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息训练的十大误点(气息控制及循环换气)(1)

气息控制

中国竹笛能够演奏高歌入云的强烈音调,又能演奏细如一线的纤巧乐章。它能抑能扬、能柔能刚.或激昂慷慨、舞幽壑之潜咬,或如泣如诉,泣孤舟之婆妇。竹笛的这种性能,远比西洋长笛优越。我国历史上许多著名的诗人词客,在悠扬的笛声中,或仰天长啸,或潜然断肠,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竹笛所以这样感人原因很多,在技巧上,气息控制是赋予竹笛以艺术魅力的重要一环。

气息控制在声学理论上属于激发频率的可控性。一定的管长,产生一定的固有频率,这是比较纯和稳定的;同时还有一种互相联系的频率叫“激发频率”,这种频率有一定的变化范围。吹奏时,气流成细束,(术语称为“射流”)进人管内,这种成束的气流,本身具有一定范围的频率。频率的高低,与气流的速度成正比,而与细束的直径(为圆时)或宽度(为扁时)成反比。具体地说:如气粗而缓则激发频率低,因而适宜于吹低音;如要吹高音时,激发频率应相应地提高,吹气应细而急。吹气的粗细缓急由吹奏者改变口形、位置和用气的情况来调节,演奏的术语称之为“口劲”、“口风”“风门”。对于固定的固有频率,通过口劲、口风、风门的变化达到控制音高、音色、音量的目的,这种技巧就称之为“气息控制”。

再倒回去,从高音到低音,把强、弱记号换过来练习。每天练习两遍。注意:关键在于耳朵的鉴别能力,要随时留心音准和音色的变化。

气息控制的训练是长期的,“三日不弹手生荆棘,三日不吹唇长绒毛”。越是细致的功夫,反映越强烈。通过实践,会有深刻的体会。

除了用长音练习控制外,可以结合指法的灵活性做下面的练习:

练习曲

气息训练的十大误点(气息控制及循环换气)(2)

气息训练的十大误点(气息控制及循环换气)(3)

气息训练的十大误点(气息控制及循环换气)(4)

气息训练的十大误点(气息控制及循环换气)(5)

气息训练的十大误点(气息控制及循环换气)(6)

循环呼吸

在做以上练习时,要注意把风门的位置放在最好的地方。也就是唇与吹孔成直角的地方。不要过多地移动风门以求得变化,而是要多练习口劲及口风的吹气角度。通过王下两唇的放松和缩紧,可以改变气流的方向。如要使音高一点,就向前方吹;要使音低一点,就向下方吹。但这只是在需要时才这样。正常的情况下,只有一个角度是最好的,这个角度很难用理论来说明,而是要从实践中去摸索出来,因为笛子不一样.吹孔的形状也不一样。

在正常情况下,风门的位置是唇与吹孔成直角,但在需要的时候,这个角度是允许有所变化的。比如说,要演奏强烈的音调,而且整个乐曲都强烈,那么就可以将风门向外一些,使唇与吹孔之间成为略大于直角的钝角,这样发音就更响亮、结实。演奏北方风格的许多乐曲或部队的进行曲等就可以用这一个位置。又比如说,要演奏细腻的乐章,不要求有强烈的音调出现,那么可以将风门向里一些,使唇与吹孔之间成为略小于直角的锐角,这样发音比较纯净、柔和。南方风格的许多乐曲或小夜曲之类的抒情乐曲,则可以用这一个位置。但是这两个位置不能在同一根笛子吹奏的同一个曲子上出现,因为两者的发音高度不一样。如果既要能强,又要能弱,而有要求音高不变,那么久一定要采用正常的唇与吹孔角成直角的位置。

掌握了气息控制的技巧,就能使演奏具有抑扬顿挫的美感,就能比较深刻地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掌握此项技巧后再来演奏前几讲所举的乐曲,就会有不同的艺术效果。当然,技巧是为内容服务的,气息控制也不例外,它必须用得恰当、自然,否则就会产生反作用的能力。希望演奏者能通过大量的实践来提高气息控制。

演奏时要随时注意下列几点:

1.分析、理解气息控制的作用及应用方法。

2.力求达到气息控制的三要求,即音量、音准和音色的要求。

3尝试用不同的抑扬顿挫处理方法来演奏所选乐曲,以求理解和应用。

在气息控制技巧己达到一定水平时,就可以开始练习循环换气技巧。

循环换气技巧能使气流源源不断。这是吹管乐器比唱歌优越的一种性能。所有的管乐器一般都可以使用这种技巧,如唢呐、双簧管等很早就已使用了这种技巧。

在笛子上使用这种技巧则是50年代才有的事。因为吹笛子时双腮紧缩,口腔内没有较大的空间,而且笛子是以边棱振动而发声,有一半左右的气流吹出管外,因此如果有很细的口风及口劲的配合,就做不到气流源源不断地进人笛子。即使能在吸气时通过口劲肌肉的收缩挤出一点气流进人笛子,也会因为压力不够而发不出声音或达不到一定的音高。但通过努力是可达到要求的。练习的程序如下:

  1. 从理解它的要领到逐步掌握它的要领。循环换气的原理是在吸气的时候,将口腔内的空气通过口腔周围的各部分肌肉的压缩挤出少量空气使其发出声音,弥补了因为吸气而中断的气流。

  2. 练习挤气。懂得什么是挤气,什么是吹气。吹气大家都懂,不吹气而要有气出来,就需要挤气。

  3. 挤气时,口形要和吹笛时一个模样,特别是风门的形状不能变。

  4. 将笛子放在嘴边,先吹响,然后停吹,开始挤气,试试看有没有声音然后再练,练到挤气时笛子能响。

  5. 在挤气时,将气吸进去,然后再吹出来,之后挤气同时吸气。这个动作循环不断,于是就成了循环换气。

要熟练掌握需要一个不断练习的过程,方法对头的话,也许练习一两天就能掌握,也许需要一两个星期。根据我的经验,平均十来天就可基本掌握。但基本掌握不等于达到要求。要求有三:

1.呼气吸气没有杂音。

2.看不出在进行循环换气,即和原来吹笛时一个模样。

3.听不出在进行循环换气。

第三个要求最难。因为挤气时气流很小,很容易使频率产生波动。

熟能生巧,这是其一;努力提高气息控制的能力,这是其二;不断提高自己的艺术素质,才能懂得如何应用?是否该用?什么目的?有什么要求?等等。

接着,我们来学习一首难度较大的乐曲《鹅鸽飞》。

这首乐曲之所以较难,从技巧上来说,首先是因为它需要有较高的气息控制技巧(即气息控制三要求)。同时要求熟练的循环换气技巧,一口气以极快的指法,吹完五十二小节的四拍十六分音符连音。至于艺术的深度,内涵的表达等,都是牵涉很广泛的问题,每个演奏家,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并随之而产生分析和处理的方法。

练习曲《鹧鸪飞》

气息训练的十大误点(气息控制及循环换气)(7)

乐曲说明:原曲在快板前结束,快板一段为作者1957年时所加。本曲以唐朝大诗人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家尽锦衣。官女如花满春殿,至今唯有鹤鹤飞”为依据改编。

注:乐曲的装饰演奏手法与江南丝竹相同,即灵活运用“颤”、“叠”、“赠”、“打”,忌用“吐”、“滑”、“垛”、“花”。快板一段用循环换气技巧演奏,指法要极富弹性,可以一口气连吹三遍,最快时要达到每分钟160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