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嘉伟最新电视剧(生活中不要当个演员)(1)

夏嘉伟 著名影视演员、导演,云南省德艺双馨文艺家,在荧幕上塑造出众多诙谐幽默的经典形象。

在此专访之前,我所喜爱的喜剧人名单里有他们的名字:卓别林、金凯瑞、憨豆、周星驰……夏嘉伟。

“这个世界,不是你能做什么,而是你该做什么。你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你绝不可以一无是处。我可以接受失败,但绝对不接受未曾努力奋斗过的自己。毕竟,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人生亦是。”1996年春,夏嘉伟脱下挺括的警服,向昆明市公安局警官艺术团递交了辞职报告,成立了“追梦一族”现代舞蹈团。而正当“追梦一族”发展蒸蒸日上之时,他却一头扎进了喜剧小品市场的开拓发展。由夏嘉伟投资十万元拍摄的《雀人伟哥》,让他声名鹤起。时隔不久,他又被方言喜剧《东寺街西寺巷》的导演相中,通过出演该剧,夏嘉伟这个名字红遍云南。在拍摄了多部云南方言系列剧之后,他彻底坐稳了“滇味喜剧一哥”的交椅。

夏嘉伟最新电视剧(生活中不要当个演员)(2)

“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我才认识到,所有的痛苦和情感的折磨,都只是提醒我:活着,不要违背自己的本心。今天我明白了,这叫作‘真实’。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我才懂得,把自己的愿望强加于人,是多么无礼,就算我知道,时机并不成熟,那个人还没有做好准备,就算那个人就是我自己。今天我明白了,这叫作‘尊重’。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我不再渴求不同的人生,我知道任何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都是对我成长的邀请。今天我明白了,这叫作‘成熟’。当我开始真正爱自己,我才明白,我其实一直都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发生的一切都恰如其分,由此我得以平静。今天我明白了,这叫作‘自信’。”夏嘉伟说,“记得我第一次在电影上见到‘卓别林’时,眼睛不觉地放大放光,心怦然跳动。近二十年过去了,这种感觉依然还在。”

在此专访之后,我所喜爱的生活家名单里有他们的名字:米兰 · 昆德拉、稻盛和夫、丰子恺、钱钟书……夏嘉伟。

夏嘉伟最新电视剧(生活中不要当个演员)(3)

梦想与选择

“走正确的路,放无心的手,结有道之朋,断无义之友,饮清净之茶,戒色花之酒,开方便之门,闭是非之口。人生有三层楼:第一层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是精神生活,第三层是灵魂生活。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世间的大多数人都为生活的琐屑事件所迷着,都忘记人生的根本。哭的时候用全力去哭,笑的时候用全力去笑,一切游戏都甩全力去干。”

夏嘉伟一开始也许并不太情愿来到这个世界,因为他在母亲的肚子里多待了二十多天。那一年昆明刚好受地震波及,全市人民都有恃无恐地跑到大街上住帐篷,谁都没有想到,三十多年后会有一个喜剧笑星给他们带来无尽的欢笑。

夏嘉伟父母是从四川远赴云南京剧院参加工作的革命青年,爷爷奶奶后迁家至贵州贵阳,而革命青年的时间都应该全身心扑在革命工作上,那时的夏嘉伟用他的话来说,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一个“包裹”,年复一年长时期往返于昆明与贵阳之间。

“我那时大概两三岁,当时从昆明坐火车到贵阳,需要两天两夜的时间,我就像一个包裹一样托管给父母所熟识的列车员,我跟着列车员在专属的房间内一同吃住,他要外出便将我锁在列车室内,我就或坐或躺地待在列车室内的长椅上,等待火车到站。”

”那时候的我比较沉默寡言,但却很爱笑,也许那时的我觉得,微笑能解决很多问题,沉默能避免许多问题。”

