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业内关于混动有“一种是丰田的混动,一种是其它混动”的说法。我们平时提起混动,首先想到的几乎都是丰田。

但作为一名技术宅,你绝对无法忽视本田的混动。在本田混动探索历程中,又不得不提及IMA系统和Insight车型。


01 IMA混动系统

1997年,东京车展的本田J-VX概念车上,一款叫做IMA的混动系统首次亮相。

IMA全称是Integrated Motor Assist,以发动机动力为主,结构简单,重量轻,布局紧凑,属于并联式混动系统。

串联式混动系统:发动机不直接参与车辆驱动,而是为电机提供动力,由电机驱动车辆。

并联式混动系统:发动机作为主要动力来源,电机为辅助动力来源。

混联式混动系统:发动机与电机都可作为车辆主要动力来源,低速时可靠纯电动行驶较长距离。

本田混动系统讲解(本田混动发展历程之)(1)

IMA系统的电机放置在自然吸气发动机和变速器之间,变速器可以匹配CVT,也可以匹配MT,不过多为CVT。电机属于是三相超薄型盘式电机,体积小巧轻薄,被行业人戏称“薄片电机”。

IMA系统还包含一个IPU智能动力单元,英文全称为Intelligent Power Unit,布置在车的后部。它由一个动力控制单元PCU、一组高性能镍氢电池和一个制冷单元组成。

本田混动系统讲解(本田混动发展历程之)(2)

本田IMA混合动力系统有多种工况模式。

车辆怠速的时候,发动机停止工作,此时车辆空调系统不会提供冷气。

起步加速的时候,由发动机提供动力,电机扮演辅助的角色。

低速行驶(≤40km/h)的时候,基于歇缸技术,发动机可以根据工况关闭气缸的供油与进排气,实现纯电驱动。但是这个过程中,由于发动机曲轴和电机仍然相连,还是会消耗一定的能量。

普通加速的时候,由发动机驱动,电机不工作,并用发动机的动能进行充电。

急加速及高速行驶的时候,仍是主要由发动机提供动力,电机扮演辅助的角色。

减速制动的时候,发动机停止工作,车辆进行能量回收,为电池组充电。


02 Insight车型

J-VX概念车经过几年积累后达到了量产水平,1999 年11月在日本量产上市,搭载1.0L三缸发动机和CVT变速箱的IMA混动系统,车型名称正式定为Insight,一经推出便成为本田首款采用油电混合的量产车。

本田混动系统讲解(本田混动发展历程之)(3)

1999年12月,Insight登陆北美,成为北美史上第一款混合动力车,比丰田Prius还要早7个月。

2005年,在全美燃油经济性标准最严格的加州,CVT变速箱被评为超低排放车辆,并在美公路录得低至3.9L/100km的油耗,即便现在来看依然是不错的的数据。

2006年,Insight停产。作为本田混动全新领域的初代产品,在全球共售出超1.7万台,这份成绩单足以令人满意。

2008年,经过了几年的 沉寂,巴黎车展上,第二代Insight概念车面世。

2009年,第二代Insight量产发售,搭载的是1.3L四缸发动机和CVT变速器的IMA混动系统。

本田混动系统讲解(本田混动发展历程之)(4)

虽然Insight车型仅一代之隔,但IMA系统得益于匹配本田其它车型,已经发展了好几代,不过总体结构和初代大同小异。

由于动力性能的提升,第二代Insight燃油经济性略逊于第一代,美国EPA测得综合路况下百公里油耗在5.6L左右。

2012年,东风本田渠道以整车进口的形式引入Insight,官方售价为20万元,在华销量惨淡,一年之后便停止了进口。

2014年,第二代Insight停产。全球销量突破28万辆。

2018年,第三代Insight出现,但搭载的却不再是IMA混动系统,而是如今让本田引以为傲的i-MMD混动系统。

至此,也宣告IMA混动系统退出了历史舞台。


03 IMA系统的退出

从技术层面看,本田的第一代混动系统IMA属于中混,不及丰田THS深混系统先进。

也许本田自身也意识到IMA系统无论如何也无法抗衡丰田的THS系统,于是不断优化IMA系统的同时,也在偷偷发力走不同的混动路径。

本田混动系统讲解(本田混动发展历程之)(5)

混动的探索之路上,从概念理论到实际效果,本田经历了第一代IMA混动系统十几年的技术积累和经验教训,进而进化到i-MMD系统。

你会发现,哪有什么零基础的弯道超车,有的只是日积月累的砥砺前行。

在和丰田的混动世界对抗中,正是通过i-MMD系统,本田也最终完成了从追赶到超越的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