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编辑:吴奇函
内容来源于新京报之前所做专题
(讲述者:舒乙、蓝天野、林兆华、刘章春、郑榕、梁冠华、童道明、苏民、黄宗江、张帆)
前天,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迎来了65岁的生日,整个朋友圈被庆生的消息刷屏。而作为人艺看家戏的《茶馆》也于前晚在首都剧场开演。
自1958年首演以来,这部人艺的镇团之宝演出了近700场,伴随着新中国的成长历经了风雨。在1992年的北京人艺学术研讨会上,新加坡戏剧家郭宝坤就曾说过:“《茶馆》是个奇迹。”
人艺博物馆馆长刘章春认为:“《茶馆》的成长过程,几乎可成为北京人艺一部戏剧史的沧桑写照。”
开票日,在人艺排队购票的观众(摄影/田超)
对于《茶馆》,在每年演出时的爆火、居高不下的人气和口碑、众多老戏骨的精湛表演之外…其实还有很多背后的故事,值得一读。
新京报曾做过好些大的专题,听老一辈艺术家们说过很多当年的故事。今天,想要分享给你…
先奉送一份《茶馆》版本年表给大家~
今年演出的仍然是第三版噢~
《茶馆》版本年表
第一版:1958年首演,1992年结束。
焦菊隐、夏淳导演;
于是之、林连昆、郑榕、英若诚、蓝天野等主演。
第二版:1999年首演。
林兆华导演;
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主演。
恢复焦版:2005年演出。
焦菊隐、夏淳导演;
林兆华任复排艺术指导;
梁冠华、濮存昕、杨立新等主演。
6月12日演出的剧照(图源:视觉中国)
故事之——创作《茶馆》前身是部应景之作1956年,老舍写成一部宣传普选的话剧《秦氏三兄弟》,四幕六场,人物众多。初稿完成后,老舍来到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读给曹禺、焦菊隐、欧阳山尊等人听。剧中第一幕第二场,写到了“北京裕泰大茶馆”。
老舍先生的儿子舒乙清楚地记得那天曹禺听老舍朗读剧本,突然站起来说了声:“classic”(经典)。在座的人都认为剧中茶馆这段戏最精彩,建议以它为基础单独发展成一个戏,以小见大,反映整个社会变迁。老舍当即表示:“这个意见好!”三个月后一部新剧作诞生,定名《茶馆》。
小链接:
《茶馆》写成后,老舍几经修改。其中一稿结尾是“王掌柜掩护革命者,救了‘说书人’和‘听书人’,自己饮弹牺牲。”童道明也记得,面对老舍的设计,于是之提了一个意见,希望在戏最后加一小段几个老头话沧桑的戏,然后王利发上吊了。当时,老舍似乎只是随便应付了两声。
几天后,老舍写出结尾王利发、秦二爷、常四爷三人一生掏心窝的话。最后,他们掷起漫天的纸钱。这才有了《茶馆》全剧为人称道的“华彩乐章”。
图为电视剧版《茶馆》对这一幕的体现
剧本总共18400字细节靠演员体验生活在剧本有了之后,大幕拉开的裕泰茶馆里,进进出出二十多人。如何让这么多角色一亮相就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不至于千人一面,老舍和焦菊隐导演等主创人员当时是绞尽了脑汁。
“排练伊始的一个晚上,焦菊隐先生带着一干主创人员到老舍家里讨论。从布景怎样设计到八张桌子如何放置,从人物的出场方式,到每个人坐在什么位置,激烈的讨论整整持续了一夜”,焦版《茶馆》中饰演常四爷的郑榕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过。
《茶馆》剧本一共约18400个字,没有生僻字词,也没有浮夸的感情描写,却概括了半个世纪的历史。简约的剧本对导演与演员是个考验,如何用细节真实地反映生活?导演焦菊隐“强调从生活出发”。他认为,剧组所有创作人员只有熟悉剧中的生活和人物,并深刻理解之后,才能进入艺术创造。
首版剧照(来自人艺官网)
