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顺市西秀区宁谷镇有一名普通妇女,四十余年来,她一直把驻地的战士当成亲人,时刻关心和帮助他们的成长。是驻地官兵们心中的贴心人,也是一批批老兵和新兵们的“敏姐”、“杨姨”、“杨妈妈”。她与驻地官兵的和谐相处,为安顺市西秀市民拥军、增进军民关系树立了榜样。她就是“全国双拥模范个人”杨桂敏。

全国双拥模范先进个人(全国双拥模范个人)(1)

一份牵挂,走近每个官兵

她的父亲曾经是一名军人,她从小在军营里生活过,对部队、对军人有着特殊的情感。杨桂敏的父亲从部队转业后,就职于安顺市西秀区宁谷监狱,旁边就是武警的军营,父亲经常带她去单位,军营里的战士就带她在军营里玩,那时起,她就对部队的官兵有着莫名的喜爱。后来,她弟弟也成了一名军人。

全国双拥模范先进个人(全国双拥模范个人)(2)

“我父亲在宁谷监狱工作时,就经常带着我和他一起执行任务,还经常请部队的官兵到家吃饭,这些官兵们到家里来就像家人一样,相处得很融洽。”杨桂敏说。

弟弟去当兵后,她看着军营里来自五湖四海的官兵,就想到了自己的弟弟,如果弟弟想家了怎么办?生活上不适应怎么办?训练时受了委屈怎么办?想到这些,杨贵敏觉得自己可以为军营里的官兵们做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她在自己餐馆门口,用大茶缸准备温热的茶水,等官兵们训练跑步从餐馆前经过时,她就叮嘱大家,“跑步时不能喝冷水,记得来我这里喝点热水”。官兵们总是说“谢谢敏姐”。

一份善良,关爱每位官兵

官兵们训练时大多穿解放鞋,长期的训练也让鞋子变得潮湿,容易磨脚。见到这样的情况,杨桂敏利用晚上的时间义务给武警官兵们缝制鞋垫,并亲手送到每个官兵的手中。

看到部队没有洗衣机,杨桂敏便按时主动把官兵们的衣物收回来,用家里的洗衣机洗好晾干后及时送回去。

当听到有战士生病后,杨桂敏会根据情况,做好有利于病人康复的食材及时送去。有时部队停电了,她会打电话到部队,让官兵们到自家来做饭吃。

全国双拥模范先进个人(全国双拥模范个人)(3)

时间长了,这位热心、善良的普通农家妇女也就成了官兵们无话不谈的好姐姐,他们从这位姐姐那里感受到了家的温暖。当他们遇到什么开心或不愉快的事,总会跑到杨桂敏的家中,找她分享或倾诉。对于官兵们的烦心事,杨桂敏总会耐心开导,久而久之,杨桂敏也成了部队名副其实的“编外辅导员”。

后来,杨桂敏承包了果园,她的丈夫罗传明就把自家的果园当作战士培训基地,义务为战士们讲授果树栽培技术,她教战士们嫁接、剪枝、套袋,成了战士们的农技培训师。水果成熟时,她和家人都会摘上许多,送到部队给官兵们尝鲜。

全国双拥模范先进个人(全国双拥模范个人)(4)

一份坚持,感动每位官兵

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但在军营里所有官兵都知道,营区外有一位贴心的好大姐,都在转业时收到她给每个战士的纪念品,一支钢笔、一个本子、一本影集、一个水杯。寒来暑往,杨桂敏一家与部队官兵们就此结下了不解之缘。

四十多年来,杨桂敏送走了一批批老兵,迎来了一批批新兵,战士对她的称呼从“敏姐”、“杨姨”变成了“杨妈妈”。“杨妈妈”已记不清为多少战士洗过多少次衣服、缝补过多少条裤子、做过多少双鞋垫、煮过多少次“病号饭”、开导过多少战士了……

一份真诚,展现军民鱼水情

每当建军节、端午节或是春节的时候,杨桂敏总是会包好香喷喷的粽子,或者打好糯米粑,或是制作好腊肉和香肠给官兵们送去,杨桂敏说道:“我们做的都是些力所能及的平常事,这些官兵们离乡背井来到这里守护着我们,我们也要尽自己一份力,让他们在第二故乡感受到家的温暖。”

全国双拥模范先进个人(全国双拥模范个人)(5)

如今,四十多年过去了,当年的那些官兵们转业回乡后,他们时常来电询问杨桂敏的情况,拉拉家常,反馈工作、家庭、事业;有些战士偶尔回到安顺,都主动联系到家里看望她。

一份荣誉,是肯定也是鼓励

自2005年起,杨桂敏曾多次被评为安顺市西秀区“拥军优属先进个人”;2015年2月荣获安顺市2014年“最美安顺人”称号,同年12月,其家庭被评为“贵州省最美家庭”,组委会给其家庭的评语是“她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用最简单的举动、最平凡的话语,为家人带去关爱和希望,共同营造一个个最美家庭,温暖着周围的人群”。2016年3月,荣获西秀区首届“优秀兵妈妈”光荣称号;同年5月,在寻找“最美家庭”活动中,其家庭被推选为“全国最美家庭”;2017年12月,杨桂敏再次被评为“安顺市爱国拥军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20年,杨桂敏荣获了“全国爱国拥军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全国双拥模范先进个人(全国双拥模范个人)(6)

杨桂敏说,自己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小事,与部队官兵为我们保家卫国的辛苦付出相比,所做的一切不算什么,自己何德何能可以获此殊荣?在以后的生活中,将会以一颗感恩的心,尽自己最大努力为部队、为人民子弟兵带去温暖和关爱,共同营造一个更温暖更贴心的大家庭!

来源:贵州省退役军人事务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