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帝王奇闻趣事》咸丰合约签到手软 ——咸丰帝 奕詝

公元1850年,道光皇帝病逝,儿子奕詝(zhǔ)继位,是为咸丰帝(1831年-1861年)。然而,咸丰是位极其平庸的皇帝,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无作为,导致在位十一年,内忧外患,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外国联军入侵中国!

那么这样的一个“四无皇帝”道光又是如何选中他继承皇位的呢?要知道咸丰是道光第四子,而道光第六子奕訢也就是后来的恭亲王,与咸丰年纪相仿,却比咸丰优秀数倍。关于道光最终选定咸丰而不是恭亲王,历来有以下几种说法。

清朝历代皇帝奕詝(咸丰合约签到手软)(1)

打猎选储:在当时道光能选的其实只有咸丰和奕訢。因为其他孩子要么已死,要么太小,五子过继给了别人。只有咸丰16岁,奕訢15岁。道光决定在打猎时,观察选择储君。打猎一开始奕訢便大展身手,不久便满载而归,而咸丰却一箭也没射,空手而回。道光很疑惑,便问咸丰为何。咸丰根据自己老师杜受田所教,说此时动物正值繁衍期,现在打猎太过残忍了,所以不愿意捕杀他们。因此,道光开始重视咸丰。

但这个说法是有问题的,打猎是道光提出来的,如果咸丰像上面那样说等于是在说道光残忍,道光肯定会生气,又怎么会喜爱咸丰呢?

还有一说是道光把咸丰和奕訢叫到跟前,问他们如果自己百年之后去世了,他们要如何治理国家。奕訢说得头头是道,让道光很不高兴,感觉老六就巴不得自己早点死一样。而老四咸丰再次听了老师杜受田的教导在自己回答时痛哭流涕,泣声说父皇永远不会死,自己一辈子也轮不上当皇帝。让道光大为感动,所以决心立咸丰为皇帝。

清朝历代皇帝奕詝(咸丰合约签到手软)(2)

还有一种说法,道光在书写传位诏书时,原来写得是老六奕訢。守门的小太监和聪明,偷偷看见道光写最后一个字的时候拉了很长的一竖,推测出定时“奕訢”的“訢”字。便跑去通报奕訢的生母静妃,讨了赏钱。静妃大喜,四处张扬,引起道光不满,道光一路之下,改了诏书,决定传位于老四咸丰。

这种说法是荒谬的,因为诏书上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看门的小太监通过道光鞋子的手法就作出判断不太可能。而且静妃也不可能到处张扬,她深谙宫中的明争暗斗,不至于做出这样的傻事来。

最后一种说法是说道光最爱的是孝全成皇后,也就是咸丰的生母。孝全成皇后因没有处理好与婆婆的关系,被婆婆孝和睿皇太后毒死了。道光对咸丰心存愧疚,所以传位于他。这种说法比较合理,但如果道光仅仅因为这一点就把一个动荡不安的国家交给才华及武功均不如奕訢的咸丰,那道光对这个国家也太不负责任了!

咸丰刚即位,广西便发生了太平天国起义,以极快的速度发展壮大,三年时间便在南京建都,与清政府分庭对抗。1856年,英法联军又攻占大沽炮台,迫近天津,咸丰派人议和与英美法俄四国分别签订《中英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中法天津条约》《中俄天津条约》四个不平等条约。

1859年英法联军再次进攻大沽炮台,清军反击,重创英法联军。咸丰目光短浅,大喜过望,撕毁《天津条约》引起英法联军大规模反击。咸丰战和不定,而有错误制定战略方针,轻视海口地区的重要性,痛失歼敌的最佳时机,导致英法联军一路攻占数城,直逼北京。

在这关键的时刻,一错再错的咸丰居然跑到承德避暑山庄享乐去了。咸丰没有亲自坚守国都率军抵抗,导致英法联军攻占圆明园,抢夺财宝,并纵火焚烧。再次与英法俄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中法北京条约》《中俄北京条约》并承认撕毁的《天津条约》。

战争的失败是可以避免的,但是由于咸丰无远见,无胆识,无才能导致战争失败。中华文明受辱,也是中华名族千古,未蒙之奇辱!

清朝历代皇帝奕詝(咸丰合约签到手软)(3)

除此之外,咸丰还犯下一个大错,那便是临终前错误指定顾命大臣,打算牵制两宫太后(即同治即位后的慈安太后,与慈禧太后),与帝胤势力。但因为咸丰并无远见,不能正确平衡几个政治势力之间的关系。间接导致顾命八大臣一开始便被除去,从而出现皇太后垂帘听政的局面,影响中国历史历史数十年之久。

咸丰,错得太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