小链接:
蓝天野演《茶馆》时,与演员一同泡茶馆,找相面的、说书的人了解老北京的掌故和见闻,有一次,聊着聊着居然把同事董行佶的婚礼都给忘了;黄宗洛从接演松二爷开始就“迷”了进去,为了抓住这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胆小怕事又爱打听闲事”的旗人特点,他从早到晚不脱大褂、不离鸟笼,寻找“自我感觉”;童超当时在人艺已是“台柱”级大演员,为了演好庞太监,不仅亲自走访熟悉习俗掌故的专家、研究太监的心理状态,还请来专家为自己辅导声调……
“人民艺术家”——老舍
老舍先生(图源网络)
说到《茶馆》的创作故事,就绕不开老舍这位“人民艺术家”(1951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称号)。
老舍之子、中国老舍研究会顾问舒乙在接受新京报专访时,曾自豪地认为老舍是现代文学大师中惟一一位在共和国建立以后依然后劲十足,并且能够超越本人以往成就的作家。
十年浩劫中,《茶馆》被说成“黑样板”“大毒草”,北京人艺只要一被批斗,首先便以《茶馆》定罪。而老舍作为市文联和作协的主席,更加不能幸免。在饱受折磨后,1966年8月24日,老舍一早就离开了家,他一个人默默地走向了太平湖,独自静坐、沉思了一个整天,直到入夜……
老舍的《茶馆》最后一场戏:善于改良的茶馆老掌柜王利发对现实的黑暗彻底绝望,与秦二爷、常四爷撒起满天的纸钱后进屋上吊自杀。于是之曾说这其中死的不是王利发,“而是那些混蛋王八蛋啊!”这幕《茶馆》的“华彩乐章”,却与老舍之死如此的相像。曹禺曾在老舍去世后说,“我听到老舍的死讯很难过,同时我很气愤。老舍先生不是自尽,是被逼死的!”
是啊,一个善于跟随时代改变的剧作家,最后却被斗争含恨而死,他的死,成为中国戏剧界和文学界最大的损失。
如今,在北京人艺的网站上,在【人艺人】-【编剧】栏目里,老舍先生的资料(上图)。
小链接:
1979年,为了纪念老舍诞辰80周年,《茶馆》作为纪念活动的重要内容,用原班人马演出了第一幕。
据舒乙回忆,2月3日晚上,首都剧场“沸腾”了。二十多个演员,每出来一个便引发场下欢呼喝彩,不绝于耳。虽然只演出了第一幕,观众见到演员像见到亲人般欣慰。
大家没想到,经过十年动乱,这些演员竟然全都活着,还能在舞台上为大家演绎那些熟悉的角色,台上台下哭成一片。
故事之——演出首版简介
《茶馆》
编剧:老舍
导演:焦菊隐、夏淳
主演:于是之、郑榕、蓝天野、梁菁、英若诚、张瞳、李大千、林连昆、黄宗洛、童超
首演时间:1958 年3月29 日
首演地点:首都剧场
剧情:以北京城一家名为“裕泰”的大茶馆为背景,通过对各个角色的精雕细琢,表现了清代末年、民国初年和末年三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变迁。
受尽非议,两度停演1958 年3 月29 日,《茶馆》首演,一夜间轰动京城,身为北京人艺院长的曹禺兴奋地对老舍说:“这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
但随着轰动一起到来的,还有厄运。当时,“左倾”思想严重,阶级斗争是主旋律,7月10日,文化部的一个领导到北京人艺召开党组扩大会,一到会场,便谈到“ 剧院艺术创作的倾向问题”。不但批评人艺的领导在组织创作和演出中“不是政治挂帅,而是专家挂帅”,还问《茶馆》的第一幕“为什么要搞得那么红红火火?第二幕逮学生为什么不让群众多一些并展示出反抗力量?“当时,《人民日报》上也有文章批评《茶馆》怀旧情绪浓重,影射今不如昔。
于是,《茶馆》在1958年3月29日首演后,于同年7月10日停演,只演了40多场。
首版剧照(来自人艺官网)
五年之后的1963年,为了配合当时的社会形势,老舍决定给《茶馆》“加一条红线”,于是增加了一些学生闹革命的情节。就这样,1963年4月7日,《茶馆》终于再次上演!
