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挖宝藏故事(文章花园班夫一三个寻金者发现的巨大宝藏)(1)

作者:文章

古人挖宝藏故事(文章花园班夫一三个寻金者发现的巨大宝藏)(2)

班夫坐拥落基山脉的美景和恒温的温泉疗养地,加上便捷的铁路和公路交通系统,在20世纪初就已经成为北美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一年四季游客熙攘。

古人挖宝藏故事(文章花园班夫一三个寻金者发现的巨大宝藏)(3)

古人挖宝藏故事(文章花园班夫一三个寻金者发现的巨大宝藏)(4)

2022年夏,我和夫君踏上了去班夫的旅程。

我们把帐篷、自行车、便携式煤气火锅炉、油盐酱醋、锅碗瓢勺,外加一箱方便面、一箱矿泉水放上那辆平时很少开的白色皮卡车,从加拿大西南边陲小镇温莎出发,至多伦多后一路向北,沿着镶嵌在湖光山色中的安省17号公路,途径苏圣玛丽和雷湾,然后上了横贯加拿大的1号公路,穿过曼尼托巴、萨斯卡通、阿尔伯达三省,全程近四千公里。

驶出安省,沿途见到最多的是油菜花、牧草垛、谷仓、奶牛,和油井架,它们带着浓郁的草原风,在田野里沐阳而立,辽阔而深远。后来我才知道,窗外不时快速闪过的黄色花海就是超市货架上最常见的芥花油(Canola Oil)的母体。1976年,加拿大农业学者将西洋油菜与白菜型油菜(Brassica rapa)杂交,培育出新种油菜,并取Canada oil low acid的前几个字母,命名为“Canola”,意为“加拿大低芥酸食用油”。如今Canola Oil 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的厨房,西部三省也成为Canola 的最大产地。

这次累并快乐着的超长途自驾旅行,我像突然睁开了眼睛一样,第一次仔细打量这个生活了三十年的国家。三十年漫长的岁月里,有多少次机会去拜访班夫,为什么冥冥之中把它留到了现在?

第五天,覆盖着冰川积雪的落基山脉赫然出现在公路的尽头,此行的目的地班夫国家公园到了。

古人挖宝藏故事(文章花园班夫一三个寻金者发现的巨大宝藏)(5)

探险与创业者的热土

弓河谷(Bow valley)是位于落基山脉北段的一个山谷,早在八千多年前就已成为冰融区,附近的印第安人常来此逐鹿狩猎。但是很多年里它一直默默无闻不为人知,直到一个偶然事件在这里发生。

加拿大历史并不悠久。1867年7月1日,英国在北美大陆东部的安大略省、魁北克省、新斯科舍省和新不伦斯瑞克省首先组成联邦,建立了新的国家加拿大。之后又有一些省陆续加入。

1871年,位于西海岸的英属哥伦比亚(B.C,卑诗)省加入联邦。卑诗省的加入是有条件的,时任加拿大总理的约翰·亚历山大·麦克唐纳承诺在十年内修建一条铁路,将它与其他省份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整体。铁路由加拿大太平洋铁路集团(CPR)运营,从东部的蒙特利尔出发,穿越峰峦叠嶂、险峻陡峭的落基山脉,直至西海岸,全长4600多公里。1883年,铁路修到了卡尔加里。

收工后和周末休息时间,威廉和汤姆兄弟俩(William and Tom McCardell)和工友弗兰克(Frank McCabe)通常会跑出去寻找金子。作为CPR的筑路工人,他们每天只能领取2.5加币,靠这点薪水是绝对发不了财的。有一天,他们穿过弓河时,发现有一股水流是温热的,还有一股奇怪的味道,便寻踪溯源找到硫磺山东北一侧。扒开一棵倒伏的大树,他们从顶部进入岩洞,眼前的景象让他们彻底惊呆了:一池绿宝石一样的泉水,汩汩冒着热气,热气中充满了臭鸡蛋味儿。三个男人没有发现金子,但发现了像金子一样宝贵的东西─一温泉。

