮指挥使,后又督军取淮右至淠北,爱其土地肥美风俗敦厚,遂家

焉。

曲阜昌平乡是孔子出生地,在曲阜城东南,现有昌平乡故址。安徽六安谱

所载堂公原籍山东兖州府曲阜昌平乡,应是泛指孔子出生地。汶上、任城和曲

阜原来都属兖州府,所以堂公很有可能原籍任城。

堂公迁六在汶上老谱未见记载,仅查到任城好古公曾孙堂公, 58 世。

55 56 57 58 59 世

好古—朋—方仲—堂——桂——

—柱(迁徙未详)

元末明初,荣氏活跃于政坛和迁徙他地的主要是 58 世、 59 世,永乐年间

是我荣氏 60 世迁徙的高潮。六安族谱载:大明洪武初堂公别简、廉二弟至淠北

建基立业。可见,山东堂公与六安堂公即使不是同一个人,辈分也相仿。

宗谱文献

大清光绪三十年六安荣氏宗谱原序

周武以十臣定天下,荣公其一焉(1)。公食采于荣,后人因以为氏。当

有商末造蒸兆罹于荼毒,武王愤挥天戈,志清四海,公能出其拨乱之具(2),

以翊(3)成耆定(4)之业,赫然与周、召、望、散争烈,洵(5)命世之豪矣

哉。而周之末有荣启期者,鹿裘带索,鼓琴高謌(6),居常待终,以忘老迹。

其俯仰自得,几不知人世有理乱(7)事,其指趣(8)与攀鳞附翼(9)者异矣。

吾六荣氏原籍隶山东兖州,明洪武时有讳堂者,官庐州督粮指挥,爱六西土脉

腴厚,民俗简直,遂家于斯。越数百年以洎(10)于今,子姓相传日益蕃衍,

虽无素封显官,而其秀而士者潜心絃诵;其朴而农者併力耕作;其父老敦宠,

其子弟谨愿。岁时燕聚(11)怡然(12)雍然(13),盖犹有启期之遗风焉。

虽然严霜将陨(14)弱草先零(15),沧海横流纤鳞(16)失处,故必上有济

困扶危之君子;而后下有乐天任运之野人。方今外族恣睢(17) ,鹰瞵鶚视

(18)环伺我上国。世变愈亟须才愈殷其有,能拔起陇亩之中,变伐扬威电扫腥

秽,以上绍(19)荣公之余烈(20)者乎。是匪惟(21)宗族之光,抑亦(22)国家之

幸也已。

光绪岁次甲辰仲冬上澣

赐同进士出身奉直大夫翰林院检讨,国史馆协修编书处协修王兰庭谨撰并

【注释】

(1) 《论语•泰伯》 云, “武王曰:予有乱臣十人”。马融注: “治官者

十人,谓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

适,其一人谓文母”, 是十个辅佐周武王治国平乱的大臣。荣公为武王十乱之

一。后文也有荣公 “赫然与周、召、望、散争烈”之说。

(2) 具,才能,才干。 《文选•李陵•答苏武书》 : “皆信命世之才,抱

将相之具”。

(3)翊, 通“翼”, 辅佐。

(4)耆定, 平定。

(5) 洵, 假借为“恂”。诚然,确实。

(6)謌,同“歌”。

(7)理乱,治理纷乱。王充 《论衡•程材》 : “取儒生者,必轨德立化者

也;取文吏者,必优事理乱者也。 ”

(8)指趣,志趣。 《旧唐书•李训传》 : “帝见其指趣,甚奇之。 ”

(9) 攀鳞附翼, 犹言攀龙附凤。元代刘文 《祭兖国公文》 : “有攀鳞附翼

之志,无施劳伐善之心。 ”

(10) 洎, 到,及。

(11) 燕聚, 相聚宴饮。

(12)怡然,喜悦的样子。

(13)雍然,和谐的样子。

(14)陨,从高下也。

(15)零, 植物凋谢

(16) 纤鳞,指鱼。

(17)恣睢, 放纵暴戾。

(18)鹰瞵鶚视,像鹰一样凶狠地注视着。鹗,鱼鹰。形容以威猛的目光窥

望。郭沫若 《创造十年续篇》 四: “其中最活跃的是有几位没有穿制服的外国

巡捕,两手都握着手枪,鹰瞵鹗视地东奔西突。 ”

(19) 绍, 连续,继承.