夏嘉伟说自己虽然被像包裹一样寄来寄去,却乐在其中、野在其中。在爷爷奶奶家他可以和堂兄弟们在大山里玩到天黑才回家,他徒手掏过马蜂窝,手被马蜂叮咬得肿痛难忍,这让他发现,原来生活是会咬人的。

我问夏嘉伟有没有害怕恐惧过,他说当早上起来时,四周环顾却发现父母亲都不在家,房间里面空荡荡的只有自己一个人,这时就会害怕就会哭,大喊大叫要爸爸妈妈,门外隔壁邻居听到,就隔着门安慰道:“莫哭莫哭,他们在上班,不害怕。”夏嘉伟笑言这段记忆太深刻了,直到现在都记忆犹新,恐怕都留下了心理阴影。

儿时的夏嘉伟在父母的记忆里是非常懂事的孩子,夏嘉伟却说因为当时的孩子都没有太黏父母的概念,更不可能抱怨父母没陪在自己身边,这就是那个时代独有的亲子关系特色。

“我们这一代人跟父母之间是没有沟通的。在那个唱革命样板戏的红色年代,父母的工作都是需要早请示晚汇报的军事管理形式,父母就没有太多时间管教孩子,也不会讲太多话,自然也不会表达太多的爱意,所以父母和孩子间的疏离感是很正常的。那时候学校与家之间就隔着一条街,每个孩子都会在脖子上挂一把家门钥匙,中午到点放学就回家生火做饭,然后到食堂打几个菜,等父母回来就一起开饭。我最拿手的是捂火,捂火就是把烧得半透的蜂窝煤用灶捂好,不让它熄灭,下次使用的时候直接用新蜂窝煤引燃,不需要再生火。我那个时代的孩子们上学的标配就是肩上斜挎一个军用帆布书包,两本书,一本语文,一本数学,装几本作业本,再装一个文具盒,几只铅笔,这书呢就算是念了。”

夏嘉伟最新电视剧(生活中不要当个演员)(4)

我问夏嘉伟,当时京剧院院坝里的“熊孩子”还是比较出名的,你怎么不在社会“兴风作浪”一番?

他说这就是命运,自己被“包裹”一样被推来送去,自然就会与院坝里的伙伴们聚少离多,这样时间长了,关系自然就没有那么铁,也不受“组织”的信任,所以不会被叫出去一起“闯祸江湖”。

我问他有没有顽皮后被父亲打过?他说没有,倒是经常被母亲收拾,每次被收拾他就低头沉默,母亲就在一边哭。

夏嘉伟的父母都是云南京剧院的京剧演员,当年由于要夜以继日地投入革命样板剧的排练演出,他们只好把无人照料的小嘉伟带到剧场里,每当大人们在台上演出时,孤零零的他就一人坐在放字幕的幻灯机旁,忽闪着一双大眼睛,心里充满了许许多多的猜想:“这个好人为哪样要哭,那个大坏蛋咋个会笑……”有时他还会手舞足蹈地“咿咿呀呀”唱个不停。

夏嘉伟的母亲说:“他从小对表演极敏感,模仿能力特强。三四岁时就能详记《沙家浜》,大人们喜欢与他逗乐,不管你点哪场剧、哪段唱腔、哪个人物的动作,他都能一字不漏地唱出来,一招一式地做出来。”

艺校出生的夏嘉伟从来不喝酒也不抽烟。说到不喝酒是因为夏嘉伟天生的酒精过敏,缺乏化解酒精的酶;他说自己曾为了学会喝酒,每天晚上都会到麻园对面的苍蝇馆买一元钱一杯的泡酒喝,喝完就吐吐完接着喝,如此反复折腾了近一个月终以失败告终。

至于不抽烟是因为那时候省体委练武术的那一队大哥非常喜欢夏嘉伟,经常骑摩托带他出去玩,那时发烟给他都是箭牌或者三五,但夏嘉伟每次抽烟都会醉烟,心翻难忍。遂,夏嘉伟放弃了学习抽烟与喝酒的踏入社会的必修课,他说那时的他觉得与其抽烟喝酒还不如买几个粑粑填饱肚子。

