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山独往

唐朝不出名的诗人,科举后做出个罕见举动,写出千古名句教你做人

在中国古典文化中,古诗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古时候,诗词常被人们用来抒发胸怀表达志向。而说到古诗,就绕不开唐诗。唐朝作为封建统治时期最为繁华的朝代之一,文化同样发达,尤其以诗文著称。

评价唐朝科举制度(唐朝不出名的诗人)(1)

我们听过的很多大诗人都来自唐朝,比如说李杜、白居易等人,作品早已成为经典中的经典,后人倒背如流,我们在学生时代就学过不少。当然唐代可不光只有大诗人,有的人尽管不出名,但他们的作品却被世人们纷纷传唱,比如说笔者今天要提到的王贞白,人不出名,但写出来的诗句人人都知道。

评价唐朝科举制度(唐朝不出名的诗人)(2)

先来简单介绍一下王贞白这个人,大家可能对他知之甚少。唐末时切,王贞白出生在了江西上饶地区。早年的时候他发奋读书,由此他在后面的科举考试中两次中榜。当时一考完,王贞白等人成绩不错,但却被曝出了作弊丑闻,民间议论纷纷。迫于舆论压力,考官只能给考生再出一份题,而王贞白再次中榜。由此可见他的功底非常深厚,科举考试自然难不倒他。

评价唐朝科举制度(唐朝不出名的诗人)(3)

考完试以后,王贞白并没有急着去当官,而是跑到了边塞去当兵,这在当时非常罕见。毕竟一介文弱书生,能有这样的魄力实属不易。而王贞白想要用这样的方式去报效国家 ,证明文人也能够上阵杀敌。所以但是他还专门写了一首《拟塞外征行》来表达自己的满腔豪情。不过当了没多久,朝廷就召他入朝为官了。

评价唐朝科举制度(唐朝不出名的诗人)(4)

退伍以后,王贞白又步入仕途,入朝当官,不过一直担任闲职,并没能得到重用。晚唐时期可比不上盛唐,统治政权事实上已经非常腐朽,而大权实际上已经被奸人所掌控,他们可不管国家的生死存亡。

那时候官员不是想着为国家和老百姓做事,而是为自己谋私利。但王贞白想要做些实事,无奈没有权利,而且他政治立场坚定,坚决不和奸臣同流合污。于是在当了几年官以后他就愤然辞去官职,回到了老家,专心做学问,不再问世事。

评价唐朝科举制度(唐朝不出名的诗人)(5)

说到做学问,王贞白一生写下过大量诗篇,在晚唐时期,他的名气非常大。不过由于战乱等因素,传下来的非常少,世人真正知道的恐怕也只有《白鹿洞二首》,这首诗其实是他早年写的。年轻的时候,王贞白在庐山白鹿洞潜心修学,正为科举考试做准备,于是就写了这首诗表达胸臆。

评价唐朝科举制度(唐朝不出名的诗人)(6)

这首诗流传下来,被后人们纷纷传颂,成了其最为著名的作品。其一为“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其中第一句几乎人人都知道可以说三岁小孩都知道。诗的大意是说作者读书的时候全然忘记了时间,不知不觉已到了春天,于是突发感慨,觉得时光走得太快,而自己却还有很多东西要学,所以感觉时间的价值堪比黄金般珍贵。

而传到后世,这句话就被人们当做名言,告诉大家要珍惜时光。小时候刚刚步入学堂时,老师们便用这句话来勉励我们要好好读书,珍惜时间。确实这句话也非常正确,在时间面前,任何人都无法抗争。比如说古时候统治者坐拥天下,也终究敌不过时间的摧残。

评价唐朝科举制度(唐朝不出名的诗人)(7)

而普通人要做的是珍惜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充实自己,活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显然从王贞白的诗句中能够看出,古人的时间观念非常正确。而对于王贞白这个人来说,尽管他在仕途上郁郁不得志,但是却因为这一句诗而流传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