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脑电波控制的“类霍金轮椅”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展示中心亮相。王朝培/摄
“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期间,共发布了包括灵鹊星座在内的14个聚焦“新知识、新技术、新发明、新模式”的新物种。这些新物种是历时3个月面向全国征集、筛选出来的,是具有创新、尖端、前沿、颠覆性的项目。机器设备像人体一样,当零部件发生磨损、松动、疲劳或裂纹等损伤时,会产生异响,如果能对这些异响进行监测,就能及时对事故进行预防。而监测的一个好办法就是给声音“照相”。6月17日上午,在杭州未来科技城学术交流中心“如鱼得水”广场,北京中科东韧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常炜熙对谛声科技的声学照相机进行了发布介绍,这是国内首款自主研发的声学相机设备之一。董碧水/摄
以“汇聚双创活力、澎湃发展动力”为主题的2019年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6月13日在杭州拉开帷幕,杭州“创新创业”再次吸引住全国的目光。
杭州已成创新创业热土。来自第三方机构的统计,杭州已连续8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2017年以来杭州人才净流入率、海外人才净流入率、互联网人才净流入率连续位居全国第一。2017年,杭州人均创业热度高于北京和上海;2017年、2018年两年新增的创投机构数量超过同样北京、上海。
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大的“孵化器”
阿里巴巴最新财报显示,目前阿里巴巴集团和蚂蚁金服的员工总数超过10万人。
但在杭州,阿里巴巴并不是一棵孤立的大树。
在杭州,有一支以浙大系、阿里系、浙商系、海归系为主的“创业新四军”。集聚了1万多家科技型企业的杭州高新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900多家,33家国家重点软件企业,包括海康威视、网易杭州、华三通信、浙江中控、大华股份、恒生电子、浙大网新、安恒信息等一大批中国互联网优秀企业,信息经济的比重占到园区高新技术产业的83.5%。
在城西,一条延绵33公里的“科创大走廊”,一路串起的紫金港科技城、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成为浙江科创人才集聚和国际人才创新创业的主平台。
从杭州市区出发,沿文一西路一路向西,就到了此次“双创”活动周的主会场梦想小镇,它由12个旧时的粮仓改建,5年前周围还是一片田野。但在今天,这个面积不过3平方公里的小镇,集聚了1.7万名人才、50多家市场化运作孵化器、1400余家资本管理机构,汇聚创业项目1867个。
青山湖科技城是浙江省科研机构的创新基地,这里汇集了浙江21%以上的省属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产业占八成以上,46家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创新载体、2800多名高端人才携手127家规上企业、65家国家高新企业、700多家科技型小微企业在此创新创业。
依托软件和信息服务、“互联网 ”、人工智能以及云计算等产业基础,位于钱塘江南岸的杭州传化·智联科技城,通过数字经济与产、城、人的深度融合,集聚、引进生物工程、大数据类的高科技企业30余家,成为“数字经济、生命科学和科技服务为导向”的产业高地。
从楼友会、贝壳社、123茶楼、第七空间,到梦想小镇、云栖小镇、艺尚小镇、微纳制造小镇,再到城东智造大走廊、城西科创大走廊、钱塘江金融港、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杭州建起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接力式创新链条。
“贝壳社”副总裁郦宏说,遍布全市的孵化器、众创空间,让整个杭州就像是一个巨大的“孵化器”。
杭州市科技局局长副局长冯镭介绍,截至去年,杭州累计建设双创空间513家,其中国家级双创空间94家,各类双创空间面积4842万平方米,包括32家国家级孵化器、75家省级孵化器的148家孵化器,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一位。
遍布杭州全市的孵化器、众创空间成了创客逐梦的天堂。据统计,至目前,杭州已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903家,市科技型初创企业364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1107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364家。64个省、市级特色小镇去年新入驻企业达10290家,累计入驻企业41368家,带动就业58.67万人。
“只要有好的技术或想法,其他都不是问题”
杭州市发改委副主任马骏表示,只要技术过硬,缺资金、缺团队、缺经验,在杭州都可以对接、补齐,“只要你有好的技术或想法,其他都不是问题。”
