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南远景

农村丧事现场(农村丧事的娱乐功能)(1)

自乐班

丧事,本来是一件很痛苦、很悲哀的事情。但在我国广大农村,尤其在传统文化积淀比较深厚的陕西关中地区,经过几千年的演变,丧事渐渐有了娱乐功能。这种功能主要表现在丧葬的各种祭奠仪式和为表彰已故之人生前功德而进行的氛围营造上。

农村丧事现场(农村丧事的娱乐功能)(2)

农村丧事现场(农村丧事的娱乐功能)(3)

早早占领最佳观赏位置的观众

首先是自乐班。这是主家必须邀请的。自乐班有以唢呐为主的传统风格和以洋鼓洋号为主的西洋风格。故人安葬前一天晚上,是自乐班大显身手的时间。祭奠仪式开始之前的晚上七八点钟,便有四邻八舍端着小板凳早早挤到灵堂跟前,占领最佳观赏位置。他们是祭奠仪式的忠实观众、粉丝和评判。随着仪式的开始,观众的情绪很快被司仪点燃。司仪口若悬河,以特定的语言和肢体语言指挥孝子上香、点蜡、跪拜、谢纸。观众则指指点点,欣赏、评判司仪的主持风格和口才水平。仪式中间往往穿插几段器乐演奏,主要有《升堂曲》《天路》《别亦难》《好人一生平安》《人间第一情》《父老乡亲》《焦裕禄》《永寿安》《葬花吟》《黄土情》,最后一段是《奔向社会主义大道你追我赶》。自乐班演奏中,观众群里时不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尤其双唢呐演奏和最后一曲演奏,曲调由低沉逐渐转入高亢,观众的掌声伴随着激越的锣鼓声将演奏推向高潮,而此时的孝子们已经跪得膝盖疼痛,小腿发麻发酸,年龄大一点的索性坐在装着麦草的蛇皮袋子上。而这些也成了观众的娱乐话题和观赏评论兴奋点。

农村丧事现场(农村丧事的娱乐功能)(4)

农村丧事现场(农村丧事的娱乐功能)(5)

其次是亲朋好友献蜡祭奠。这里的娱乐兴奋点主要有两处。一是故人的女婿外甥献蜡时,抬蜡烛架子的本家小伙以蜡烛太大太重为由故意不把蜡烛一次抬到位,中途长时间休息不往前走,借故向献蜡的女婿外甥索要“辛苦钱”,不给就不抬。观众看热闹不嫌事大,借机起哄,女婿外甥给了钱,才往前挪动几步,接着再次索要,边上再次起哄,众人在起哄嚷吵中观赏女婿外甥出丑,达到娱乐目的。第二处兴奋点也和女婿外甥有关。几千年流传下来的祭奠大礼,有八拜、十二拜、二十四拜、四十八拜等等。祭拜动作优美、技术熟练的,被观众所欣赏,而且成为下一次评价祭拜水平的榜样;动作生硬、程序错乱、乱拜一气的,被观众取笑、戏弄,自己也因为出丑而战战兢兢,成为娱乐的对象。

农村丧事现场(农村丧事的娱乐功能)(6)

放冲人

第三是放“铳”说顺口溜要钱。关中农村有一帮专门吃丧葬饭的“放铳人”,他们消息非常灵通,十里八乡谁家死了人,他们立马就知道,很快就会出现在这家门前,将手里的“铳”(特制的炮仗,炸响声音很大)点燃炸响,然后说些赞扬死者、祝福死者家人荣华富贵之类的顺口溜,向故人亲属讨要零花钱。在主人家门口、新坟前等地,他们会说:“龙归其乐,英灵升天,光前裕后,含笑九泉。铁炮声声震天地,第一炮,祝老人家一路走好!第二炮,给所有女婿点炮;第三跑,给所有外甥点炮……”还会说:“人凭心,树凭根,女子凭的娘家人”“有钱要花,后辈才发;能舍能得,后辈出国留学。”他们说顺口溜时,旁边看热闹的不断起哄,有挖苦他们配合不力的,有忽悠他们编新段子的。女婿外甥给一点钱或者一包烟,他们受到鼓励说得更起劲。大家嘻嘻哈哈将故人送进坟墓,最后将墓坑填上。

农村丧事现场(农村丧事的娱乐功能)(7)

司仪的肢体语言

四是打麻将守灵。故人入殓之后,除打墓承包给专人之外,家人的主要任务就是守灵。农村老人逝世后,一般要在家里安放七到九天甚至更长时间。这期间,孝子白天晚上守灵,精力消耗很大。为了故人棺椁前不至于冷清,就在灵前安排几桌麻将,招呼乡邻轮番打麻将,使灵前灯火通明,热闹非凡。这其实是村里人协助孝子守灵、陪伴故人最后一程的一种方式。

农村丧事现场(农村丧事的娱乐功能)(8)

最具娱乐性的当属自乐班的秦腔清唱。自乐班里面一般都有几位男女演员,他们在祭奠和下葬完毕之后,扯开嗓子唱秦腔,有时声泪俱下,唱得孝子跟着大哭不止;有时轻快幽默,惹得众人哈哈大笑。此外,还有看电影、洋鼓洋号表演、唱歌甚至跳艳舞等节目。丧事就在这种既悲戚又快乐的氛围中展开并结束的。

农村丧事现场(农村丧事的娱乐功能)(9)

丧葬文化中之所以产生娱乐元素,对主人来说,是招徕观众的需要。村上人都来关注丧事,说明故人乃至这家人在村里人缘比较好;否则,无人关心过问,说明这家人为人不行,以后在村里抬不起头。对左邻右舍来说,是难得的一次看热闹的机会。农村过去文化生活比较落后,村民平时没有其他的娱乐项目,丧事的各项文化娱乐活动正好填补了这一空白。

农村丧事现场(农村丧事的娱乐功能)(10)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农村的父老乡亲深谙此理。他们给原本悲戚的丧事加入了娱乐元素,正是看淡生死、洞悉人生的乐观豁达体现,其中内涵的深刻哲理怎么理解都不过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