舒乙回忆说,虽然当时报纸不给宣传,悄悄上演的《茶馆》还是吸引了来自各地的观众。一位青年导演演出结束后跑到后台,不敢说话,不敢握手,只是在桌子底下竖起了大拇指以示敬意!周恩来再来看《茶馆》,对焦菊隐说:“《茶馆》没问题,是一出好戏。”尽管复排受到周总理支持,还是有人提出和当时的政治气氛不适应。53场后,又停演了。
小链接:
《茶馆》前两轮的演出颇为曲折,大部分的原因,仍然是因为其太过“真实”。
舒乙曾说过一个小故事。剧中有个情节讲两个大兵为了省钱娶一个媳妇。有一天,周恩来总理看了这段戏,表示不满,他觉得这对青年人影响不好,建议老舍改一改。但是老舍知道后说:“这都是真事!”于是这段情节保留了下来。
“戏魂国粹”——第374场
于是之饰演的王利发(人艺供图)
“绝版《茶馆》门票,300元一张!”1992年7月16日晚,首都剧场外有人在叫卖黄牛票。
当晚,焦版《茶馆》在这里“绝唱”谢幕,剧终谢幕时,剧组完全淹没在暴风雨般的掌声和真诚的泪水中。
在观众掌声中,掌柜王利发的扮演者、65岁的于是之站在舞台中央,因身患重症念错几句台词而向全场每个角落的观众深躬到底,颤巍巍地哽咽道:“谢谢观众的宽容!”当时剧院二楼一位刚上初中的女孩,用童声向于是之高喊:“王掌柜,永别啦!”全场观众眼眶湿润了。
几个观众跳上台,自发献上一条横幅“戏魂国粹”。
焦版话剧《茶馆》自1957年创作完成,经过35年的坎坷历程,终于将自己的脚步定格在了第374场。
于是之饰演的王利发(人艺供图)
小链接:
前人艺院长曹禺说过:“《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而于是之则是撑持这瑰宝的平民艺术家。”
童道明是于是之的好友。在他家的显要位置,悬挂着于是之赠他的一幅斗大的“牛”字。每日见字如见老友。童道明与于是之相识几十年,珍藏着一张照片,那是1992年,于是之最后一次演完《茶馆》卸完妆后俩人的合影。
“当时他已经非常累了,剧院用车送他回家。可是散场很久,仍有许多观众在剧场外等候老于。剧院为了老于身体着想,没让司机停车。“童道明说于是之每次提及此事,总是谴责自己,希望能向观众道歉,批评自己状态不好,失礼于观众。
林兆华重排《茶馆》在多年种种争议中凤凰涅槃1992年那场演出并不是《茶馆》的“绝唱”。同年,于是之便建议导演林兆华重排《茶馆》,七年之后,这个建议成为现实。
在林版《茶馆》演出之前,焦版《茶馆》演员黄宗洛、蓝天野等均表示,“虽说老《茶馆》是演好了,但毕竟不是演绝了。一定要改良”!面对焦版《茶馆》的成就,林兆华认为“要创新就必须寻找新的表现方式”。虽然林兆华计划的姜文、李雪健和葛优演员阵容没有完成,但全剧场景却有了大变化———兴盛的大茶馆一开始就是一片危楼。
林兆华(图源视觉中国)
2004年,林版《茶馆》迎来了《茶馆》500场纪念演出。
看完戏后,有年轻的观众议论:“比我想象的《茶馆》要好,有那个京味。”也有年老的观众说:“看来,茶馆真的改良了。”
小链接:
新版《茶馆》推出后招来了激烈的批评,最大争议在结尾。反对者认为,处理的结尾过于诙谐,破坏了《茶馆》的悲剧意味。
焦版《茶馆》中,以王利发拿着秦二爷的围巾走向后台结束。而在林版中,又加出一小段:国民党党棍沈处长乘坐美式吉普得意地宣布茶馆已归他所有,并用一连串的“好”随口回答随从的建议。
王利发从容地吃完花生仁,拿起围巾,走向后台。过一会,小唐铁嘴惊叫:那老头,他怎么上吊了!沈处长依然漫不经心道:好!
故事之——出国出国表演,同样精彩
2015年,《茶馆》在德国演出图片(图源人艺微博)
自1980年起,《茶馆》先后出访了德国、法国、瑞士、日本、加拿大、新加坡等国,所到之处无不引起极大的轰动。许多观众还穿着中式衣服走进剧场以表敬意。
“什么是雷鸣般的掌声,什么是响彻云霄,那天你就能感受得到。”童道明在回忆之中激动地说。在日本,演出三场之后,800个座位的剧院为《茶馆》破例加售出200多张站票。
作为第一部走出国门的话剧,《茶馆》博得了全世界的肯定,“通过《茶馆》,外国人发现中国竟有‘世界上最好的导演和演员’。”郑榕回忆到。
即使是现在,在2015年和2016年时,《茶馆》还分别赴德国和加拿大演出,仍然场场爆满,叫好又叫座。
最后,送给大家这轮《茶馆》演出的时间~
演出时间:
2017年6月12日——6月24日晚 7:30 (6月19日休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