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酐这项指标,和尿蛋白定性(尿常规)有个共同点:
尿蛋白定性一旦升高,就不用再看定性了;
同样,肌酐一旦升高,也就不用再看肌酐了。
为什么呢?因为这两项指标都对普通人体检非常好使,但对已确诊的患者意义不大。由于准确性有限,虽然可用于筛查,但很难用于精准诊断和治疗指导。
比如下列5种常见的情况,肌酐经常“忽悠人”:
1.肌酐高,可以是正常
肌肉含量多、活动量大、蛋白质摄入多等等,这些生理因素,也会使肌酐升高。所以肌酐130-140以内的人群,虽然化验单上有向上的箭头↑,但不一定是肾功能受损。
2.肌酐正常,可能是肾衰
相反,女性、老人、孩子、缺乏运动、以素食为主的人群,肌酐会更低,可能平时就在50-60以下。当肾功能受损、肌酐升高后,比如升到80、90,不一定会超出参考范围。
所以肌酐80-140之间的肾友,无论化验单是否显示异常,都要检查胱抑素C、内生肌酐清除率或是肾小球滤过率等更准确的指标,并参考肾脏超声,综合分析,评价肾功能会更加准确。
3.肌酐降了,可能没什么好处
肌酐降低,要看原因,如果是肾脏排泄能力提升了,是一件好事;如果是肠道排泄肌酐增加了,那就和肾功能没什么关系。
一些降肌酐的中成药、炭片,可促进肠道排泄肌酐、使肌酐下降,不要认为是肾功能变好了。这种肌酐下降的现象,会影响我们对肾功能的评价,干扰药物和剂量的选择。
4.肌酐升高了,可能对肾功能有益
普利、沙坦、列净类药物,一般会小幅升高肌酐(升幅20%左右),是对肾功能有益的正常现象,不是肾功能受损,别乱停药。
这时肌酐为何会升高?因为减轻了肾脏的负担,让肾脏少排泄一些肌酐,血里的肌酐就高了一些。肾脏的压力小了,肾功能进展速度也会放缓。
服用这几种药物,肌酐都是先升、后稳,注定需要长期应用才显效,一两年内显不出效果来。有些患者吃一年药,发现自己的肌酐比其它病友升得还多,以为药物没用。其实,这几种药物需要服用2-3年后,延缓肾功能进展的效果才会显现出来,时间越久越好。10年、20年后,用药患者的肾功能会显著优于未使用药物干预的患者,尿毒症风险显著降低。这是一条漫漫长路,贵在坚持。
5.肌酐高低,和透析无关
尿毒症诊断标准、透析指征,与肌酐无关。老版本教科书上是肌酐707μmol/L则诊断尿毒症、并启动透析,但如今这标准已被淘汰。
有的患者肌酐400、500就要透析;有的患者肌酐1000以上仍然可以通过药物控制住、甚至肾小球滤过率得到恢复,屡见不鲜。
什么时候透析呢?近年来的血液净化学,建议参照肾小球滤过率 血钾 二氧化碳结合力 心衰症状等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判断。不能让肌酐较低的患者因为拖延透析而陷入生命危险,也不能让肌酐较高的患者因为提早透析而损失宝贵的肾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