古人挖宝藏故事(文章花园班夫一三个寻金者发现的巨大宝藏)(6)

三个寻金者发现的温泉

维多利亚时代的欧洲,泡温泉是有钱人趋之若鹜的时尚。硫磺泉富含矿物质,对皮肤和关节疾患有良好疗效,因而备受青睐。于是,班夫的温泉吸引了众多来西部开始新生活的冒险家,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富商、贵妇们。这些人中,就有诺曼·卢克斯(Norman Luxton)。

冒险家诺曼·卢克斯1876年11月2日生于红河流域的上加里堡(现在的温尼伯)。也是歌曲《红河谷》的诞生地。这里的原住民是梅蒂人(Metis),早期梅蒂人是印第安女子和在红河地区经营皮毛生意的欧洲商人所生的后代。诺曼虽是白人,儿时与当地原住民儿童的友谊,以及学习钓鱼和打猎的经历极大影响了他的人生方向。长大后,诺曼成为一名出色的射手和狂热的独木舟手,熟练掌握动物标本剥制术。1892 年,诺曼离开曼尼托巴,前往西部。在温哥华,他遇到了约翰·沃斯船长。诺曼和约翰一起开始了乘独木舟环球航行的冒险之旅。多年漂泊不定的生活损害了诺曼的健康,回到加拿大后,他在斐济附近又一次受伤。1902 年,为借助温泉水疗调理身体,诺曼来到班夫。

与其他早期定居者一样,诺曼看到了班夫独特的潜力。事实上,没有人比诺曼更能预见加拿大西部旅游业的到来所带来的机遇。作为一名真正的企业家和敏锐的商人,诺曼建立了许多不同的企业,是创建班夫商业和文化框架的核心人物。

他建造并开设了班夫第一家剧院和酒店——爱德华国王酒店。诺曼吸引游客的策略之一是为他的酒店购买最新技术,例如班夫的第一台留声机。现在,这栋位于班夫小镇的两层楼房是班夫最好的餐馆——枫叶餐馆的所在地。

他的山羊古玩店,存放着各种毛皮、土著手工艺品和艺术品,以及包括班夫人鱼在内的奇珍异物,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和欣赏当地的原住民文化。这就是今天的布法罗国家博物馆。诺曼还创立了班夫印第安人日,这是一个将土著社区带到班夫的年度周末活动。

为了将班夫推广为受欢迎的冬季目的地,诺曼举办了班夫冬季嘉年华。这个一年一度的活动有各种比赛,诸如跳台滑雪、花样滑冰、陷阱射击、曲棍球、平底雪橇、冰壶,和雕刻冰宫。狂欢节不仅吸引了业余滑雪者和运动员,也吸引了专业人士。现在,班夫冬季嘉年华已演变为吸引游客和当地人参与的盛大冬季活动。诺曼还建立了班夫枪械俱乐部,使得狩猎和陷阱射击成为访问班夫的亮点。

班夫开发的最初数年里,很多像诺曼一样有才华且具冒险精神的人从世界各地汇聚在这里,开拓自己的人生。加拿大女探险家玛丽·夏菲尔(Mary Schaffer)就在其中。

玛丽出生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是一位知名的艺术家、摄影师和作家。1889年,玛丽与一群自然科学家同行第一次来到加拿大落基山脉。旅行中她结识了第一任丈夫查理·夏菲尔。这位物理学博士痴迷于落基山脉的野花。直到1903年查理去世之前,夏菲尔夫妇每年都来加拿大落基山旅行。

爱人去世后,玛丽和女友茉莉继续在落基山游历探险。在风尚保守的维多利亚时代,两个四十多岁的女人行走于猛兽出没、原始森林密布的野生落基山脉,可说是非常大胆的另类“行为艺术”了。

1907年,玛丽和茉莉开始了人生最重要的一次旅行。她们原来的计划是寻找萨斯卡通河和阿萨巴斯卡河的源头,却无意中发现了被印第安土著称为查巴银慕湖的神秘之地。这个神秘之地,就是如今落基山脉六大名湖中最大的一个天然湖泊“玛琳湖”。它是全世界最大的冰川湖泊之一。

