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勇老师 义门村的故事 2022-01-31 23:24

阅读更多《义门村的故事》,请点击“关注”哦!

王者归来迎虎年(王者归来虎年说虎)(1)

王者归来 虎年说虎

2022年是中国农历壬寅年,就是十二生肖的虎年。只要一说到虎,人们马上就会想到“虎虎生威”、“狐假虎威”、“龙腾虎跃”、“武松打虎”等等的“虎故事”。

在虎年到来之际,《义门村的故事》也借用梁勇老师的《虎年说虎》这篇文章(节选)祝福大家虎年大吉!虎虎生威!

猛兽之虎

虎,学名Panthera tigris,英文名Tiger,中国俗称“老虎",是哺乳纲大型基科动物,不仅异常凶猛,而且额中央斑纹似汉字“王",因此又被誉为"兽中之王。

老虑是山地林栖肉食动物,从南方的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到北方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都能栖息;无固定的巢穴,多在山林间游荡寻食;多能游泳;是夜间捕食的猛兽,白天潜伏;虎是独居动物,雌雄只在繁殖季节在一起。

虎在地球上出现的时间与人类相近,于距今约300万年的更新世在地球上出现,与人类祖先—泥河湾人,蓝田人一起生活过。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不仅发现了山顶洞人,同时伴有54种动物化石,其中就有虎骨化石,由于气候变迁促进了虎群的分化和迁移,从而演化出9个亚种,即华南虎、西伯利亚虎(东北虎)、孟加拉虎,印度支那虎,马来虎、苏门答腊虎,巴厘虎、爪哇虎和里海虎,其中东北虎(西伯利亚虎)体型最大雄性体长可达3.5米,体重423千克;雌性体长最大为2.4米,体重168千克。苏门答腊虎是最小的活亚种,雄虎体长约2.34米、体重136干克;雌虎体长约1.98米、体重91千克。

中国是世界上14个产虎国中虎种最多的国家,而印度则是老虎数量最多的国家。

生肖之虎

我国生肖文化源远流长,作为十二生肖的“寅虎”,被人类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1975年12月,湖北云梦县睡虎地秦墓出土的秦简《日书.分书.甲种.盗者篇》记载:“子,鼠也。...丑,牛也。……寅,虎也。卯,兔也。……这说明战国之前就有完整的十二生肖文化。宋代学者叶廷珪编纂的《海录碎事》也有“寅客,虎也”的记载。

王者归来迎虎年(王者归来虎年说虎)(2)

战国时期鉴金虎首

干支计时是人类观察动物行踪确定的时辰:子时是鼠偷食的时辰,丑时是牛倒嚼(反当)的时辰,寅时是老虎出来觅食的时辰…… 酉时是家鸡上架休息的时辰,戌时是狗值夜之时,而亥时则是家猪吃饱睡觉之时,唯有“龙”是中国人用智慧的想象力创造的精灵动物。

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十二生肖还与“四象”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整合,形成了中国的方位观念,同时还衍化出包括十二生肖在内的二十八星宿,如山西晋城玉皇庙中的二十八星宿雕像为宋元时期的混塑作品,其中的尾火虎也是生肖虎,人物下面用一只虎代表其形象。

王者归来迎虎年(王者归来虎年说虎)(3)

山西晋城玉皇庙中的尾火虎

20世纪50年代,在北京城拆建过程中,从地安门的地下挖出一石鼠,从正阳门的地下挖出一石马、而这正是北京城的南北中轴线,石鼠和石马就是在用生肖表示南北的子(鼠)午(马)线。清朝圆明园海晏堂前有十二生肖铜像,也是按图十二个时辰排列的。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十二生兽首流失海外。经专家和爱国人士多年追索,鼠首、牛首、虎首,兔首、马首、猴首、猪首相继回归,而龙首、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则下落不明。

王者归来迎虎年(王者归来虎年说虎)(4)

圆明园虎首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宣布使用公元纪年,干支和生肖记日、纪年方法便被公元记年、记月、记日方法所取代,但古老的生肖文化一直在中华文化圈流传,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器之虎

中国对虎的崇拜可谓历史悠久,在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时期的古墓中,发现了用蚌壳堆塑的龙虎图形,距今已有六七千年,被誉为“中华第一龙虎”,同时也证明6000多年前中国已从对猛兽的敬畏转而产生了崇拜。