据介绍,自2015年以来,杭州先后出台了《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纲要》《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划纲要》,升级了人才新政27条、科技创新37条、《关于“名校名院名所”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众创空间建设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意见》《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规划》《杭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科技、人才新政。
去年,通过为创业者提供的投融资对接平台和创业交流的平台,杭州举办的各类创新创业活动达3279场,日均9场。
不仅如此,在致力于创新创业创造发展环境构建的同时,杭州还形成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政策服务体系。
以鼓励、推动大学生到杭创业为例,早在10年前,杭州就开始启动第一轮“大学生创业三年行动计划”。10年间,通过政策推动、平台集聚、梯度培育和精准服务,打造了完整有效的大学生创业全链条服务。
每两年举办一届的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是国内首个由地方政府主办的面向全国大学生的创业赛事。至今举办5届,吸引了海内外10750个大学生创业项目参赛,有331个优秀项目在杭落地转化。与此同时,大赛还成为宣传推介杭州创业环境、吸引全国优秀大学生创业团队来杭创业的重要平台。
2012年,杭州实施“大学生杰出创业人才培育计划”,每年选拔20名左右善于创业、勇于创新、有较强经营管理能力的优秀大学生创业人才,通过高质量的小班化教学、企业落地服务及外出高端参访,力争培育一批“新锐杭商”。截至目前,选拔产生的6批120名培育对象,所在企业营业总额超过43亿元。其中,有12家在新三板上市或被上市公司收购的企业,预备上市企业2家,高新企业29家。
截至目前,杭州累计为鼓励大学生就业创业出台的政策达50余项,建立的市级大学生创业园就有19个。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年底,杭州全市备案的大学生创业企业累计达1.5万余家,集聚创业大学生3.3万余人,带动就业6.5万人。其中,2018年全市新增的大学生创业企业就有1879家,集聚大学生创业者3646人,带动就业8124人。
目前,在杭州的大学生创业企业中,有707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00万元、111家超千万元。仅2018年一年,大创企业年销售达64.7亿元,年税收超2亿元。
2018年杭州新设企业11.95万户
随着各种创业创新政策的加码,人才、技术、项目等各种要素在杭州加速集聚,无数创新企业和创客的扎根生长,汇聚在一起,成就着杭州“双创”的传奇。
“我负责阳光雨露,你负责茁壮成长”,这是杭州梦想小镇推出的一句口号。不少到杭的创业者说,这也是杭州创新创业的魅力所在。
借着国家鼓励留学生回国创新创业的东风,2002年,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丁列明回国创业。2008年,贝达进行盐酸埃克替尼三期研究,资金链断裂。他给余杭区政府写了报告,得到1500万元的帮扶资金,“解了燃眉之急”。
2011年,丁列明带领团队研发的第一款创新药凯美纳上市。这一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分子靶向抗癌新药,打破同类进口药在中国市场的垄断地位。
目前,贝达药业的第二款新药恩莎替尼也即将“上线”。丁列明说,贝达药业蒸蒸日上的背后,离不开杭州这棵大树。“既得益于国家大力鼓励创业创新的人才和产业政策,更受益于杭州优良的创业创新环境。”
杭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许德清认为,杭州“双创”生态的成因在于综合素质,包括开放的城市文化、政产学研的生态链、发达的民营经济以及良好的营商环境。
近年来,为全面激发小微企业的创新创业的活力,杭州建设了“空间 基金”模式的众创空间;为满足小微企业更高层次的需求,打造了“生产生活 生态”的特色小镇;为解决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缺经验、缺服务等问题,建成基于“互联网 ”平台的公共服务体系;为与创新型经济相匹配,杭州构建“创投引导基金 天使引导基金 硅谷引导基金”,形成“无偿资助-政策担保-科技贷款-还贷周转-天使基金-引导基金-上市培育”的科技金融服务链……
随着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的深入推进,企业注册“半日结”、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最多100天”等,杭州营造了透明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
据统计,2018年,杭州市新设各类市场主体22.57万户,其中新设企业11.95万户,同比增长12.5%。其中,小微企业营业收入达到31978亿元,同比增长13.56%。
当前,杭州市级孵化器备案的在孵企业达6817家,孵化企业就业人数11万人,在孵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7亿元。
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 董碧水 来源: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