(20) 余烈, 遗留下来的功绩、功业。

(21)匪惟, 非但,不只。

(22)抑亦, 也许,或许。

安徽枞阳支

安徽枞阳荣氏一世祖荣启宗(原名启一)公。先祖是河北省人,宋末为避

元兵之乱,荣启宗公携家迁到江西饶州,元朝初年从江西饶州迁居桐城炭埠

(今天的安徽枞阳县)生四子:福一公 福二公 福三公 福四公 其中福一公后

又迁回江西饶州,在清乾隆年间,福四公到益吾公后代有人迁到今天的陕西商

南县范家山。

支系源流

自古以来,树木必然有根系,不知道它的根系,就不能知道树枝树叶的茂

盛的根本;水流必然有源头,不知道它的源头,则如何知道水流的长度?我荣

氏的始祖启宗公,在宋朝末年天下兵乱不定时,举家四处逃难。到元朝初年,

四方太平安宁,迁居在桐城县。没想到元末甲申乙巳好几年间,天下仍然不太

平,启宗公以后的先祖只好又迁移别的地方。幸亏明太祖朱元璋发正义之师,

戡定乱局,恢复了华夏太平。

当时启宗公有四子,福一公是长子,后来回去江西饶州居住,他住的地方

子孙名目难以考证了。福二公没有传后;福三公仍然住在炭埠,是三房先祖。

福四公迁居到三角潭万家圩,是四房先祖。福三福四二公的子孙传到今天,已

经好几代,家族的根基不能说不稳固,子孙的流传不可说不绵长。其中有因为

高寿而受到朝廷赏赐冠带的人;有做到知府官位并且功勋刻在铜钟上的人;有

进入学堂考试中举的人;有中进士成为朝廷命官的人;有从军征战,立功升官

的人,有他的子孙因袭而被封官的人。而且我先祖不但建立家业以养育后人生

活,还购置坟地安葬去世的人,他们考虑前人,恩泽后人的智慧很深长了,为

何后人不研究祖先的本源,不探寻家族的分支呢?如果这样,那么高祖、曾祖、

祖父、父亲之外的先祖就并不知道他们哪里来的,第二代第三代的伯叔祖父、

伯叔父之外,也不知道家族的分支,甚至祖先辈分排列紊乱,上下尊卑混淆,

这都是不修家谱的缘故。

荣朴也经常忧虑到这件事,无奈我从小学习《诗》 、 《书》 ,立志科举但

未成功。中间又赶上灾荒和瘟疫,族人到处离散,没有时间修谱。现在年近七

旬,很着急要做此事。六世以前的先祖,幸好有先父遗留下的旧谱能查阅他们

实际情况;六世以后的先祖,生卒年月,丧事婚事都间断失传,不能得到他们

详细资料。我从侧面搜寻,广泛采集,可信的就写进家谱流传后世,可疑的就

封停了,不敢擅自增减一字。正谱修好后,副谱不足,我想自己老了,选择万

历丁未春月(1607 年),自备纸张,又修了《总宗制图》 三轴,交付给家族各

分支,以便于查阅。吃到粟米要思念谷神的恩惠;脚踏大地应追思大禹治水,

保护土地的功绩,君子说这是知道根本。何况子孙对于祖宗,怎么能忘记不知

道祖先呢?因此记在这里,后世有志道相同的人,幸而可以俯察体味我的一片

苦心了!

万历三十五年(1607 年)岁在丁未春月

十世孙朴谨记

宗谱文献

安徽枞阳荣氏宗谱二修原序

余尝观于《礼》⑴,曰: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

收族。然收族莫先于修谱,谱不修也,无以昭其先。自宗法⑵废而家乘⑶作,

明其本之自出,所以尊尊也;别其支之由分,所以亲亲也。尊尊亲亲之道,尽

而族之,大本立矣。

上谷⑷荣氏,吾桐⑸望族也,其先姓系实始于周,历汉晋唐宋间,代有传

人。自宋末元初,四方宁静,其先祖启宗公徙居桐乡,相传已数世于兹矣。其

子姓之俊彦⑹讳朴,号乐斋者,敦睦族之道,纂修族谱。既成,请余序诸首。

余谓一族之人,有众至千万人者,然千万人者,起初兄弟也,兄弟起初一人也。

自一人而视千万人,固以千万人之心为心;自千万人视之,能以一人之心为心

乎?自千万人者不以一人之心为心,此谱之所以作也。

乐斋将谱其族,一心以协于族人,蓋亦反其本,而以修道为己任矣。凡为

其族者,子以孝其父;弟以敬其兄;少者以顺其长;贫而无居也,富者收之;

