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夜晚的小精灵(夏夜里的小精灵)(1)

夏夜,微风吹拂,流萤如盏盏悬空点燃的小灯笼,舞动着夜的宁静和美妙。如今这些小精灵因栖息地破坏、光污染等已踪迹难寻。萤火虫是鞘翅目萤科昆虫的通称,全世界已知约2000种,我国已知约10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萤火虫体型小至中型,长而扁平,头小,前胸背板盖住头部,腹部7~8节,末端下方有发光器。发光器内有一种发光细胞,内有发光素,与荧光素酶反应后发出黄绿色荧光。

萤火虫夜间活动,卵、幼虫和蛹也能发光,成虫发光有引诱异性的作用。幼虫捕食蜗牛和小昆虫,喜栖于潮湿温暖草木繁盛的地方。萤火虫对生活环境要求极高。近年来由于农业生产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杀虫剂等,严重破坏当地的水、土、空气等自然环境,不再适应萤火虫生存,我们已经很难再看到田间壮观的萤火虫飞舞景象了。

下面介绍一种大连地区的萤火虫。

形态特征:体长12~20mm。具雌雄二型性。触角锯齿状,11节。雄虫前胸背板半圆形,橙黄色,前缘处有1对透明凹陷,鞘翅发达,黑色;雌虫橙黄色,翅退化仅保留一对翅芽。成虫发光器乳白色,位于第6、7腹节,雄虫呈带状,雌虫呈斑状。

习性:幼虫取食陆生贝类。

分布:辽宁、山东、浙江、湖北、陕西;日本、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