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南日报】

西南联大凭什么让我们如此怀念(西南联大精神的新时代回响)(1)

近日

第三届吴征镒植物学奖在南京正式颁发

云南两名研究员获奖

吴征镒院士是我国著名植物学家

200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从事植物科学研究70余载

为中国植物科学事业作出杰出贡献

今天

我们一起来重温这位老科学家的故事

↓↓↓

西南联大凭什么让我们如此怀念(西南联大精神的新时代回响)(2)

西南联大凭什么让我们如此怀念(西南联大精神的新时代回响)(3)

位于云南师范大学校园内的西南联大旧址

1933年

17岁的吴征镒考入清华大学

然而随着1937年卢沟桥事变

平津沦陷

他踏上了南迁长沙的漫漫长路

然而

因战事影响

他又加入了湘黔滇步行团

长途跋涉西迁至昆明

西南联大凭什么让我们如此怀念(西南联大精神的新时代回响)(4)

步行团师生在旅途中

1940年

吴征镒进入西南联大理科研究所

攻读研究生

师从生物系张景钺教授

西南联大凭什么让我们如此怀念(西南联大精神的新时代回响)(5)

1978年,吴征镒(左二)在昆明植物园

在西南联大期间

他曾到过苍山、鸡足山、西双版纳等地

用心用功地考察云南的山山水水

并采集了大量珍贵的植物标本

据吴征镒回忆

一次日本飞机轰炸

炸毁了联大新校舍南区生物系的两间实验室

幸运的是他保存的近2万个植物标本没有受损

西南联大凭什么让我们如此怀念(西南联大精神的新时代回响)(6)

1978年,吴氏四兄弟合影。左起为吴征铠、吴征铸、吴征鉴和吴征镒

在滇8年的经历和积累

使吴征镒对云南厚爱有加

1958年

人到中年的吴征镒

放弃北京良好的工作环境

举家迁往云南

西南联大凭什么让我们如此怀念(西南联大精神的新时代回响)(7)

你知道

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究竟生长了多少种植物吗?

恐怕很少有人能说清楚

但吴征镒能

他不仅能说出

中国国土上有多少种植物

还能准确说出

其中上万种植物的名称

西南联大凭什么让我们如此怀念(西南联大精神的新时代回响)(8)

吴征镒一生倾情植物研究70余载

是建国后第一批

加入中国科学院工作的科学家

足迹遍布我国几乎所有的植物区系

成为中国植物分类学、植物系统学、

植物区系地理学、植物多样性保护

以及植物资源研究的权威学者

并被誉为中国植物的“活字典”

在中国植物学家中

他是发现和命名植物最多的一位

由吴征镒定名和参与定名的

植物分类群就有1766个

涵盖94科334属,其中新属22个

西南联大凭什么让我们如此怀念(西南联大精神的新时代回响)(9)

吴征镒(右一)与杨竞生

据植物学家周俊院士回忆

有次在云南文山考察

吴征镒在密林里跌了一跤

跌倒的他不是想着马上爬起来

而是左顾右盼地观察植物

突然

他见到了一株白色寄生植物

迫不及待地拿在手里一看

发现是“锡杖兰”

这一发现

成为该植物在中国分布的新记录

西南联大凭什么让我们如此怀念(西南联大精神的新时代回响)(10)

此外

吴征镒还通过追溯中国植物的来龙去脉

提出了中国植物区系的

热带亲缘、植物分布区类型的划分

及其历史来源

以及东亚植物区等一系列创新观点

完善中国植物区系区划

修订了世界陆地植物分区高级阶元

为资源保护和国土整治

提供了科学依据

西南联大凭什么让我们如此怀念(西南联大精神的新时代回响)(11)

选择回到云南

对吴征镒来说

是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

近一个甲子的岁月

他和草木相亲、与云南同行

时刻关注着云南

让云南的植物为天下所知

让中国植物分类学的研究

从云南走向全世界

西南联大凭什么让我们如此怀念(西南联大精神的新时代回响)(12)

1984年,吴征镒在标本室鉴定植物

植物多样的云南

给了吴征镒科研不竭的源泉

多思的吴征镒

还云南乃至中国的植物学

以深厚的积淀

西南联大凭什么让我们如此怀念(西南联大精神的新时代回响)(13)

扶荔宫 黄兴能 雷桐苏 摄

吴征镒在中科院昆明植物所里

居住了18年

吴征镒就是在这里完成了

《中国植物志》和《云南植物志》的终稿工作

并在这儿折节读书

完成了自主创新的4部学术专著

虽然吴征镒和云南的缘分

早在1938年就已结下

但他几经辗转

最终仍然选择回到云南落户

却让很多人始料未及

西南联大凭什么让我们如此怀念(西南联大精神的新时代回响)(14)

吴征镒开始思考人生的另一条路

他心中常回想的

便是面对云南秀丽风光时

许下“一定立足云南

放眼中国和世界植物”的宏图大愿

西南联大凭什么让我们如此怀念(西南联大精神的新时代回响)(15)

1958年夏天

42岁的吴征镒举家来到云南

筹建中科院昆明植物所

回到云南的吴征镒

如放飞自然的鸟儿

开始纵情融入这片天地

从云南开始

他的足迹开始踏遍全国所有省市区

及除非洲以外的四大洲

从西双版纳到丽江

从德宏到大理

从干燥炎热的河谷到潮湿寒冷的高山

从北到南、从东到西

哪里有植物

哪里就必定留下过吴征镒的身影

西南联大凭什么让我们如此怀念(西南联大精神的新时代回响)(16)

西南联大凭什么让我们如此怀念(西南联大精神的新时代回响)(17)

2013年6月20日1时31分

吴征镒先生因病在昆明逝世

享年97岁

“一个物种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

一个基因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盛。”

这是吴征镒生前曾发出的感慨

1999年

吴征镒提出

要尽快建立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在他的呼吁下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2004年开始建设

2007年开始运行

西南联大凭什么让我们如此怀念(西南联大精神的新时代回响)(18)

这是10月20日在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拍摄的离体保存库。

今天

在昆明北郊元宝山山顶茂密的树林里

隐着一座低调而神秘的“国之重器”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也被称为我国野生生物的“诺亚方舟”

作为我国唯一

以野生生物种质资源保存为主的设施

截至2020年12月

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

已保存植物种子10601种85046份

占我国种子植物物种数的36%

因保存量居亚洲第一

与英国“千年种子库”

挪威“斯瓦尔巴全球种质库”等一道

成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领跑者

西南联大凭什么让我们如此怀念(西南联大精神的新时代回响)(19)

这是10月20日在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拍摄的形态各异的种子。

吴征镒曾送给学生一句寄语:

“为学无他,争千秋勿争一日。”

他用一生践行

为我国植物科学事业鞠躬尽瘁

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知识财富和科学精神

竖起了一座精神丰碑

永远激励着一代代后学

云南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指导

云报客户端、云南号、西南联大博物馆联合出品

策划:谢炜 蒋敏

编辑:戴菲 王熠

美编:张琪

来源:新华网、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日报、科技日报、光明日报等

本文来自【云南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