很多人都会为当时夏嘉伟离开昆明市公安局警官艺术团而可惜,夏嘉伟却笑言自己真的无法在警官系统做出成绩,他说当时艺术团有个规定,每年有三个月的时间要到基层去锻炼。而在公交车反扒队的时候是记忆最深刻的,夏嘉伟的工作就是在挤公交车高峰期时上班抓贼,过了高峰期就下班回家。“我是个近视眼,那时候公交车上的贼很多,我虽然很努力了,却没有逮过一个贼,也看不出来哪个是贼,那时我觉得自己完全是个不称职的警官。后来艺术团解散,我觉得我更适合搞艺术创作,这颗种子早早地就在我心里埋下并开始生根发芽,那时的我因为梦想可谓走得义无反顾。”

也许世界上,没有挤不出的时间,只有不想赴的约。每一个选择,都是夏嘉伟内心的取向。

夏嘉伟最新电视剧(生活中不要当个演员)(5)

家庭与教育

“人间最富有灵气的是孩子。自己的生活如此苟且,孩子怎么会有诗和远方的田野?成人的世界,因为受实际的生活和世间的习惯所限制,所以非常狭小苦闷。孩子们的世界不受这种限制,因此非常广大自由。我们都说要培养出有教养的孩子,所谓教养,我理解的就是还有愤怒,还有正义,还懂得和亲密的爱人调情,和知心的朋友开门见山。真正的得体是怀有亲善而不伪善,儒雅而不阴柔,阳刚而不粗鲁,豪迈而不莽撞。获得他人尊重,懂得坚守,记得来时的路,还能感动和善解人意。还能沉默和守住底线,懂得自省和反思。方才是修缮自我。”

夏嘉伟承认自己的婚姻是不成功的,但在这样一个单亲家庭里,夏嘉伟的三个孩子却是幸福快乐的。

因为以前不知道怎么跟孩子相处,没有当父亲之前的夏嘉伟对孩子会有种恐惧感,但当他有了孩子之后却惊奇地发现,无论是父亲的角色还是心理的转变都是自然而然的、瞬间的,他说只要你是一个有爱在心的人,当孩子生下来之后你就会知道怎么样跟他们相处了。“男人曾经根本不会做的事情,在你成为父亲之后,就自然而然地什么都会做了,比如给孩子冲奶粉、换尿布,为女儿梳头等等。”

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夏嘉伟认为家长是孩子的老师,但反过来孩子更是家长的老师。“孩子就像一面镜子,只要你用心去看,就能看到问题的根本所在就在你自己身上,你就能看到其实那些孩子的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教育孩子,一方面你要去教他,另一方面你自己发现问题也要去改,只有你和孩子同步纠正了,问题才能从根本去解决。”

“如果你只会教孩子,而你自己的问题你不改,孩子就会重蹈覆辙,因为每一个小朋友都是一台复印机;又比如某一天你发现小朋友突然说脏话了,全家人都会很奇怪,为什么小孩子突然会说脏话了,等你反省后你会发现是平时做父母的说了脏话,你以为你没有教孩子们,但是孩子们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你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

夏嘉伟说养女儿和养男孩是不一样的,他认为毕竟父亲对女儿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是柔的。

“女儿始终是细腻的,你跟她沟通交流的时候她的灵敏度是高的,你们传递的消息是可以互相交换的。儿子和女儿不一样,儿子就只能坚持跟他说正确的东西让他理解。”

“儿子,特别是我的儿子,就是一根筋,被我打过几次屁股,每次教育他我就会想起自己小的时候,就很理解自己当时怎么那么轴。没开窍的时候他就是一根筋,你跟他讲的时候他可能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他要是要做一件事,就不会想别的,眼里就只有这件事,整个世界对于他来说都消失了一样。”