当时,玛丽和茉莉在两位山地向导比利·华伦和西德·安文的帮助下,成功到达了阿萨巴斯卡河的上游,但因为冬季到来,剧烈的雨雪阻隔了去路,她们无法找到传说中的查巴银慕湖。幸运的是,她们偶遇了当地印第安部落的一位名为萨姆森·比威的印第安人,他曾在20多年前和自己的父亲一同去过神秘的查巴银慕湖。萨姆森根据依稀记忆为玛丽画了一张地图。次年夏天,怀揣着这张图,玛丽他们从露易丝湖出发,经历一个月的探险,终于发现了查巴银慕湖的踪迹。阳光下,湖体泛着冰川湖泊特有的“冰川绿”,似在等待她们的到来。

古人挖宝藏故事(文章花园班夫一三个寻金者发现的巨大宝藏)(7)

玛丽后来回忆说,其实她们真正的旅行目的并不局限于某个具体的目标,也从没想过要成为探险家,她们只是渴望探索那些人迹鲜至的地方。玛丽相信,大自然会告诉那些以友善之心来探险的人们,它所蕴含的玄妙奥秘。

1912年,玛丽觉得她已经无法离开这片美丽的土地了,决定在此安家。她在班夫购买了一处幽静的山居别墅“稍候片刻(Terry-A-While)”,并与相处多年的向导比利·华伦(Billy Warren)结为夫妇。比利是1903年从英格兰来到班夫的。来了之后很快就成为一位极受欢迎的向导,玛丽是他早期接待的客人之一。随着汽车的普及,班夫公园取消了汽车通行禁令,比利看准了这一时机,与人合伙在镇子上开了第一家旅游运输公司,运送游客去各大旅游景点,并出租汽车。比利的生意越做越大,最终成为一位成功的生意人。直到1939年去世,玛丽一直住在她的Terry-A-While 别墅里。

班夫坐拥落基山脉的美景和恒温的温泉疗养地,加上便捷的铁路和公路交通系统,在20世纪初就已经成为北美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一年四季游客熙攘。如今的班夫小镇,古老的街道上各色店铺鳞次栉比,早期建造的原木小屋古风依旧,诉说着创业者昔日的辉煌,和那些独属于他们的与班夫之间的秘密。

古人挖宝藏故事(文章花园班夫一三个寻金者发现的巨大宝藏)(8)

华人移民加拿大从这里开始

三个铁路工人在硫磺山发现了温泉之后,在上面建了一个小木屋,收取费用,想把这眼炙手可热的硫磺泉当作摇钱树。但是他们申请土地所有权时未获批准,政府将温泉收为国有。

1885年11月,联邦政府把温泉所在的“洞穴与盆地”周边25英里范围划为保护地,两年后又进一步扩大,这就是加拿大第一个国家公园“落基山公园”的雏形。

二十世纪初的加拿大荒无人烟,建这个公园的初衷当然不是为了保护原始生态。落基山公园的指向很明确,就是为政府和太平洋铁路公司增加收入。政府鼓励民众来温泉消费,以此收入来支付修建铁路的巨大开销。太平洋铁路公司(CPR)也看到了它背后的商机,他们在铁路沿线建造了酒店、餐馆等消费场所。1888年,时任CPR总经理的威廉·霍恩(William Cornlius Van Horne)在硫磺山脚下建造了拥有250个房间的费尔蒙班夫温泉酒店(Banff Springs Hotel),它是同时期世界上最大的酒店。这个酒店至今依然有着粗大的橡木横梁,大理石地面,巨大的窗户,豪华温泉装置,一如当年。

1930年,《加拿大国家公园法》发布,“落基山公园”因其所在的班夫镇而被正式命名为“班夫国家公园”。“班夫(Banff)”一词来源于CPR总裁乔治·斯特芬(George Stephen)的出生地苏格兰班夫郡(Banffshire)。

