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报“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气势雄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反映的抗美援朝战争过去已经70年了,但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扬眉吐气的一场对外战争,志愿军先辈的辉煌业绩仍被一代代国人怀念,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抗美援朝战争究竟是什么情况?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抗美援朝战争究竟是什么情况(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什么)

抗美援朝战争究竟是什么情况

来源:中国青年报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首气势雄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反映的抗美援朝战争过去已经70年了,但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为扬眉吐气的一场对外战争,志愿军先辈的辉煌业绩仍被一代代国人怀念。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的政协会上,毛泽东曾宣布“占人类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这句话在朝鲜战场上变成了现实。抗美援朝战争可谓新中国的立国之战,这一仗不仅打出了中国的世界军事强国地位,通过引进苏联的装备和技术,使过去“小米加步枪”的人民军队走向现代化,同时中国还通过得到“156项”重大援助为工业化奠基。今天的人们仍能感受到这一仗给我国带来的重大政治、经济和军事利益。

朝鲜战争不应该打,抗美援朝战争却不能不打

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但“朝鲜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是两个有联系却有区别的概念。朝鲜战争是世界上对朝鲜半岛上发生的那场国际局部战争的称呼,抗美援朝战争则是中国对自身参加朝鲜战争的定义。对于中国来说,朝鲜战争本不应该打(这却不在中国控制能力之内),抗美援朝战争却不能不打。

1992年夏天,因俄罗斯向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和军备控制中心出售了苏联有关朝鲜战争档案的复印件,当时笔者作为中国军方学者受邀参加了这些材料的鉴别工作。阅读那些战争爆发前和战时苏、中、朝三方往来电报和一些内部文件,更深刻地说明了新中国入朝参战是反侵略和保家卫国的正义一方。

1950年6月25日爆发的朝鲜战争,开始是这个半岛国家的南北冲突,不论谁先进攻都是其内政。美国却在6月26日悍然派兵进行武装干涉,支援南朝鲜军队作战,同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以武力阻止中国的统一。美国武装干涉台湾,从其解密的历史档案看也是蓄谋已久。笔者曾查阅过俄、美的相关档案,从中可以看出,从1948年至1950年春美国一直在积极研究控制台湾。

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总统杜鲁门宣布的武装干涉措施不仅仅对朝而是“三管齐下”,即同时出兵朝鲜和台湾,并派军事顾问团进入越南。按照毛泽东的说法,这是“三把刀”插来——朝鲜一把插在头上,台湾一把插在腰上,越南一把插在脚上。美国出兵台湾造成了中国的分裂,将战火又烧到东北边境,此时新中国因缺少海空军力量无法解放台湾,出兵越南也不利,出兵朝鲜才具备“三个最有利”——最有利于发挥陆军优势,最有利于后勤供应,最有利于苏联的援助。此时若不敢迎战,美国势必得寸进尺,只有选择一个战场对其打击才能让其收敛,正如毛泽东所形容的,“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敢于出兵朝鲜同拥有世界上最优良装备的美军交锋,要冒极大的风险。美国敢武力干预朝鲜和中国内政,依仗的是超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其认定苏联不敢参战同时又极其轻视中国。战争是综合力量的较量,毛泽东全面考虑战略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最终确定“必须参战”。

历史证明,这是一个极其英明正确的决策,体现了毛泽东非凡的胆略和气魄,几十年后再看解密的历史资料更会油然而生深深的敬意!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

1950年10月19日傍晚,鸭绿江边的夜幕降临后,实行了灯火管制的安东(今丹东)和辑安(今集安)的江边道路上,出现了车轮滚动声、马蹄声和行军的脚步声,志愿军先头部队4个军(第38、第39、第40和第42军)开始通过鸭绿江桥进入朝鲜战场。此后两年9个月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主要依靠步兵加少量炮兵、坦克部队等作战,后期有少量空军参战,他们在战争中学习战争,实施轮番作战和轮换作战,经受现代战争锻炼的部队累计达290万人次。

