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州产业集群(贺州市桂岭镇充盈产业之)(1)

桂岭镇群众在睿创皮具有限生产车间上班。记者 王海波 摄

贺州产业集群(贺州市桂岭镇充盈产业之)(2)

桂岭镇梅桂村食用菌生产基地一派忙碌景象。通讯员 韦桂华 摄

初晨,冬日里的暖阳透过薄雾,倾洒在贺州市八步区桂岭镇梅桂村的田野里,放眼望去一片码放齐整,穿裹着塑料外衣的木耳菌棒,在光线的映衬下闪闪发光,不远处几十个白帐大棚也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

“前段时间天气较冷,木耳生长慢,这几天太阳出来天气暖和了,这批木耳不久就可以采摘了。” 贺州市恒昌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韦桂华边指向地里的菌棒边向记者介绍。

记者看到,地里十几亩菌棒已经吐出钱币般大小黑而油亮的木耳。这仅是恒昌农副产品有限公司食用菌种植基地的“冰山一角”。在周边一排排大小一致的标准化种植大棚里,还种有茶树菇、大球盖菇、长裙竹荪等优质食用菌。

韦桂华告诉记者,桂岭镇的气候非常适合食用菌种植,产出的食用菌品质优,市场竞争力强,单就木耳而言一年一个菌棒可以采摘5次,除去人工采摘、菌棒制作等成本,每一个菌棒纯利润获利可达2元。

“这在业内已是相当不错的收益!现在的食用菌市场不错,不愁卖不出,就怕产量跟不上。”韦桂华说在桂岭镇党委、政府的协调和支持下,目前她已经租下600多亩地发展食用菌,预计今年的产值将达2000多万元,今后还会继续扩大产业发展规模。

据桂岭镇党委书记陈宏乾介绍,近年来,该镇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食用菌种植产业,实现多元化种植,覆盖了桂岭镇的兴德、文德等多个行政村,同时有200多人在基地务工,每户纯收入上万元。

除了引入食用菌产业,桂岭镇还按照“一村一品”“一村多品”的思路,规划布局了百香果、香芋、中药材、五黑鸡、清水鸭等多个特色产业,同时推进传统产业升级,发展无抗生素生猪养殖、绿色有机蔬菜、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等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市场的高品质农业产业,并通过“龙头企业 合作社 农户”的发展模式,让特色产业百花齐放。

“发展农业特色产业,除了依靠技术、人才、社会资本和力量,也要看天时。”陈宏乾感慨,乡村振兴产业是最关键最重要的支撑,农业发展受环境、气候等客观条件影响很大,必须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不断充盈乡村产业之“实”。

为此,桂岭镇在实践中不断探寻实现群众增收,农村稳定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布下了一盘更大的棋局:盘活农村闲置的老厂房和土地,唤醒沉睡的资产。

2018年,通过对镇、村两级“三资”清查,各类集体资产排查登记,明确了集体产权权属,桂岭镇的“空心房”“闲置地”等资产要素在荒废了若干年之后,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召唤中又一次迎来了新的历史使命——

按照“镇政府 平台公司 村民合作社”的合作模式打造“扶贫车间”,将原有的企业站陶瓷厂和农械厂集体土地资源和厂房资产盘活,投入集体经济发展本金对原有老旧厂房进行修缮,并拆除废旧砖瓦房建成标准厂房,对外租赁获取集体经济收入;以项目地块12亩土地以及地上所有建筑物折价700万元,委托桂岭镇25个村(社区)村(居)民合作社共同成立村集体经济平台公司为管理方,吸纳镇内所有行政(社区)村(居)民合作社入股建设,各投资方按照投资额划分股份,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桂岭镇位于桂粤湘三省交界处,辖24个行政村和一个社区,总面积610平方公里,人口近11万人,有独特的地缘优势和充足的劳动力资源。

筑巢引来金凤凰。2019年,中山市的一家外贸企业闻讯而来,注册成立了贺州市睿创皮具有限公司,一下子租下了由农械厂老厂房修葺一新的3个车间共1200平方米的厂房,年租金9万元。

“翻新车间不仅租金便宜、不用新建厂房,设备进来立即就可生产获利。” 睿创皮具有限公司扶贫车间法人代表钟建群说,公司之所以把生产线转移至此,仅人工和房租的成本就比在珠三角低20%,极大节约了生产成本,这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与此同时,这家劳动密集型企业给当地提供了280多个就业岗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80多人,每月人均有2000多元的收入。2020年,在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睿创皮具有限公司的产值达2000多万元,2021年的订购单也已经排到5月份,预计年产值3000万元。

目前,桂岭镇修缮翻新的1万余平方米车间预计可带来租金收益30多万元;项目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后,预计每年可获租金收入80多万元,提供就业岗位2000个,届时全镇25个村(社区)集体收入都将突破10万元。

陈宏乾说,我们在与引入的企业签订合同时有一条明确规定,在招聘的工人中贫困户比例不能低于20%,以确保脱贫攻坚的成果。当前“三农”工作的重心已从脱贫攻坚转移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上来,我们也要与时俱进,“扶贫车间”这块招牌是时候更换啦!(通讯员 王海波 赖婵 张雅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