五千年前的黄帝时代,就有虎图腾部落。如《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轩辕乃修德振兵……教熊、貔、貅、虎,以与炎帝战于阪阳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虎图腾部落在板泉之战中是黄帝联盟军的军队之一,以虎为图腾有威猛、威武的寓意。

虎噬人造型的青钢器很多,如安徽阜南县焦陂镇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龙虎尊,肩部饰有3条蜿蜒向前的龙,腹部纹饰则为一个虎头、两个虎身,虎口之下有一人身,人头被衔于虎口之中。

王者归来迎虎年(王者归来虎年说虎)(5)

安徽阜南县焦陂镇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龙虎尊

文史之虎

我围与虎相关的文史作品涉及门类众多。包括历史文献、历代诗词歌赋、寓言、笑话、笔记、成语等。

明代作家陈继儒编纂的普录类著作《虎荟》因收录了秦汉至明代的史传、志怪,传奇、野史笔记小说及“山林海湖之故闻”中有关“虎”的资料荟萃而成,故名。

与虎相关的历代文学作品可谓是琅琅满目,大致分为3类:一是写真老虎或写打虎的,二是写虎字虎名、名胜的。三是借虎比兴其他事物或借虎言志的。

在写虎或和打虎的小说中,冯梦龙的《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和明代祝允明(号枝山)的笔记《义虎传》都是老虎报恩的故事,《水浒传》中武松打虎、李逵打虎则是老虎伤人被打死的事。

王者归来迎虎年(王者归来虎年说虎)(6)

湖南宁乡出土的商代虎乳人卣(一对提梁卣)

写真虎的诗也很多,如南朝宋文学家谢惠连有乐府古辞《猛虎行》,唐代文学家储光羲有五言诗《猛虎词》。

在带有“虎”字地名的诗词中,以杜甫、刘长卿的诗最著名,其中杜甫的诗《虎牙行》所写的虎牙位于湖北荆门之北,江水峻急。以长诗见长的唐代诗人刘长卿写的是《题虎丘寺》,该虎丘寺位于江苏省苏州西北的虎丘山上,是东南名刹,历来高僧辈出,文人雅士慕名而至。

王者归来迎虎年(王者归来虎年说虎)(7)

甘肃博物馆的春秋时期鎏金青铜虎噬羊型底座(老虎扑食小羊瞬间)

王者归来迎虎年(王者归来虎年说虎)(8)

湖北江陵江北农场出土的西周早期青铜虎型尊

王者归来迎虎年(王者归来虎年说虎)(9)

江西新干县大洋洲遗存出土的商代伏鸟双尾青铜虎

在借虎言志的作品中,唐代李咸用写有《猛虎行》:“猛虎不怯敌,然士无虚言。怯敌辱其班,虚言负其恩。”

对于借虎言政明理,以虎政比喻苛政、恶史的作品,大多都是“大家”之言。如汉代王充《论衡》中有《遭虎》一篇。借百姓遭虎患来阐述恶政、恶历残害百姓的恶性,讲百姓奋起斩虎的道理。李商是唐代著名诗人,他以《虎赋》讽刺了官吏不去攻击馋邪,反而专门残害饥民。

中国关于“虎”的成语很多,可以说是信手拈来,如“生龙活虎”形容活泼矫健,富有生气;“虎啸龙吟"比喻声音宏大或英雄豪杰叱咤风云;“龙腾虎跃”比喻各显其能,势不可挡:“如虎添翼”比喻强有力的人得到帮助变得更强。

王者归来迎虎年(王者归来虎年说虎)(10)

王者归来迎虎年(王者归来虎年说虎)(11)

战国 错金银铜虎

王者归来迎虎年(王者归来虎年说虎)(12)

广州市第二代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错金铭文虎符

王者归来迎虎年(王者归来虎年说虎)(13)

国家博物馆馆藏的出土于山东的“薛大夫虎符”

戏剧之虎

中国戏剧源远流长,追根溯源,与耍虎的“角抵戏”有关。晋代葛洪《西京杂记》记载:"东梅人黄公,少时为未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以绛缯束发……秦末有白虎见于东海,黄公乃以赤刀往厌之,术既不行,随为虎所杀。三辅人遂以为戏。汉帝亦取以为角抵之戏焉。”