多年前,笔者询问曾经同国民党军、日军长年作战的父辈一个问题——入朝后对美军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他们的回答都是“飞机查户口”,那就是美国飞机几乎擦着树梢超低空飞行,到处投弹扫射,前后方都是战场,过去的平面战争变成了立体战争。

“我们是一军对三军(陆军对付敌人陆海空军),同时又要三军对一军(除正面对敌还要在东西海岸设防)。”彭德怀的军事秘书王亚志曾跟笔者讲,彭总从朝鲜首次回国时就说,在朝部队因敌机“白天找烟、夜间看火”无法做饭,指战员靠“一把炒面一把雪”充饥,这比以往任何战争时都苦,“长征时还能生火吃口热饭”。部队能忍受这些困苦坚持战斗,靠的是强有力的政治工作,以及长期革命战争中形成的英勇顽强作风。

志愿军入朝后,在装备上同美军存在着徒步骡马化与机械化的“代差”。中国人民志愿军虽然在兵力上居于相对优势(因供应困难优势也不大),在火力上却处于绝对劣势。此时志愿军一个军的火炮按编制只有198门(多为75毫米口径),汽车120辆,同时没有坦克更没有空军、海军的支援。美军一个军却有火炮1428门(多为105毫米和155毫米口径),汽车约9000辆,坦克430辆。另外,在朝鲜战场上,美军还有1100架作战飞机和300艘军舰,志愿军没有空中掩护和海军支援,双方在技术装备上的差距非常大。

按毛泽东的说法,入朝后首先要解决“能不能打”的难题。志愿军发挥政治优势,在全军进行藐视“纸老虎”的教育,说明美军装备虽好却得不到本国和战地民众支持,官兵又因怕死而不敢近战拼搏,一打败仗便士气沮丧。毛泽东综合部队士气、民心向背和特殊战场条件等因素,最后得出了美军“铁多气少”的结论,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精神强调打近战、夜战,以己之长击敌之短。

1950年10月25日,第40军打响入朝第一仗,击溃向鸭绿江冒进的南朝鲜军一个团,这一天成为抗美援朝纪念日。11月1日傍晚,第39军在云山同美国陆军最早建立的第1骑兵师打响了中美两军“王牌对王牌”的首战。志愿军利用夜暗隐蔽接敌,打响后即冲进敌阵地展开白刃战、交手战,使美军优势的火力无法充分发挥作用。美军被迫丢弃大部分重装备在坦克的掩护下突围,在途中坦克也大多被炸药包炸毁。这次出色的夜间进攻战,是美军从未见过的独特战法,日本陆上自卫队的《作战理论入门》也将此战作为模范战例编入。

在随后的第二次战役中,入朝已有45万人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人民军配合下对敌军发起了合围战,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中战略意义最大的胜利。西线志愿军对清川江一带的美军第8集团军实施包抄,其中第38军穿插至三所里、龙源里一线,截断美军后方运输线。志愿军指战员在头顶上有上百架飞机轰炸、地面有近百辆坦克冲击时,用随身携带的轻武器与美军搏杀,因冲入敌阵相互紧贴在一起还使美机还不敢投弹。敌军主力在惊慌之中抛弃了数以千计的汽车和大量坦克、火炮向南奔逃,几天内就败退近300公里。彭德怀接到这一仗报告后,在嘉奖电报上特别加上了一句:“三十八军万岁!”

在清川江围歼战中,志愿军第9兵团也在长津湖附近包围了冒进的美军两个师,第27军还创造了全歼其中一个团的纪录。不过因当地气温降至零下40摄氏度,部队在饥寒交迫中冻伤严重,东线美军才逃出包围并从海上撤往南朝鲜,志愿军收复了整个朝鲜北部。这一战果当时震惊了世界,美国《纽约先驱论坛报》称其为“美军陆军史上最大的败绩”。

在旧中国时代,2万八国联军就能轻易打进北京,2万日本关东军也能迅速占领东北。新中国成立刚一年,出手就能在边境外将以美军为首的几十万“联合国军”打得大败而逃,中国人自鸦片战争后丧失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这时起终于得到恢复。全国人民切实感受到,中国共产党才是中华民族的“大救星”,人民政权的执政能力和解放军的战斗力是腐败的清王朝、北洋政府和国民党当局根本不能望其项背的,上世纪50年代全国人民也由此激发起建设祖国的冲天干劲。