横贯东西的太平洋铁路,不仅造就了今日班夫的繁荣盛景,也改变了这个国家的命运。它将太平洋沿岸与加拿大的心脏蒙特利尔紧紧相连,大批移民和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到新的疆土,回程时车上载满西部的皮毛、矿产和木材等珍贵的自然资源。得益于太平洋铁路带来的无限商机,温哥华这座原来人口不足一万人的小城蓬勃发展起来了,一跃成为了加拿大第三大都市,沿线的城镇和工业也渐渐成长。

这条被誉为加拿大历史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的铁路,修建的过程极为艰难,尤其是西段,也就是班夫公园所在地落基山地区。铁路沿着弗雷泽峡谷(Fraser Canyon),再经过坎卢普斯(Kamloops),到达老鹰山口(Eagle Pass)。经过峡谷时,要建隧道,那些隧道需要在悬崖上开凿,以当时的技术条件,难于登天。

而且那个时候的加拿大平均每平方公里才3.2个人,劳动力极为短缺。西海岸尚属蛮荒之地,更加缺人。负责西段铁路的美国人安德鲁(Andrew Onderdonk) 发现,如果仅用白人工人,他不但无法完工而且会入不敷出,而降低成本的唯一办法,就是招募华工。他对政府说:中国人连长城都能造,一条铁路难不倒他们。

于是大批华工分批到达筑路现场。他们大多由招工代理从家乡招募,来自广东珠三角地区。据统计估算,自1881-1884年上半年,参加修筑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华工超过15700人。这些华工为了挣钱养家糊口而来,但他们从一开始就受到不平等待遇。白人工资一天2.5加币,华工只有1加币,还要自己负担衣服、伙食等费用。这些来自南方的工人不适应寒冷天气,又缺少足够的营养,许多人得了坏血病。

参与修建西段铁路的华工境遇尤其悲惨。他们被安排去做最危险的事情,在山壁上凿洞装炸药,爬进山体缝隙爆破等等,而提供给他们的则是性能极不稳定的硝化甘油炸药。岩石滑落、隧道塌方、桥梁脱落......险象丛生,他们几乎每天都在和死神打交道。据统计,西段铁路完工时,工人们共修筑涵洞100多个,桥梁10座,在悬崖峭壁上开辟了15条主要隧道,最长的一条长达1600英尺。

危险的环境,恶劣的气候,疾病的折磨,加上超负荷的劳作,许多华人的生命永远留在了太平洋铁路的枕木下。加拿大历史学者指出,仅在西段这几百英里殒命的华工人数就超过了六百人。

1885年11月7日,铁路东西建设工程在克莱拉奇(Craigellachie)小镇交汇连通。典礼仪式上,太平洋铁路公司创始人之一的史密斯(Donald A. Smith)在枕木上敲进最后一颗金质道钉,围观的人群发出欢呼。遗憾的是,这样的历史性场合,没有一名华工到场。

太平洋铁路建成后,加拿大西部开发拉开了序幕,但参与铁路建设的华工也失去了工作,日益困顿举步维艰。他们中的很多人怀揣着衣锦还乡的梦想来到这里,却再也没有机会回到故里,客死他乡。即便是生还下来的华工,也挣不到足够的钱支持他们回到中国,于是永远留在了加拿大西部,成为华人移民加拿大的开端。

20世纪20年代初,由于许多战时工业的关闭,加拿大陷入大萧条,工作机会非常少。迫于生计,华人移民投身于加拿大工业化经济背后的辛苦劳动。他们在卑诗的锯木厂、罐头厂工作,有的成为园丁、杂货商、小贩、洗衣店店主和餐馆老板。

随着温哥华的不断发展,很多华裔从不列颠哥伦比亚的内陆迁移至此,市中心渐渐形成唐人街。华人勤恳努力,一些当地人不屑的又苦又累的活儿他们都抢着去做,要的工资又低,很快引起了其他族群的敌视,说他们抢了本地人的饭碗。1885年,《华人移民法案》通过,授权加拿大政府向移民加拿大的华人收取五百加元的人头税,相当于当时两年的工资。华人成为当时唯一一个被迫缴纳该税的少数族裔。1923年7月1日开始实施的《排华法》,更是禁止华人移民到加拿大。于是每年7月1日加拿大自治日,加拿大华人都会关闭店铺,抵制这个对他们来说是“羞辱日”的节日。