王者归来迎虎年(王者归来虎年说虎)(14)

南阳西汉墓画像石上人斗虎角抵戏的画面

唐代有虎戏“钵头”,到元杂剧、明清传奇中都传承了不少虎戏。如明代传奇戏曲《玉环记》、汤显祖的《南柯记》第十五出,沈璟《义侠记》第四出皆有人虎斗的情节。“虎戏”至今还在许多地区传承,包括彝族、土家族等崇拜虎图腾的民族。太行山区的河北武安、内丘和河南焦作的东冯封村、小尚杜等地,至今传承有耍老虎或老虎棒的傩戏或“虎戏”。

地名之虎

说到与虎相关的地名,首先就是“虎门",它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之地,位于珠江口伶仃洋北端,以大、小虎山夹峙如门而得名。“虎门销烟”的历史性一幕被永远定格在北京人民英雄纪念碑的8幅浮雕之首,这一地名也铭刻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

王者归来迎虎年(王者归来虎年说虎)(15)

人民英雄纪念碑幅浮雕之首“虎门销烟”

我国带“虎”字的地名并非真的都有虎,其中虚拟的“虎”占多数。如辽东的“虎山长城”是明万里长城最东端起点,以山势如蹲虎而得名“虎山”,其实井设有虎;由土了秦筒的湖北云梦县“睡虎地”为云梦一古地名,因形状似虎而得名,俗称“西睡虎”。

我国唯一以“虎”字命名的建制市是黑龙江省虎林市,1913年置虎林县,1996年改虎林市,与俄罗斯隔江相望的旧县址名虎头镇,其虎头山有当代最大的锻铜雕塑“天下第一虎”。

书画之虎

汉字中的“虎”字最早见诸于甲骨文,是经典的象形字。到青铜时代,金文“虎”字的笔画做了省减,春秋战国时期,汉字向大篆和简书发展,被《汉书.艺文志》称为“周宣王太史籀”所作的《史籀篇》中,其籀文(大篆的一种)就有“虎”字。

王者归来迎虎年(王者归来虎年说虎)(16)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很早就出现了画虎的作品。在东北虎广泛分布的内蒙古阴山山脉的狼山和东北黑龙江,从1万年前到4000年前的岩面中就有老虎形象,是古代北方民族虎崇拜的印记.

自汉代开始,老虎形象大量出现在面像石、画像砖和其它绘图作品中。面像石的内容非常广泛,其中反映老虎扑食、围猎老虎的画面很多。

王者归来迎虎年(王者归来虎年说虎)(17)

反映老虎扑食、围猎老虎的画面

王者归来迎虎年(王者归来虎年说虎)(18)

反映老虎扑食、围猎老虎的画面

近现代著名画虎大师当首推张大千的二哥——张善孖,爱养虎、画虎,自号“虎痴”,人称"虎公"。抗日战争时期,张大千、张善孖兄弟俩居于江苏苏州网师园的大风堂,同乡友人送给张善孖一只虎仔,他如获至宝,称其为“虎儿”。齐白石、徐悲鸿也画过老虎,其中齐白石打破画虎正面形象的传统而绘画虎的背影,独具特色。徐悲鸿画虎也别有一番趣味,其《骑虎财神像》以水墨表现虎毛,招财的赵公元帅身着盔甲骑在老虎背上、随手甩出很多元宝。

现当代画虎名家则灿若繁星,其中刘奎龄、刘继卣父子画虎颇为传神。尤其是刘继卣兼工兼写的连环画《武松打虎》,成为新中国画虎的经典,是中国彩色连环画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王者归来迎虎年(王者归来虎年说虎)(19)

刘继卣画虎的作品

虎之民俗

自古以来,虎文化已渗透到了民俗中的很多领域,如东汉神医华佗发明的“五禽戏”中就有“虎戏”。

中国的崇虎文化非常广泛,普通百姓每年春节都要张贴老虎年面用来辟邪,因此河北武强、天津杨柳青、江苏桃花坞等年面产地每年都印制大量木版年画,其名字也很吉样,有“当朝一品”“威震八方”“平安吉祥”等,成为经典的中国民俗符号。