愚而无能也,才者教之。贵且富者不以加于父兄,宗族相庆,而死相吊,千万

人惟一心,以协于一人,如斯而已。是故先王之世,立宗法,制宗庙维持人心,

匡翼世道,其法尚矣。粤及后世,王制隳⑺而教道息,不三四传而莫知所出,

人自为家,乡自为俗,情若途人。甚至父子兄弟休戚不关,逸乐不均,假贷不

通;父不能子其子,兄不能弟其弟。此岂人性远于古哉?教之非其道尔。

斯谱也,乐斋继先志而成,可以言孝矣。观其图而演之,上自一人,而下

至千万,有序而不紊。下极千万人,而统归于一人,有考而可见。子孙视之若

有亲疏,祖宗视之则无亲疏,由是而属其本源之念,由是而起其爱敬之心,不

至途人相视,然后可为礼仪之族。其谱之功也。 《诗》⑻曰: “无忝尔祖,聿

修厥德”。其此之谓乎?

峕⑼明万历丁未年载阳月⑽之吉

眷侍教⑾弟方大美顿首拜撰

【注释】

原序作者方大美,字黄中,明桐城人。 万历十四年进士,授常德府推官,

升御史,巡按江西,转按河南、顺天,再迁太仆侍少卿,后卒于家。

⑴礼: 《礼记》 。

⑵宗法:古代社会早期时凭借血缘关系对社会进行管理,亦称宗法制度;

后变成用行政制度管理,血缘宗法制度对社会管理的作用退居其次,变成家族

内部的管理制度。

⑶家乘:就是家谱。

⑷上古:指上谷郡。荣氏迁鲁始祖荣叔公曾任上谷大夫,故为荣氏郡望。

⑸桐:桐城县,荣氏启宗公迁居炭埠,炭埠当时属于桐城县。

⑹俊彦:杰出之士,贤才。

⑺隳:毁坏;崩毁。

⑻《诗》 :诗经。

⑼ 峕:时。

⑽ 载阳月:指三月, 《诗经 豳风 七月》 :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春日

载阳,有鸣仓庚。 ”

⑾ 侍教:学问上后辈对前辈的尊称。

【译文】

我曾在《礼记》 里看到说:人伦的道理就是亲近自己亲人。亲近亲人因此

尊敬先祖,尊敬先祖因此敬重宗族,敬重宗族因此要按次序关系聚拢团结族人。

但团结族人没有比修家谱更为首要的事,家谱不修,没有东西昭显先祖的来源

和事迹。古时按照血缘宗法管理社会,被废除后,家谱兴起了,家谱说明家族

的根源和出处,由此可以尊敬先祖;又区别家族分支的由来,由此可以亲近亲

人。尊敬先祖亲近亲人的根本原则,就是把全部族人用宗族关系团结起来,这

样,家族的伦理根基就建立了。

起源于上谷郡的荣氏,是我桐城的望族,其先祖的姓氏实际上来自西周,

经历汉唐晋宋各个朝代间,代代都有传人。从南宋末年元朝初年,四方安宁,

荣氏先祖启宗公迁居桐城以来,在此已经相传好几代。荣氏子孙中的杰出贤才,

名字叫朴,号乐斋的,很熟悉使宗族和睦的方法,于是编纂修订家谱,修成后,

请我在其家谱前写一篇序言。我认为一个家族的人,有人口多达到千万的,但

是这千万人起初是兄弟,兄弟起初是始祖一个人。从一人来看千万人,本该以

千万人之心为心。从千万人来看一人,能一致以一人之心为心吗?千万人不能

以一人之心为心,这就是要修家谱,团结族人的原因。

乐斋要为荣氏家族修谱,一心要全体族人团结和洽。或者返回根本上说,

他是以修行道德规范为己任。所有同为一个宗族的人,儿子应该孝敬他父亲;