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打到三八线后,因后勤供应的困难导致粮弹都缺乏,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得到增援后又进行反扑,交战双方形成了拉锯式交战,至五次战役后形成基本势均力敌的僵持局面。美国当局自感深陷于一场打不赢的战争之中,从而希望进行谈判达成停战,中国因基本达到了保家卫国和援救邻邦的目的,也想结束战争集中力量于经济建设。1951年7月,交战双方开始进行停战谈判,不过因美方又依仗所谓“海空优势”提出无理要求,中朝方面坚决不能让步,在三八线附近又进行了持续两年的阵地战。

在朝鲜前线转入阵地防御战,这对国内战场上一向习惯打游击战、运动战的新中国军队是一个全新的考验。1951年秋季,面对“联合国军”的全面攻势,志愿军以反复争夺的拉锯式作战,守住了前线阵地,并在作战中创造了坑道战的方式。此后全军上下一起“挖洞子”,至1952年8月在横贯朝鲜半岛的250公里长的战线上建起坚不可摧的“地下长城”。毛泽东对此高兴地总结说:“能不能守,这个问题去年也解决了。办法是钻洞子。我们挖两层工事,敌人攻上来,我们就进地道。”

1952年10月开始的上甘岭战役,显示了志愿军的坑道防御体系是敌人无法突破的铜墙铁壁。在43天的战役期间,美军和南朝鲜军为攻夺4平方公里上的两个高地,竟陆续投入6万兵力,发射了190万发炮弹,单位火力密度为世界战争史上罕见。志愿军先后投入4万兵力,发射炮弹40余万发,创造了解放军炮兵战史上的纪录。志愿军指战员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困难,最后守住了阵地。在这次战役中,涌现出了舍身堵枪眼的特级英雄黄继光等一大批战斗英雄,“上甘岭”一词后来成为英勇顽强精神的代名词。

1953年夏天,中朝军队为向敌人施加压力迫其早日签订停战协定发动了夏季攻势。在第三阶段攻势的金城战役中,志愿军出动5个军24万人并配备了1360门火炮和20辆坦克,对敌形成了局部火力优势。经过3天连续进攻,志愿军全面突破敌防线并将战线南推了15公里,成为解放军战史上对敌坚固防御工事大规模进攻的成功范例。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的消息传来,中国国内一片欢腾。据卫士回忆,当天毛泽东破例在中南海的院内清唱了一曲京剧。“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军克拉克上将在签字后感叹说:“我是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获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美国司令官。”

考察历史可以看出,从内战演进为国际化的朝鲜战争从三八线开始最终又基本回到原地,是以平局结束。新中国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却是从鸭绿江边开始,最后取得将世界上最强的对手击败500公里的战果,这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伟大胜利。

“边打边建”促成军队现代化

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根据中央“边打边建”的指导思想,解放军按现代战争的要求实行了新编制,建立了诸多新技术兵种,并将朝鲜战场作为演习场,实现了由单一兵种作战向诸兵种联合作战的历史性转变。抗美援朝战争堪称人民解放军进行现代战争的一部百科全书,装备了苏制武器后的各军兵种部队(海军除外)多数以志愿军名义陆续到朝鲜战场轮战。

此时新中国由于还没有建设起工业基础,武器主要从苏联进口,部队通过战争实践锻炼很快有效地掌握这些新装备。毛泽东对此曾高兴地说:“现在空军也有了,高射炮、大炮、坦克都有了。抗美援朝战争是个大学校,我们在那里实行大演习,这个演习比办军事学校好。”新中国新技术兵种的装备和技术虽然不能超过美军,却也能形成一定的抗衡力量,这又为后来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朝鲜上空,新中国刚建立的空军同美国空军进行了当时世界上技术水平最高的空战,几乎是从无到有得到迅速发展壮大,从战前只有一个作战旅和150架飞机发展到停战时的23个航空兵师和3000架飞机。1951年秋,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堡就感叹说:“几乎在一夜之间,共产党中国就成为世界上主要的空军强国之一”。

