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1月10日电题:四川凉山“野蜂部落”进入动车时代

新华社记者谢佼

1月10日上午,34岁傈僳族女士安娜媤维身着红色民族服饰,登上首趟D843次复兴号动车组,沿新成昆铁路从凉山西昌西站驶往云南昆明。她和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德昌县7000余名傈僳族人一起,正式迈进动车时代。

四川可以找到野蜜蜂(四川凉山野蜂部落)(1)

1月10日,在D843次复兴号动车组列车上,德昌县傈僳族群众身着盛装表演节目。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傈僳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几经迁徙,现分布于泰国,缅甸,中国四川、云南等地。德昌这支傈僳族人曾与世隔绝,锻炼出神奇的本领——“我们这一支能驯服马蜂、土琴蜂等毒野蜂,被蜇后也无生命危险,有的还能自行消肿康复,所以又被称为野蜂部落。有的人还以‘蜂’为姓氏。”安娜媤维说。

曾经,安娜媤维是大山深处的贫困妇女,依靠捕蜂训蜂、种植土豆维生,家庭年收入只有3000元。靠着脱贫政策,她和家人于2017年搬出深山,来到距县城1个多小时车程的聚居点。因为能歌善舞,安娜媤维成为远近闻名的歌手,她还组织了演出队,经常赴云南大理、丽江演出。丈夫则在家经营特色种植,家庭年收入超过了6万元。

这一巨变在以前难以想象。63岁的德昌县傈僳族学会会长熊国富说,凉山是全国交通最为艰难的地区之一,族人祖祖辈辈都没能走出这片大山,难以摆脱贫困。四川云南之间隔着重重陡峭大山,地质条件脆弱,灾害频发,曾被外国专家断言为“铁路禁区”。

为了改善当地交通情况,让彝族、傈僳族等西南地区民众过上好日子,政府持续投入人力物力,于1970年建成成(成都)昆(昆明)铁路。熊国富也得以第一次走出大山,亲眼看到了四季如春的昆明。

为了让凉山交通与外界同步发展,政府又开工建设新成昆铁路。

老成昆铁路受制于技术和条件,线路绕、速度慢,1096公里的线路在雨季很容易中断。新成昆铁路通过深埋穿山隧道、大跨度桥梁等创新技术手段,将成都至昆明里程缩短了236公里;设计时速由80公里提升至160公里;避开、防护灾害区域,实行全封闭管理;新建双线与老线三线并发,充分释放运能。

四川可以找到野蜜蜂(四川凉山野蜂部落)(2)

这是1月10日拍摄的西昌西站。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近年来,全国推进精准脱贫。到2020年底,中国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创造了人类减贫奇迹。在德昌县,11589人实现脱贫,而动车组的开行让当地群众对美好生活有了更大的期盼。

“动车开行后,能给我们的经济带来又一次腾飞。”安娜媤维说,德昌的草莓鲜美无比,对运输时长要求很高,以前运输难,新成昆铁路能帮助我们打开市场。

花农陈超前不久新增了120亩规模花卉。他说:“鲜切花特别挑运输时间,我现在发货只能到成都。有了动车货运,从西昌到昆明约4个小时,我就能参与昆明的亚洲最大花市,让我的花走向沿海甚至东南亚。”

凉山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陈星介绍,目前,全州公路网总里程超3万公里,建成和在建高速公路里程超过1500公里,未来将县县通高速公路,和新老成昆铁路、西昌机场组成立体交通网。

据了解,新成昆铁路共分三段,目前昆明至四川攀枝花米易段、攀枝花米易至西昌冕宁段已陆续开通,剩余冕宁至峨眉段正加紧施工,全线通车后将向北衔接成兰铁路等,串起丝绸之路经西北、成渝、云南直达东南亚的“南方丝绸之路”高铁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