《排华法》直到1947年才被废止。华人为太平洋铁路的修建付出了汗水甚至生命的代价,却遭受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不公正对待。经过华人社会数十年的抗争和呼吁,2006年6月22日,加拿大总理哈珀在国会山庄用夹生的广东话说出“加拿大道歉!”哈珀就当年的人头税和1923-1947年的中国移民禁令,向遭受歧视的华人郑重道歉,宣布将对被征收人头税的华人及他们的后代进行赔偿。哈珀说,中国移民是加拿大历史上最重要的工程——太平洋铁路的重要建设者,“如果没有当年华工的贡献,就不可能有今天的加拿大。”

太平洋铁路在为加拿大带来繁荣的同时,其背后所掩盖的华人的血泪和屈辱,终于在百年之后得以昭雪。

如今的太平洋铁路,虽然已不复当年的影响力,但作为加拿大近代史的亲历者和塑造者,它悠远的汽笛声,将永远回响在加拿大历史的云烟里。作为中国人,我们不应忘记那些曾为修建它而背井离乡的同胞。

古人挖宝藏故事(文章花园班夫一三个寻金者发现的巨大宝藏)(9)

“野性十足”来自有节制开发

眼见丈夫把一顶帐篷、两辆自行车,和一堆生活用品搬上车,我心里直打鼓。据说班夫公园里,生活着包括美洲狮、灰熊、狼在内的56种哺乳动物。跟着这个小时候被爹娘扔在全托幼儿园,长大后隔三岔五找人火拼,压根儿不知道害怕的男人去班夫,而且“千里走单骑”,天知道会发生什么事!一直到出行的最后一分钟,我还在为没买到熊喷担心。万一遇到灰熊怎么办?

古人挖宝藏故事(文章花园班夫一三个寻金者发现的巨大宝藏)(10)

事实上,早在两个月前订旅馆的时候,我已经知道这次班夫之行注定会比较“野”。去的路上当然是以露营为主,实在太冷就住路边大车店(motel),那在班夫公园的几天该住何处?班夫小镇和露易丝湖附近的酒店,动辄七、八百加元,最便宜的也要四百加元一晚,远超我们的消费水平,而且我们是去“撒野”的,不是去体验豪华的。

所幸我发现了“你好加拿大”旅舍。Hi Canada hostel 由两位巴克利女士玛丽和凯瑟琳(Mary Bell Barklay and E.Catherine Barklay)于1933年共同创办,如今已在众多旅游热点设有分店。旅舍大多设在景点附近,几栋小木屋隐在山林之中,每个小木屋中有几张双架床,按床位收费,比酒店便宜很多,是年轻背包客的不二之选。

入住第一天,我们就被告知,这里没有网,没有洗澡设施,没有抽水马桶。房间鬼火一样的节能灯泡用电来自室外的太阳能板,厨房里的饮用水是管理员从山下背来的,所以水电是限量使用。还好营地旁有一条小溪流过,我们就把脏衣服拿到溪水里洗,谁知刚刚打完肥皂,就听对面有人在喊:这里不能洗衣服!

班夫公园的原生态环境,应该得益于这种从民众到政府强烈的环保意识。

事实上,在班夫国家公园的发展史上,始终贯穿着自然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矛盾。1960年班夫公园全年对外开放之后,旅游人数一度达到500万人次,生态系统开始受到破坏。为了保持班夫的“野性”,1990年加拿大公园管理局启动了一个为期两年的研究项目,期间所有开发项目暂停,包括桑夏恩村滑雪度假区的开发和章克申堡和桑夏恩之间的加拿大横贯公路(Trans-Canada Highway )的建设。

