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们都知道,提到唐诗,我们肯定绕不开李白和杜甫,而提到宋词也一样绕不开一些名字,比如辛弃疾、李清照、柳永……,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苏轼十大最经典诗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苏轼十大最经典诗词(苏轼最旷古烁今的一首词)

苏轼十大最经典诗词

亲们都知道,提到唐诗,我们肯定绕不开李白和杜甫,而提到宋词也一样绕不开一些名字,比如辛弃疾、李清照、柳永……。

但如果要评价说唐朝宋词中的巅峰之作是哪一首,那么必然首推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人民日报曾评说过中国历史上最高水平40首诗词,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排在第一,而排在第二的是毛主席的《沁园春·雪》。

苏轼的这首词到底有多厉害?我们先来看一下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佳节之时,苏轼一生仕途不顺,熙宁七年苏轼被调往了密州。

在调往密州之时,苏轼原本是请求调往离胞弟苏辙较近的地方任职,但这一愿望没有实现。

由于和胞弟相隔甚远无法相聚,在熙宁九年的中秋节,苏轼望着天上的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千古名词。

我们先来看第一句: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说的是丙辰年的中秋节,苏轼在这一天非常高兴,因为苏轼为官清廉为老百姓办了很多实事,所任之处百姓安居乐业。

苏轼看到自己治下之地一片祥和之气,非常高兴。

在这种心情的影响下,苏轼高兴的痛饮,喝了个大醉。

但望着天上明月,苏轼开始思念起自己的亲人,特别是他的胞弟苏辙。

大家想啊!我们现在和家人相隔两地至少还可以打电话发短信,但身在宋朝的苏轼不行啊!只能写信互相表达挂念。可是信件很慢,不能快速传递感情。

比如中秋佳节苏轼想他的胞弟了,提笔写信,结果半个月他的胞弟苏辙才收到,这感情传递不到。

所以苏轼只能看着明月,挥笔写词,寄托思念。

第二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苏轼望着天上的明月,提出了第一个问题,“把酒”这个词用得很妙。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而里面还有更深的一层隐喻:因为反对王安石新法,苏轼被调往了密州,但他却时刻关注着朝廷的局势,这里表现出了他反对如今的新法,但又期望重返汴京的复杂心情。

第二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从第一句对明月的赞美,到这一句又将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之情再度推进了一层。从明月的诞生之日到现在不知道过去了多少年,此时人间的中秋是月宫中的什么日子呢?明月如此圆,想必对于月宫而言今日也是一个好日子。

第三句: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因为有上一句之问,从而在这一句中苏轼有了自己的回答。

大家都知道,李白被称之为“嫡仙人”,而苏轼也有一个“嫡仙”的称谓,北宋著名的文学家黄庭坚就是第一个将苏轼称为“嫡仙”的人。

苏轼在月夜之下,醉酒之中,也设想自己前生是月中人,所以才有了 “乘风归去”之想。

可第二小句他又说怕那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儿的寒冷。

这一句把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写了出来。

为什么向往,主要是表达了对现实人间的不满,苏轼有着自己的志向,但却夹在朝堂两方权势之中仕途坎坷。

对于苏轼而言,人世间有很多的不称心、不满意之事,他向往寻找一片没有烦心的乐土,从而用了琼楼玉宇来形容。但最后的小句急转直下,用高寒难耐,不可久居来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

苏轼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但苏轼一生却非常豁达,或许正是因为这种豁达,让他的心境没有所谓的才无施展之地的苦闷,他带给后人的思想往往都是偏于正面的。

第四句: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起舞弄清影”是说与自己的影子为伴,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而这句的重点是“何似在人间”,里面透露出苏轼从幻想中直面了现实。

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

苏轼从幻想中回到现实,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

第五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这句里面有两个动词,转和低,指的是月亮的移动,暗示时间的流逝。

这一句写得非常巧妙。

通过静态的物和动态的月光来描绘了入夜的深沉,非常有画面感。

跟着苏轼的目光,我们看到了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之人。

这里还有一个暗示,指的苏轼自己以为思恋自己的胞弟,从而转辗反侧难以入眠。

在这样一个团圆佳节里,自己不能和亲人把酒言欢,月圆而人不能团圆,这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情。

第五句: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这一句是苏轼表达了自己的感叹,他带着埋怨之语想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这里则更一步的衬托出苏轼思念胞弟的手足深情,而又含蓄地表达了对于不幸的离去的亲人们的同情。

第六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前一句刚刚埋怨了明月,但这一句又找出了理由为明月开脱。苏轼表达了哪怕是月亮也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月亮也有自己的遗憾,所以他讲到了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

这一句充满了哲理的意味。

第七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一句表现了苏轼豁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虽然这首词表达的是对胞弟辙的怀念之情,但同样也是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他希望人们能够年年平安,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够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从艺术成就上看,这首词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整首词情韵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最重要的是此词全篇皆是佳句,这非常难得,从而传诵度非常的高,每一句都带着浪漫的色彩,这样的词光是从嘴里念出来都是一种享受。

可见咱们中国的诗词文化还是非常有意思的,这是我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是一笔重要的精神宝藏。

不二建议亲们让自己的孩子多读一些古诗词,学诗词也就是学文化,两者之间是有很大关系的,是不能脱离的。

现在很多家长认为诗词不重要,低估了诗词对孩子学习和成长的价值,从而忽略了对孩子进行诗词教育。

但实际上,我国的教育对古诗词的考察越来越重视,而就算忽略考试的因数。单是古诗词对孩子的教育意义,就足以让各位家长明白为什么要让孩子多读古诗词!

诗词真的可以塑造和改变一个人的气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提倡让孩子们从小就多读古诗词,因为这真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经常读古诗词的人,总带着些别人没有的灵气,能散发不一样的魅力。

之前不二给读者们推荐过一套适合小学生读的趣味古诗,然后有读者私信我说:有没有适合初中生高中生读的古诗词图书。

不二找了很久,终于找到《藏在名画里的唐诗 古文》这套书,当我在出版社看到这套书之后,当即决定一定要把这套书带给头条上的读者们。

为什么这么多写唐诗宋词的书籍,不二一定要推荐这套书?

原因是这套书籍是中国画报出版社精心打造出来的“藏在名画里的中国”精品系列丛书之一。

在这套书里,除了唐诗和古文外还加入了皇家珍藏、海外珍藏、稀世珍藏古画。将诗词写进古画中,再将古画融入诗词中,诗画合一,让诗词变得极其有画面感。

并且这套书里面有许多古画是海外回流的遗珍,在国内是首次出版面世,极其珍贵。

由于是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从而在印刷和校订上满满都是细节,当我拿到这套书后,对比市场上十几个版本的诗词书籍,我当即决定把其他书给扔了。

在这套书里,每一首诗,注解都深入浅出,每一幅画,都是高清印刷。

并且这套书获得过2018年中国最美图书奖,完美还原了中国古画的色彩。能得到故宫博物院原院长的推荐,是有一定理由的。

读完这套书,孩子不愁记不住古文和唐诗,上了初中高中,古文有多重要这已经不用多说了。

这套书不止初中高中的学生能看,成人也可以看,领略诗词的雅,观古画历史沉淀之美,让自己的气质变得更加文雅。

这套书原价是336元,现在团购只需要189元,库存只有500套,一套两册,买到就是赚到,大家可以点击下方横条参与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