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包=香囊=荷包香囊,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小师妹钩香包教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小师妹钩香包教程(端午手工香包)

小师妹钩香包教程

香包=香囊=荷包

香囊

何以致扣扣 香囊系肘后···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香囊的文化,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

香囊源自中医里的衣冠疗法(中医外治疗法),民间曾有“戴个香草袋,不怕五虫害”之说。

在春秋时代,为了防病避瘟,人们便取中药制成香囊,佩戴于身,以辟邪祛病。

屈原大人是个香包达人,在《离骚》中有曰: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江离就是川穹(是一款常用的香料-气味芳烈,留香很长)

辟芷就是白芷(也是芳香极烈的香材)而屈原大人就把川芎和白芷披在身上。

纫秋兰以为佩

纫,就是缝制,秋兰则是兰花的一个品种,我们现在通常称之为建兰,屈原大人在把兰花缝制在香囊里随身佩戴 ,这些香料就成为了屈原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行头。如同今天我们女士出门时要带耳环,戒子,手镯等饰品

端午节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大人。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有挂艾草、赛龙舟、拴五色丝线,避五毒等习俗。

汉代未成年的男女都是佩戴香囊的。用五色丝线缠成的,用彩色丝线在彩绸上绣制出各种内涵古老神奇、精美的图案纹饰,缝制成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小绣囊,内装多种浓烈芳香气味的中草药研制的细末。

古代的香囊是用来提神的,也有用香料来做的,

香包起初是辟邪之物,“五月绣香袋”曾经是全国各地的风俗。现在以少见了很是遗憾。

后来,香囊成为了定情之物,所传达的是情感密码,是爱的定义,已婚的妇女们在子女或情郎要出远门时,都会亲手缝制香包让他们带在身上, 一针一线蕴涵了无限柔情,一是保佑他们旅途平安,二是在提醒他们,家乡有人倚门守候,盼归。

在少数民族中还有新娘赠送亲友香包的习俗,她们认为新娘子带有喜气,由她亲手做的香包,更能袪邪解毒,所以在她新婚的第一年的端午节,

新嫁娘必须缝制香包分送亲友,多半还是送给小孩子们佩戴,这是出自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关爱,希望儿童能够顺利成长,诸邪远避,还要送给长辈以示尊敬和孝思。

香囊古称容臭,《礼记》中有云:

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咸盥漱 ,栉丝徒,拂髦总角,衿缨,皆佩容臭,昧爽而朝,问何食饮矣。

古时男女青年给父母请安,应该在早晨鸡初鸣时就都洗手漱口,梳理头发,用縰(古时用来束发的布帛)把头发裹成髻,用簪子固定好,再用丝带把它束起来,拂去髦上的尘土,整理好衣服带上香囊后才能去给长辈请安。

香在古时是礼的表述,德的传递。

今天我们来亲手缝制一个香包:缝制一个香包,带来一份好心情,传递一份友情,表达一番美好的祝愿

香包可以做不同形状的如:粽子形,葫芦形,小爱心柿子形···

香包的功效有:驱蚊虫,排湿气,助睡眠的 提高免疫力等等夏季蚊虫多湿气重,我们就来做两款香包

一:驱蚊虫的香药材:艾叶 薄荷 紫苏 白芷 苍术 石菖蒲 丁香 柠檬 薰衣草 降真香···

二:排湿气的香药材:艾草 丁香 佩兰 藿香 冰片 白芷 川芎 细辛 辛夷 檀香···

香包内香药材体现的是中国香文化的和合之意,诠释的是香药同源之礼,所以说中国香文化发展是建立在中医学发展体系之上的,是中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

现在我们动手来缝制香包,首先来选择适合自己的香料,逐一品闻,把自己喜欢的按顺序排列好后按比例调和均匀,再裁剪香包,然后缝制香包把和好的香药装进香包最后收口,看看您们谁的女红最好。

看着她们认真缝制真的是种享受 ···

试问现今的女孩还有几个会女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