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育大会对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培养人的“六下功夫”精神做了深入浅出的分析,结合上海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提出教育必须牢牢把握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任务,全面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高中各个学科加强立德树人教育 曹杨中学校长杨琳(1)

来源/视觉中国

中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他们开始用审视和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世界、认识世界的成长阶段,技术的发展使他们能快捷地获取丰富生动的信息,简单枯燥的说教不仅起不了作用,往往还会引发抵触和反感。因此,需要教育工作者立足于教育实际和学生发展需求来思考“如何培养人”的问题,正如上海市教育大会提出的要“提升针对性、实效性、亲和力、感染力”“让价值观的‘盐’融入知识传授的‘汤’”。作为第一线的中学教育者,我们正在进行以下实践探索:

首先,认真学习和理解新时期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深刻内涵,为“如何培养人”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我们认识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两方面重要内涵:一是“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关注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二是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也就是所说的“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问题,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成为我们探索校本化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价值导向。

其二,创建适切的校本化育人载体,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有具体抓手和落脚点。例如,曹杨中学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基于人生存成长的环境生态,以大环境(自然环境、社会人文环境以及人自身心理环境)育人视角,培育学生与大环境和谐共生、协同发展的责任担当意识和自主力行能力。构建了以国家课程、环境素养培育课程等为载体,以课程教学、实践体验、环境滋养、文化熏陶等为要素的育人体系,形成了由“责任担当”的校园“文化场”、“和谐共生”的校园“心理场”、“知行合一”校园的“实验场”构成的“环境素养培育”特色“育人场”,把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的“盐”融入日常教育的“汤”里,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培育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备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