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克斯儿童电影简介(妈妈不要吃掉我)(1)

前段时间,一则皮克斯的中国风动画短片《包宝宝》火了。

短片讲述的是一位空巢华裔妈妈和包子宝宝之间的温情故事。不到8分钟,没有一句台词,却惹人落泪。

导演说,这是一个关于家庭的故事,关于母性的故事,还是一个关于放手的故事。

皮克斯儿童电影简介(妈妈不要吃掉我)(2)

有一天,妈妈在厨房忙着包包子。丈夫快速吃完包子就去上班了,剩下她一个人在家,她吃包子的时候,突然发现包子变成了一个小男孩。

皮克斯儿童电影简介(妈妈不要吃掉我)(3)

妈妈很喜欢这个包宝宝,像养孩子一样喂养它。

皮克斯儿童电影简介(妈妈不要吃掉我)(4)

皮克斯儿童电影简介(妈妈不要吃掉我)(5)

给它量身高、洗澡澡。

皮克斯儿童电影简介(妈妈不要吃掉我)(6)

时时刻刻都带着它,去菜市场买菜,给它买爱吃的面包。

包宝宝也会围着妈妈团团转。

皮克斯儿童电影简介(妈妈不要吃掉我)(7)

在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下,包宝宝一天天长高长大了。长大后的包宝宝不再听话,不再黏着妈妈。它有了自己的朋友。

皮克斯儿童电影简介(妈妈不要吃掉我)(8)

妈妈怕它受到伤害,不想让包宝宝离开自己,但是包宝宝不领情,妈妈拿包宝宝最爱吃的面包讨好它,但是包宝宝依旧不愿意理她。

皮克斯儿童电影简介(妈妈不要吃掉我)(9)

它关上自己房间的门,不让妈妈进自己的房间。在妈妈推门而入的时候,表情瞬间变得冷漠。

皮克斯儿童电影简介(妈妈不要吃掉我)(10)

妈妈烧了一桌子丰盛的菜,想用食物的香味引诱包宝宝出来。但包宝宝选择和朋友出去玩了,留下母亲一个人赌气地吃完了所有的饭菜。

皮克斯儿童电影简介(妈妈不要吃掉我)(11)

晚上包宝宝回来了,还带回来了一个金发碧眼的洋妞儿。洋妞儿亮出无名指上闪闪发光的钻戒,宣示着自己的主权。

原来包宝宝回来,只是为了收拾行李,它要离开这个家。妈妈死死守着门,也改变不了包宝宝离开的念头。失望和愤怒之下,她一把将包宝宝塞进了嘴里,然后蹲在地上哇哇大哭。

皮克斯儿童电影简介(妈妈不要吃掉我)(12)

短片《包宝宝》的最后,吞掉包宝宝的妈妈陷入了深深的懊悔之中。这时候她突然惊醒,原来这是一场梦。但梦中母亲和小包子的故事,却是她和儿子过去的点点滴滴。

孩子不会被吃掉,却常常被掌控

孩子性格形成与家长的教育方式密不可分。演员朱雨辰妈妈说:“他的每一段感情我都知道,我都会去干扰。”

皮克斯儿童电影简介(妈妈不要吃掉我)(13)

不仅如此,还有很多令人不寒而栗的细节:

朱雨辰的妈妈每天都会给他榨果汁,一天两瓶,必须喝完,晚上要把空瓶带回家,证明他喝完了;

不让他做饭,不让他在外面吃饭,拍戏时,跟着儿子跑剧组,儿子在哪儿,她在哪儿;

不让他接古装戏和武打戏,因为她不想看到儿子被别人打;

她不仅会看朱雨辰发的微博,全面监控孩子的一言一行还会大段大段的抄在本子上,儿子不发微博,就会催促,甚至威胁“你要不写,我就抄你博客去!”

....

朱雨辰就这样活了39年,他想过反抗,他觉得妈妈的爱太重了,甚至跟她妈大吵“你这样会把我搞死!”

但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而她妈妈都不知道自己在控制孩子,她只知道她太爱儿子了。

连她自己都说:“我完全没有自我,我是用整个生命去对待我的儿子的。”

皮克斯儿童电影简介(妈妈不要吃掉我)(14)

就是这种无微不至,无孔不入,控制欲爆棚的爱,导致了朱雨辰遇事隐忍,对待爱情消极妥协,生活状态低迷,脸上终日带着一副找不到方向的挫败感......

而且,朱雨辰姐姐觉得自己做不到母亲那样,“我负不了这个责任”,如今40多岁,迟迟不敢迈出婚姻这一步,陷入了恐婚的状态。

你会发现,父母的控制欲太强,子女们过得都不会太好。

朱雨辰的妈妈将自己的人生与孩子的人生捆绑在一起,控制孩子沿着自己设计好的轨道前行,强迫孩子与自己共生。

更悲哀的是,当一个妈妈为了家庭劳心劳力,付出了全部心血,甚至抛弃了自己的梦想时,到头来非但得不到孩子的感恩,还有可能会被孩子嫌弃。

尽全力爱孩子,到时间就松手

前段时候还兴起了一种“散养教育”;

旨在给孩子更多空间与自由,不立规矩,不强迫孩子做任何事。

而以上无论是哪一种教育形式,其实都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适当留白。

《妈妈是超人3》里,霍思燕让儿子嗯哼做果汁。

在5岁不到的嗯哼的认知里,果汁就是简单的“水果 水”。

皮克斯儿童电影简介(妈妈不要吃掉我)(15)

他拿了樱桃和蓝莓放入杯子中,再加入清水。

本以为大功告成,尝了一口却发现不对劲。

霍思燕让他再次尝试。

嗯哼思考后提出应该搅拌一下。

皮克斯儿童电影简介(妈妈不要吃掉我)(16)

接受采访时霍思燕说:当孩子专注一件事时,不管对错家长都不要去打断,应该让他发挥想象力,自己找答案找解决方法。

想要培养一个好孩子,经济基础重要,但也不全是。

家长再万能,也不能代替孩子成长。家长的存在,就是帮助孩子直视、面对和解决挫折。

“帮着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帮孩子解决问题。”

网上流传这样一段话:

"我钦佩一种父母,他们在孩子年幼时给予强烈的亲密,又在孩子长大后学会得体的退出,照顾和分离都是父母在孩子身上必须完成的任务。做父母,是一场心胸和智慧的远行。”

这注定是每个父母都需要学会接受的一场“小别离”,也注定是每个孩子都要直面的一次人生挑战。

你初次为人父母,我初次为人子女,我们会有摩擦和隔阂、会意见相左、会忘了替对方考虑、会有短暂的分离,这些都没关系,我们一起为了营造最好的亲子关系,不断改进、慢慢努力。

而最好的亲子关系,应该是互相尊重、彼此独立。同时,最好的亲子关系,也应该像龙应台在《目送》中写的那样: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最好的亲子关系,是孝而不顺,是你给我恰到好处的爱、不费力的付出、得体的退出,而我回报你同等的感恩与尊重。

版权声明:如涉及版权问题,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