兄弟应该尊敬他兄长;年少的应该顺从年长的;平穷而无居所的,富裕的应该

收留他;愚昧无能的人,有才识的要教导他;地位高又富有的晚辈也不能凌驾

于父兄之上。同一家族,喜事相互庆贺;丧事相互吊唁,千万个人只有一条心,

团结融洽像一个人,必须应该这样。

所以古代先王的时候,设立宗法制度,建制宗庙来维护团结同族人心,匡

助世道,这些方法值得崇尚。越到后来,先王的制度崩毁,而且礼教息灭。不

要传到三四代人就不知道自己祖先出处。人人为自己小家,村村有自己的习俗,

同族的感情就像不相识的陌生人。甚至父子兄弟之间休戚不相关,安闲快乐不

共享,借贷不通,父亲不能把儿子当儿子,兄长不能把弟弟当弟弟,这难道是

人性和古时候远远不同吗?是教化没有正确的方法罢了。

荣氏这个家谱,是乐斋继承先祖志向完成的,可以称得上是“至孝”。观

看他们家谱图文,细细推演,上达先祖一人,下面到千万后人,秩序尽然,有

条不紊。下面千万后人,统归到祖先一人,有考证的依据,清晰可见。人们看

子孙好像有亲近的,有疏远的;人们看祖宗则没有亲近的疏远的。由此,家谱

可以教导族人牢记本源的念想,可以相互间产生爱护敬重之心,不至于像陌生

人相待,如此可以成为礼仪之家,这就是家谱的功效。 《诗经》 说: “不愧对

你的先祖,就要先修持你自己的德行。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时明万历三十五年三月吉日, 后辈学弟方大美敬拜撰写

安徽巢湖觉枕公支

安徽巢湖始迁祖觉枕公自,原居河南开封府许州(现许昌县)韩村。始从

明太祖征战有功,敕授鄱阳守御,迨其后天下大定,诰封都指挥使,颁赐土田,

遂于古巢东北乡马公塘堡后山脚下奠厥居焉。

安徽庐江登阳公支

安徽庐江始迁祖是登阳公,明万历年间由婺源迁至庐江城南乡黄泥河。康

熙十九年,五世祖由黄泥河(今泥河镇)迁荣家楼。迁庐始祖登阳公”生于嘉

靖三十年(1551)配何公金球长女生于 1552 年,公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由

徽州婺源迁庐邑南乡黄泥河而居正焉。 ”登阳公长子东鲁生于 1573 年,次子东

明生于 1580 年。登阳公的三个孙子,化龙生于 1596 年,化江生于 1603 年,化

成生于 1602 年。

后裔迁徙图

泥河镇——郭河镇荣家楼——郭河镇荣湾、潘畈、潘墩、南圩、北圩

—郭河镇罗庄、乔岗、福元

—舒城县龙王庙——舒茶镇

—郎溪县新发镇

—宣城狸桥镇

—金牛镇——长岗——六安苏埠镇

—六安韩摆渡镇

—汤池镇——柯坦镇莫子岭

—陈埠村姚坦

湖北麻城镕公支

麻城荣氏鼻祖镕公,成长于上谷,祖居地隶属西陵。长子贞一公,次子仲

二公。明天顺二年(1458 年)仲二公由上谷迁至湖北麻城。后裔陆续迁黄陂、

汉川、沔阳、安陆、枣阳等地。

相关文献(摘录)

《濂公判序》

粤自我祖之受封于荣也,载在周书,昭昭可考。洎乎年湮代远,变乱频更,

虽世有哲人,而欲稽其从出之由,绳继之事,又断断乎其未能也。迨唐汉迄元

明,延至我近祖镕公,秀钟上谷,籍隶西陵。自一世以至五世、六世,其间之

祖若宗未必无一追源溯本之人,而卒未竟。

民国九年十六世孙士祥《剏修宗谱序》

粤稽我鼻祖仲二公,自明天顺二年,由上谷郡迁籍麻城,卜居东山赵家畈,

创开来之业,善裕后之谋。越四传至我晃公,由东山迁居白杲;又数传至七世

濂公,由白杲迁居中馆驿之东曰荣家畈。瓜绵瓞延,迄今已二十余世矣。

湖北荣氏分布

湖北麻城市:荣家洲、荣家山、荣家畈、荣家寨、荣家稻场、荣家河墈、

西畈沙埂荣;