在传统民俗中,人们都希望新生儿虎头虎脑,健康成长,每到春节,奶奶、姥姥要给孙子,外孙做虎头鞋、虎头帽等儿童服饰,夏天小孩子穿虎头兜肚,玩虎头型布玩具,甚至连枕头也做成虎形,以祈求孩子健康平安,长命百岁,甚至背孩子的背篼也是虎纹、虎头,都是希望禳灾祈祥、辟邪保平安。端午节要给孩子佩戴艾叶缝制的“艾虎”,在儿童背上系彩帛制成的虎头,用雄黄在孩子額头写“王”字,用以镇“五毒”消祸殃。在陕西部分地区,孩子过清满月时,舅家要送布老虎,祝愿孩子虎虎生威,威武强健。

王者归来迎虎年(王者归来虎年说虎)(20)

虎头鞋

王者归来迎虎年(王者归来虎年说虎)(21)

虎头鞋、帽

王者归来迎虎年(王者归来虎年说虎)(22)

虎头型布饰

在北方麦作农业区的山西、陕西、河北等地,还有蒸花馍的习俗,如春节时蒸老虎、牛、羊形状的花馍,以寄托美好的希望。陕西华县还有流行性“挂老虎馍”的婚俗,新娘到了婆家,要把一对蒸好的虎形馍用红绳挂在脖子上,等进入新房再和新郎分食,这对馍馍有公、母之外,公老虎馍头上有个“王”字,母老虎馍额中有一只鸟。每个老虎脖子前还有一只小老虎,以祝愿早生贵子。

在我国西南地区,有些少数民族自认为是古代虎图腾部落的后裔,以虎形器物镇灾祛邪。如土家族自称"白虎之后",神龛上常年供俸白虎以祈虎赐阳降瑞,结婚时婚礼正堂的大方桌上要铺虎毯,土家族民间舞蹈“撒尔嗬”中还有“抱虎头”“猛虎下山”等舞姿,土家族民谚则有“白虎当堂坐,无灾又无祸”等。云南的彝族每年都过“老虎节”,从农历正月初八日落开始,到正月十五太阳升起结束。节日期间,不仅要祭虎神,还要化妆成虎跳虎舞,“虎神老人”要到各家各户口念吉样。白族也视虎为祖,家里要挂虎图,修房造屋、婚嫁都以选虎日为吉祥,白族猎人从不打虑,偶被老虎咬死则视为“成仙”。

王者归来迎虎年(王者归来虎年说虎)(23)

壬寅年虎邮票

王者归来迎虎年(王者归来虎年说虎)(24)

壬寅年虎邮票

打虎与护虎

千百年来,老虎食人,虎患可畏,因此古代打虎者都是英雄,除北周大将杨忠打虎载入史册外,还有元代打虎英雄张兴祖“平生杀虎数十”、元代打虎勇士 卞元亭。其中卞元亨是元末起义军将领,根据史书记载:元时伍佑场草地有虎,卞能徒手独往,以脚蹴虎颌,使虎立毙。

浙江鄞县诗人沈明臣的叙事诗《大树村刘氏少妇打虎行》则记录了妇女打虎的故事:“晓炊未罢日始高,卒地猛虎来咆哮。老小出门尽惊走,犬亦吠虎声嗥嗥。虎闻犬声急转步,一口毙之如搏兔。欲从虎口夺狗还,老妪抱孙逢虎怒。刘家少妇夺老姑,气猛视虎如匹雏。手提钢叉刺虎目,虎血溅面红模糊.”一位少妇竟能虎口救人,可谓巾帼不让须眉。

抗日名将赵登禹不仅是喜峰口大刀队斩杀日寇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打虎英雄。1918年,赵登禹奉命送信途中遭遇猛虎,赤手空拳将老虎打死。冯玉祥得知此事,在照相馆为其拍“骑虎打虎”的照片。

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时代,人与虎在自身繁街中会争夺领地,但人类作为万物之灵,能制造并使用武器,具有食物链最顶端的优势,为护佑子孙、子民安居乐业而打虎杀豹斩熊罴,这是古代最大的人权。但也正是由于被猎杀和栖息地被破坏,如今虎已成为珍稀濒危物种,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

随着人类文期明的不断提高,人类已自觉担负起维护地球生物多样性的义务,并通过法律法规来保护珍稀动物,虎作为曾被人类大肆猎杀的猛兽,正在得到有效保护。

原文来源:集邮博览

整理编辑:义门村的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