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最让人落泪的瞬间(令人热血沸腾热泪盈眶)(1)

《大决战》海报

历史最让人落泪的瞬间(令人热血沸腾热泪盈眶)(2)

焦裕禄角色海报

首次以电视剧形式全景展现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荧屏巨制《大决战》正在总台央视综合频道黄金时间热播。自开播以来,该剧引发不同年龄段、不同地域人群的热议、共情。

电视剧《大决战》以电影制作级的标准、历史教科书式的时间空间轴、纪录片级的年代场景人物再现,为观众还原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揭示“大决战”中制胜的秘诀,更以军舰、飞机、大炮等特效制作及逼真场面让观众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在近日剧情中,焦裕禄的登场更是激起观众好奇:“焦裕禄曾参加过‘三大战役’?”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莫斯其格

场景打造精益求精

40000多米战壕,超10万发子弹,700多个场景

《大决战》刻画了这场关系国家命运的战争,并巧妙地从战略、战术到战斗三个方面展开,揭秘人民军队必胜的原因。

其中,《大决战》在故事结构线中,贯穿着大大小小的“挑战”任务,还有多重光影交织中的人物群像,战略和战术巧妙运用等。这样的结构方式、充满悬念的表达,非常容易激发观众的观看兴趣。

与此同时,《大决战》也点出了我们的制胜法宝:“心战能力比兵战更厉害!”从领导团队的统一指挥,到普通士兵的团队协作,到后勤支援中的军民同心,这支了不起的队伍总是在关键时刻把危险留给自己,为别人创造幸福;这支了不起的队伍把个体视为“共同体”、把生命看作是一场接力,创造无数奇迹。

此外,该剧用“真实”呈现历史,用“真情”打动观众。《大决战》里,土辣椒、菜园子、窑洞、纺车,这些“土得掉渣”的道具,让故事和人物越发感人。据了解,该剧拍摄期间挖掘战壕总长度超40000米,耗费子弹超10万发,搭建场景超700个,高还原度的战争场面令人称奇,更让观众能沉浸在“历史的现场”回望三大战役。

该剧的特效技术也让其视听效果得到观众认可。电视剧《大决战》既有相对“静态”的谋略,又有气壮山河的战争大戏;既有局部重点,也有气势恢宏的全景战场。导演高希希在采访中曾表示:“许多过去创作者想呈现而不能呈现的场面,这次借助大规模地运用技术手段得以实现。”

群像塑造丰富立体

观众为支前大队长焦裕禄点赞

塑造丰富立体的人物群像,是《大决战》的一大特色。该剧涉及人物众多,主要角色240人,生动感人的人物塑造,带给观众不忘历史、砥砺前行的积极力量。

导演高希希曾表示,创作关键是“要让历史人物在今天年轻观众的视野中表现出一种真实性”。该剧不仅塑造了孔守法、王福民、房天静、梁士英这样一批生动感人的小人物形象,还刻画了战士作家——高玉宝,让很多观众明白,历史并非仅仅由伟人撰写,恰恰是千万个小人物,他们在苦难中坚守,敢于自我牺牲,共同促成了革命的伟大胜利。

在近日的剧情中,观众惊奇地发现,曾担任兰考县委书记的焦裕禄曾参与过淮海战役!剧情中,年轻的焦裕禄担任支前大队长,带领彭店区1000多人的队伍开赴前线。当时连降大雪,给养困难。前线炮火连天、生死一线,后方支前队伍顶风冒雪、涉水蹚泥,推着挂有小油灯的独轮车拼命地运粮拉伤员。加之路上遭遇敌机轰炸拦截,这支队伍的粮食连同小推车都被炸掉了。急中生智的焦裕禄想出向当地村民借粮、解前线燃眉之急的办法。粮食送达以后,焦裕禄又和一部分支前队员参加了担架队,接受培训后,奔走在枪林弹雨中。

焦裕禄运粮拉伤员的小推车只是当时战场上众多小推车中的一辆。此外,《大决战》中还有很多推动剧情主线发展的虚构人物,包括王翠云、乔三本、丁大胜等,这些人物将无数普通战士身上的革命精神进行了高度浓缩,让观众看剧时有一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我们若是那个年代的他,应该怎么办?”编剧黄剑东透露,乔三本是自己最花心思的人物:“他是我的眼睛,我的嘴巴,我的手,我用他来完成这个过程。”“剧中这些生动真实的小人物构成了历史背后丰富的群像,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

观众反响

年轻人跟父母一起追剧

呼吁和平、珍爱和平,是《大决战》的主旋律。有观众表示:“感谢这部电视剧,让我们有机会去回望历史、反思自己。”“我们能做的是致敬英雄、珍爱和平;以史为鉴,让历史照亮未来!”

不少观众透露被剧中细节、表演和台词“破防”,“《大决战》里一句‘孩子,快来吃热乎包子’,真的直接‘破防’!怎么会有这么好的人啊!”“从支前的人民群众到前线的炊事员,老发叔的故事看得我很揪心,代入感好强。”

剧中人物塑造也让观众念念不忘,“每个人物有血有肉!每天跟父母一起追剧,看得我热血沸腾、热泪盈眶!谢谢那些战士们,谢谢那时的他们,才有现在的我们。”“就是有许多像老发叔这样默默奉献的小人物,才会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他们做的一切都太令人感动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