湖北武汉市黄陂区:荣家田、荣家塆、荣家寨;

湖北孝感市汉川市:细鱼垸、荣家湾、荣家台;

湖北黄梅县:荣家垄;

湖北仙桃市:荣家湖村、荣三伏潭、荣沟一村、荣沟二村、荣沟三村、荣

家湖;

湖北天门市:荣家台;

湖北荆门市沙阳县:荣家庙、荣家湾;

湖北荆门市东宝区:荣家冲、荣家东冲、荣家西冲、荣家大瓦屋;

湖北安陆市:荣家大垸;

湖北恩施县:车家荣;

湖北巴东县:荣家湾、荣家沟, 始于北京,而继啟(因迁江南避水灾)荊

都,复又江南地巴郡,复又分支南北;

湖北巴东文賔公支

始祖文賔公住西寺,武汉黄陂有西寺。四世祖思明公移居荆州江陵县林家

当,七世祖本绅公移居五狮港,十四世祖玽公移居巴东江南。十八世祖崇文、

崇武、崇斌、崇举移居巴东江北。

迁徙路线

据巴东谱,迁徙路线应是:北平——武汉黄陂——荆州江陵——恩施巴东

湖北巴东谱序

盖谓宗风绍燧,亿代演天皇之鉴;祖派上谷,万古隆玉牒之春。后裔繁昌,

继谊肇啟,瓜瓞绵延,支岐莫忘。适滋木之长者,必因其根本;流之远者,必浚

其泉源。根本既固,而千枝万叶皆由此生;泉源既浚,而千支万派皆此出。人

之有祖,系衍成族,同一本源所在不可忽也。奈年湮代远,派別支分,始于北

京,而继啟(因迁江南避水灾)荊都,复又江南地巴郡,复又分支南北。自古

攸分,亲亲睦九族之宜,报本追远;林林合雍穆之原,编序承谱。昔堂列嗣,

无失宗室之派,无忘根本之谊,继述陈承俚言,上列鼻祖,下注分派,单派到

派,常乔梓无伤天性之稚;远族近族,各处手足须谊同气之光。致于族大人众,

不遵八德而妄为,祠堂惩治。彼尊尔卑各殊途,五伦家规最严肃。端士农工商

正业为要,邪假匪恶弭而宄究,虽区峡亦根高阁,而严规以正九族。族正族长,

愿尔去恶为善,长辈晚辈,莫外孝友提倡。绍箕裘而流传万代,振家声以垂先

绪也哉,哂以为序。

【注】

绍:继承。

箕裘:祖上的事业。 《礼记•学记》 :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

必学为箕。 ””良冶、良弓,指善于冶金、造弓的人。意谓子弟由于耳濡目染,

往往继承父兄之业。后因以“箕裘”比喻祖上的事业。

家声:家族世传的声名美誉。

巴东字辈

开廷崇明瑞,太和祯祥延,绍宗端作仕,裕后尽为贤,忠孝传家远,保举

文章先,光辉照临绪,宏图永万年。

湖南醴县伏公支

荣伏公由湖北省安陆迁往湖南醴县。

一世祖凯公 元末明初人,素抱大志复好侠义,在南京专造弓箭,太祖以其

能造兵器,志义兼武艺超群,权为左右扶军相使,因勇谋有功迭封为都指挥使

加授龙虎驾上护国将军,娶太祖洪武之妹朱氏。子四,歙、佐、佑、伏。与凯

公同年代的汶上宗亲应为 59 世左右。二世祖伏公,凯四子,德安府黄冈人。授

四川思州卫总兵之职。洪熙元年随华阳王护驾至醴县。是年六月征调有功封为

司尉侯,时年九十有余,寿一百一十八岁而终。三世祖 广公 升任镇守贵州省

永宁州总兵之职。生有六子,钺、璋、瓀、璈、琥、琐。四世祖琐公,永乐

22 年进士 。

广东南雄诸贵公支

始迁祖诸贵公原是兵丁,康熙年间随部队到广东清远,因不满部队生活而

脱离部队。沿北江北上到南雄定居。至今己有三百来年的历史,但没有任何资

料传下来。唯有始迁祖诸贵公从原地带来的八个老字辈:瓦仕光庭,必登永兴。

始迁祖是光字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