笔者曾采访过抗美援朝战争中的空军战斗英雄张积慧、赵宝桐和韩德彩等人,他们都讲述自己刚学会飞行就上天同技术纯熟的美国飞行“老油条”交锋,靠的就是“空中拼刺刀”的精神。随后,人民空军又强调“勇敢加技术等于战斗力”,指战员努力学技术,并提升装备水平,从而在空战中能够给世界第一的美空军以沉重打击,大大限制了其在中朝军队后方的活动。

战争期间,解放军的地炮师数量发展到17个,高炮师发展到8个,其中大部分入朝参加过轮战。战争后期,志愿军炮兵已名副其实地成为发挥重要作用的“战争之神”。据美国军方统计,战争中美军伤亡有62%系炮火造成,32%系枪弹造成,4%系地雷造成。从此,解放军陆军的炮兵火力已取代步兵火力,成为全军地面火力的骨干,这也是军队迈入现代化战争的重要标志。彭德怀对部队装备的进步曾总结说,短短几年超过了旧中国几十年的建设。

停战协定签字后,“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军克拉克上将就撰文感叹说:“我们的失败在于敌人仍然没有被击败,并且甚至比以前更为强大及更具有威胁性。我说更为强大的意思,是指共产主义的亚洲陆军已学会如何打近代的陆地战争。”通过这场战争,新中国越打越强,打出了一个实力位居世界第三位的空军(当时仅次于美苏),打出了一个强大的炮兵,并开始全面建设装甲兵,其他技术兵种也有很大发展。这种发展既是我国军民自己奋斗的成就,也是大力引进和运用国外先进军事科技成果结出的硕果。

抗美援朝战争发生在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之初,由于建立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廉洁政府,国内在人民战争的基础上有了最强的动员能力。旧中国进行战争的规律是越打越穷,而抗美援朝战争令后人赞叹的成绩是国家通过“边打边建”,战争期间还能在国内有效地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在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1950年至1953年,中国的年国民生产总值(GDP)从426亿元人民币增长到709亿元人民币,3年间的GDP总计有1700亿元人民币,抗美援朝所用的62亿元战费只占同期国民生产总值的3.6%。由于开展了增产节约和人民捐献飞机、大炮运动,国内仍能有比战费更多的财力保障经济恢复,战争期间每年的经济平均增长率高达15%,军事和经济实力都得到快速增长,真正做到了“打仗建设两不误”。

新中国进行抗美援朝战争的另一个巨大收益,是通过站在“第一线”抗美,让苏联站在“第二线”,这使斯大林改变了过去援华不大慷慨的态度,同意援建中国141个大型工程项目,加上赫鲁晓夫所增加15个项目,形成了有名的“156项”。在不到10年时间内,中国能用100亿元人民币的投入就建立起配套的基础工业和国防工业基础,这又在世界现代历史上创造了成本最低和规模速度空前的纪录。

通过参加朝鲜战争这场世界型现代化战争的实践,经历了长期战争考验的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也深刻体会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战场上较量的技术含量日益提升。解放军一方面要发挥传统的政治优势,传承红色血脉,一方面也要努力发展自己的先进技术装备,从增强“软”“硬”两方面的实力入手,才能使自己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当年新中国进行的抗美援朝战争,打赢保家卫国的这场战争,使我国获得了长期和平建设的环境,并极大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了全民族的爱国热情,激起了建设新中国的无穷力量。经过几代人的奋斗,新中国GDP已从解放初排名世界第14位跃居到第2位,今天的人们在看到民族复兴的辉煌成就时仍要追念抗美援朝先辈们的英雄业绩。历史雄辩地证明,在中华崛起的历史进程中,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成为伟大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点,这场战争留下的奋斗精神至今仍激励着国人在实现民族复兴的进程中砥砺前行。(作者:徐焰 为国防大学教授,专业技术少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