夏嘉伟最新电视剧(生活中不要当个演员)(6)

“我儿子比他妹妹大5分钟,每当我和妹妹沟通的时候,信息是可以互相交流的;但是儿子反馈不到信息,你要跟他说好多遍,反复地去说,他才明白。不像女儿,去沟通去做示范,她就明白了。男孩在这一方面是明显弱于女孩的。有时候你跟儿子说什么事情,他会很快说好,也许因为你是爸爸所以他才说好,实际上他并不是真正理解,他不像女儿会去理解爸爸说的话。所以我教育三个孩子是三种不同的沟通方法,因为他们的性格不一样。你要教育孩子必须首先要与孩子取得连接与沟通,而沟通之前你就必须先去了解他们,了解他们的性格,了解他们的喜好,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去和他们相处,就能解决问题。”

为了保证与孩子们的沟通有效,夏嘉伟说自己会时常说完话之后就会让孩子们重复一遍,有时候孩子们说不出来,他不会立马责怪他们,而是会选择再耐心地讲一遍,或者更多遍,让他们听懂,去理解。

“我的方法就是重复,直到他们听懂了。我以前的耐心其实并不好,但为人父之后就改变了很多,照镜子嘛,孩子们也是我的老师,我们共同成长、共同陪伴、共同进步。”

我问夏嘉伟如果遇到孩子问自己不懂的问题怎么办?他说作为家长,诚实最为重要,不会的东西要跟小孩讲你也不会。“大女儿上学的时候要学英语,我就跟她说爸爸不会英语,就只能靠你自己去努力了,她反而会很理解你并且更努力地学习英语。家长越诚实,给孩子的东西越好,她不会怪你。”

夏嘉伟认为学习更多时候是学习一种思维方式,学会做事的方法才是最重要的,在与孩子们的互动学习中,夏嘉伟说自己也在学习,他和孩子们都在学习如何学习的方法。

夏嘉伟的那个年代还没有要求“单独”,几乎家家都有两三个孩子,而夏嘉伟却是独苗一棵,他说因为父母实在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再多生,这让他亲身感受到了很多独生子女的孤独与弊端。

但在二孩政策放开的现在,夏嘉伟却提醒周围的朋友不要盲目地生二胎,他认为现在不同于他出生的那个时代,孩子出生后必须要对孩子负责,需要考虑清楚后再做要二孩的决定。

“我对我父母说,从某种角度来看,他们做父母的时代真是一种幸福,对于子女的管教非常粗放,而现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与更深入的参与,否则你和你的孩子根本无法一起顺应这个时代的教育模式与需求。我和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在方法上有很多不同,每次我都会在孩子们不在的时候与父母沟通,反复几次以后,当父母看到孩子的改变与成绩的时候,也会认同并与你的教育方法保持一致,这样就避免了很多隔代教育的弊端与矛盾。”

夏嘉伟最新电视剧(生活中不要当个演员)(7)

生活与工作

“说自己信的,如果说空话、套话、假话,信口开河,口是心非,必定把自己活假了。做自己说的,真知真行、知行合一,活出真我风釆。那些一地鸡毛的琐碎,让我们觉得了无生趣。殊不知,那些白开水般淡而无味的日子,才是最有力量的。最幸福的生活,是重复,是专注,是一日复一日的坚持。舞台上有你,就演好角色; 舞台上没你,就静静地做观众;生活中不要当个演员,活着么,不要违背自己的本心。”

夏嘉伟在事业上是个演员也是个导演,在生活中是个儿子更是个父亲,我说舞台上舞台下你角色那么多,你怎么转换得过来?

