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我不明白。”
“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一切都会越来越好的。”
吕得水的事情暴露后,孙校长被教育部约去谈话。
最后的处理结果是教育部给几位老师记了处分,但是没有人被开除,学校一切照旧。
原本打算跟孙佳一起离开三民小学的孙校长,最后决定留下来。
听完孙校长的决定,孙佳问出了这个疑问。
电影《驴得水》中,由于剧情荒诞,有很多地方都可以算是孙佳不明白的地方。
比如为什么孙校长他们犯了这么大的错,最后却没有受到严重处分?
故事的起因在于教育部派特派员来考察吕得水老师的情况。
而吕得水的真实身份是孙校长为了多拿一位老师的工资,把一头驴的名字报上去了。
眼看谎言将被拆穿,孙校长害怕教育事业会因此受影响,所以他决定让铜匠假扮吕得水老师,企图蒙混过关。
特派员对英语一窍不通,所以在资料里面作为英语老师出现的吕得水就有了可乘之机。
最后在有惊无险中,孙校长等人成功骗过了特派员。
谁知过了两个月,特派员带着美国人罗斯来进行二次考察。
特派员好糊弄,美国人罗斯没有道理不懂英语。
所以又出现了铜匠假死、铜匠复活、铜匠结婚的闹剧。
谎言被拆穿后,罗斯每个月十万法币的赞助金肯定是拿不到了。
作为一切事情根由的孙校长等人,教育部居然只是做了记过处分,项目保留、学校保留。
就连孙校长的校长职位,都没有丝毫影响。
和引起的后果相比,惩罚是不是太轻了?
如果我们站在教育部的角度,也许就不会这么认为了。
(最后出来的结果有一个默认前提,就是教育部对于事情的整个前因后果都是清楚的。
否则其他的推论根本进行不下去。)
首先,孙校长等人创办三民小学是吃苦,不是在享福。
从几位老师的生活条件来看,创办农村教育只能用“特别艰苦”来形容。
孙校长一方面确实是热爱教育事业,另一方面由于儿子原因,正常途径他的事业基本到头了。
综合考虑之下,最终创办了三民小学。
张一曼,在外界风评不好,这些甚至被记录到了档案里。
没有办法之下,成为过街老鼠的她只能跟随孙校长来到这个穷乡僻壤。
周铁男和裴魁山,从特派员口中告诉我们,他俩都有各自的问题。
与孙校长类似,这些问题可能同样影响到了他们的正常仕途,所以也来到了这里。
不管内部管理是否有问题,对于教育部而言,学校和教育都是头等大事。
而三民小学所处的位置,让大部分老师都望而却步。
现在有这么四个人愿意开疆拓土,教育部开心还来不及,怎么愿意处理他们呢。
一旦把他们撤掉,又没有其他人愿意来,那么三民小学大概率就荒废了。
相比之下,每人每个月三百块的低成本,换回穷乡僻壤的教育普及,怎么算都是划算的。
毕竟,教育部也要向上级汇报工作。
其次,孙校长等人吃空饷是有原因的。
三民小学所处的位置特别偏僻,每天都要到二十里地之外的地方打水。
以几位教师每月三百块的工资,别说养驴了,正常生活恐怕都是捉襟见肘。
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这头驴去打水,几位老师就没法生活,自然也谈不上开办农村教育。
第三,孙校长等人一番操作,导致罗斯先生知道真相后取消了赞助款。
这一点,貌似是最严重的一个后果。
罗斯先生每个月赞助的款项有十万,是几位老师工资的数百倍。
现在这笔钱没有了,说是重大损失并不为过。
但在罗斯先生得知真相前,孙校长等人把实情告诉了特派员。
特派员出于某些考虑,决定让铜匠假死。
如果按照特派员的处理方式,人都死了,罗斯当然也不用再出善款了。
结果是一样的。
所以,罗斯的这笔钱注定没有的话,再把事情怪罪到孙校长等人头上很显然不合适。
只能说特派员在考察过程中太不谨慎,因此最后他被调查了——
谎称英国回来却不懂英语,单单这件事就很有问题。
综合考虑下来,貌似孙校长等人犯了大错,实际上确实没有严惩的必要。
而且,一般惩罚都是杀鸡儆猴,处理孙校长他们图个啥?
告诉别人不许把驴谎报成老师吃空饷?
以当时的教育部而言,可能有很多比这更过分的情况。
电影比较有意思的是,在开头裴魁山就已经预料到吕得水的问题并不严重,所以他建议大家说出真相,最多就是把钱还回去。
但在孙校长“一言堂”之下,张一曼和周铁男对裴魁山的想法不仅不在意,反而一直拿他“不行”“软”来说事......
点个“关注”,鼓励鼓励。(。・`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