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智子疑邻,出自《韩非子·说难》。原文: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故事发生在春秋时代,我们很羡慕古人,有邻可疑,现在人连邻居姓甚名谁,哪里人士几乎一无所知,不甚唏嘘。现实生活中,我们有可能是富人,富人子,邻人之父等任何角色,现在一一分析其得失。

富人应该客观公正的评价人而不能带有色眼镜。同样的见解或建议,自己孩子(亲人、近者)提出则智慧非凡,荣耀无比。邻人之父(交浅者,远者)提出则动机不纯,别有用意。从古至今祸起萧墙(吃里爬外)的事也多有耳闻。网络语叫“坑爹”。在事情没有调查或弄清楚之前,不要先入为主,影响了自己的判断力。从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故事中,富人子似乎没有什么错误与得失,似乎只是犯了机事不密,反为所害的错误。应该“其子密曰”就对了。有些事,只能谋于密室而不能大喊大叫。阴谋阴谋一定要阴,这是谋成的必要条件之一啊。谋于心,而行于道似乎更好。

邻人之父,明显犯了交浅不可言深的错误。一片真心却成了嫌疑犯,百口模辩,典型的好心办坏事啊。但我们不得不为邻人之父的行为点赞,赤裸裸的好人啊,这样的邻居现在可不好找了,现在的邻居普遍是各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的。好心即使办了坏事,好心还是好心,即使一时的被冤枉被委屈,好人还是好人啊。诚然,故事中并没有交代偷盗之事究竟是不是邻人之父(或邻人)所为。也不排除这是个贼喊捉贼的坏邻居啊,从心里上讲我们还是疑罪从无吧,毕竟假设他是个好人,心里会舒服点,毕竟远亲不如近邻嘛。

故事明显有虚构之嫌,在民风淳朴的古代,对一墙之隔的邻居不甚了解于理不通,于情不顺。

智子疑邻原文(智子疑邻之开篇第二)(1)

另一个跟邻居有关的成语应该是孟母三迁了吧。成语阿温哥欢迎大家关注与阅读《孟母三迁之开篇第三》不胜感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