夏嘉伟皱皱眉说自己并不这么认为,他说所谓角色的转换,这本身就是一种误导。

“你就是你,你不是别人,也不是哪一个角色,你就是你自己。无论你是孩子的爸爸,你是公司的老板,你都还是你自己,你不是别人,你不是其他什么角色。我们常常觉得某些时候,我们需要扮演这个角色扮演那个角色,回家的时候又要换回父亲的角色,我认为这都是错误的。你想想,孩子是最天然的磁场和接收机,如果你是扮演着一个父亲的角色,在你和孩子交流的时候,你们信息互换的时候,虽然他不懂,但是他内心深处能感觉到你是在演的,是不真实的。”

作为一部移动的“喜剧人成长史”,夏嘉伟却说自己一路走来取得的一点小成绩不仅仅是自己的努力,还有很多人的支持与帮助。

他说有人帮你,是你的幸运;无人帮你,是公正的命运。

“没有人该为你做什么,因为生命是你自己的,你得为自己负责。有为有不为,知足知不足,锐气藏于胸,和气浮于面,才气见于事,义气施于人。既然无处可逃,不如喜悦。既然没有净土,不如静心。既然没有如愿,不如释然。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你若感恩,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

夏嘉伟最新电视剧(生活中不要当个演员)(8)

夏嘉伟说自己无论在舞台上还是在生活中都强调一个真实,对别人真实之前首先是要对自己真实,千万不能演,有的时候他察觉自己也许走偏了,就会马上反省并纠正自己。

他说人如果做了错事被追问,第一个反应是不承认是撒谎,第二是寻找一大堆理由自圆其说,第三是责怪别人,第四是沉默,第五才说,我错了。这个过程是将错误不断放大的过程,以至于无可挽回,连忏悔的机会都丢了。

聪明人会首先说,我错了。可惜生活中能够首先说我错了的人,不到万分之一。

说起方言喜剧表演,云南人印象最深的演员莫过于夏嘉伟,大家都亲切地叫他“伟哥”。

从十年前的《东寺街西寺巷》到《毛纺厂的故事》再到《交警队的故事》,夏嘉伟一直都是那个最接地气最真实的欢乐制造者。

回顾过去,夏嘉伟一路过来,他能编能写能演,如今还能“导”。今年2月18日,夏嘉伟导演并主演的云南首部喜剧大电影《来自月亮的我》登陆昆明各大院线,我问夏嘉伟第一次做院线电影,感受如何?他说就是累!

“第一次尝试自编自导自演,整个作品从筹资、筹备、生产、发行……全程跟,难度非常大;但是因为热爱,所以痛并快乐着。我现在的心情和第一次拍《东寺街西寺巷》时的心情是一样的,就是不敢看!当时是怕自己演得不好,现在是怕自己拍得不好。虽然我已经拿出自己的全身心去拍,尽量保持了自己的一贯水准,但现在每次看都会有觉得遗憾的地方,很多时候都会后悔当初要是像那样拍就好了。”

夏嘉伟最新电视剧(生活中不要当个演员)(9)

对于未来,夏嘉伟说自己没有多想,但作为三个孩子的父亲,他更加觉得家就像根,他说家就像大衣一件,不会提高温度,但却给予人们连火炉都不能替代的温暖。

无论从前有多慢,无论现在有多快,夏嘉伟知道,脚下的土地和身边的亲人,无论现在还是未来,都要尽全力守护。“人,到了一定年龄,都是带着点心事,带着点难言的痛,每天笑嘻嘻地生活下去的。”夏嘉伟说。

采访末了,我送夏嘉伟离开至公堂,灯光下,当他转身的那一刻,我突然想起金凯瑞在老电影《THE TRUE MAN SHOW》的结尾处,慢慢转向观众后的鞠躬谢幕,那是一个多么真实的生命在开启一个崭新未来的开始……艺术是感情和生命的流淌,凡·高画画是为了爱,不是为了卖,对艺术的深情让他在作品里不朽。

而企业的产品何尝不是如此?在这个讲究章法的世界里,让我们回归,回归,再回归,从心底流淌出爱的产品,有灵魂的产品,才真的拥有兴盛繁荣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