这项研究发布了超过五百项提议,其中包括限制班夫镇的扩张,限制徒步旅行人数,缩减公园内开发项目等。另一项建议是在镇子周围建立隔离带,减少人和麋的冲突。报告发布后,当时的加拿大公园管理局负责人希拉·科普斯立刻批准了控制班夫镇人口数量的提议。她还下令搬迁了一个小型机场和军校训练营,因为这些设施会妨碍野生动物迁徙。班夫温泉高尔夫度假区增加九座宾馆的计划也被取消了。现在,只有在班夫镇工作或者经营生意的人士才可以购房,并且土地是从政府租借,所有权不在个人,长期居民人数最高限定为一万人。

穿过班夫公园的加拿大横贯公路,被认为影响公园的野生动物的迁徙。研究指出,灰熊喜欢在山区栖息,受公路和其他设施的影响,已经产生栖息破碎化的问题。于是横贯公路沿线许多地方建立了地下隧道和天桥,作为野生动物通道。

班夫旅行期间,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公园管理者对自然景观的“小心翼翼”。即便是很著名的景点,也只是在附近提供一个停车场,一个公共洗手间,最多再在观景平台放两只大木椅,供人休息拍照。大部分景点只是在入口处设置一个标牌,对它的名称,地理特征,或者历史作一个简单介绍。特别陡峭的山上景观,可能会修一条栈道,几级台阶,大部分都是未经修饰的原始山林。

“淡淡妆,天然样”的班夫不只是动物们的栖息地,也是biking(骑行)和hiking(徒步)爱好者的天堂。沿着冰原大道行驶,经常会看到全副武装的男女,各个年龄段都有,车后座背着补给品,在一眼望不到头的公路边骑行。山林之中,我们还遇到过背着帐篷的年轻人,他们在天黑前进山,在里面的营地住一夜,第二天转移阵地。我们的室友是一位来自奥地利的小伙子,他的时间安排是这样的:早上和女朋友去对面的山上徒步6小时,回营地休息两小时,吃午餐,下午去附近的景区游玩。他们沿着冰原大道,每个景点住一晚,一路玩过去,最后到达贾斯伯公园。

从班夫回来,我这个特别“宅”的人竟然喜欢上了户外健行。小城一马平川,不适合徒步,但疫情的三年里很多路段增修了自行车道。每天傍晚,我在住宅区快走45分钟,周末会花上半天时间骑车穿行在城市的大街小巷、近郊野外,或者去附近的小树林走路吸氧,乐此不疲。这就是旅行的意义吗?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上苍把班夫之行留到今天,因为只有现在的我才能读懂它,看到它高山、冰川、湖泊、瀑布、峡谷之外的美。

古人挖宝藏故事(文章花园班夫一三个寻金者发现的巨大宝藏)(11)

古人挖宝藏故事(文章花园班夫一三个寻金者发现的巨大宝藏)(12)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文章,原名章云,女,江苏省淮安市人,毕业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理学博士,任职加拿大农业部研究发展中心。中国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加拿大中国笔会理事,北美中文作家协会会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晚报》《家庭》《文综》《微型小说选刊》《天池小小说》等报刊。著有长篇小说《情感危机》《失贞》《剩女茉莉》《玉琮迷踪》,散文集《好女人兵法》。长篇小说《剩女茉莉》入围江苏省第六届紫金山文学奖。

古人挖宝藏故事(文章花园班夫一三个寻金者发现的巨大宝藏)(13)

作者往期作品荐读:

【文章花园】今夕何年

【随感】家门口的风景

【访谈】关于文学,两个淮安人的隔空对话

【随感】生活的仪式感

人生第一堂文学课

王二家的菜篮子

消逝的宿舍大院

把日子过成一本书

南国有佳人

幸福的牵挂

精致的味蕾

姥姥们的“保姆”情结

细节告诉你

苦难教会我们什么

散步的路上遇到狼

大运河 请带我远行

清江浦城墙上的美国香烟广告

老街是一条岁月的河——清江浦那些有故事的老街

古人挖宝藏故事(文章花园班夫一三个寻金者发现的巨大宝藏)(14)

你会更好看哦

古人挖宝藏故事(文章花园班夫一三个寻金者发现的巨大宝藏)(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