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领子菲菲
白嘉轩身为族长,在族人中颇有威信,德高望重,为人正派。
鹿子霖一生都在蓄意和白嘉轩明争暗斗,生性狡猾,心术不正。
然而,这两个家长膝下的孩子们成人后的人生之路却有着天壤之别。
究其原因,两个家长对孩子们的教育理念悬殊:鹿家鼓励和支持孩子们走出去求知和探索;白家严格限制孩子们接受新知识,唯恐犯错。
鹿子霖的两个儿子,都接受新式教育,在新思想的熏陶下走南闯北,见识非凡,人生境界达到鹿家祖上前所未有的高度。
白家两个儿子留在父母膝下接受旧式教育,一个做未来族长继承人;一个经营传统药店,与外面天翻地覆的变化绝缘,思想格局进步缓慢。
01 白鹿两家的发家史
鹿家祖上靠厨艺发家,祖上在外漂泊打拼,一生尽心伺候他人舌尖,尝尽人间冷暖,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发迹后告诫后代,为后人不再辛苦做厨艺,非得后人超越前人,而超越前人的唯一出路就是读书改变命运,逆袭后不再伺候他人,为后代赢得尊严和体面。
所以当鹿兆海,鹿兆鹏告诉父亲,很多同学离开白鹿书院去城里的新式学堂就学时,提出自己也要去的想法,鹿子霖二话没说,当即点头同意。
虽然鹿子霖能力和白嘉轩不相上下,他也不懂新式学堂里到底能传授些什么,但有一个道理他铭记在心,只要后代的见识和知识程度在自己之上,那就是进步,进新学堂就是汲取新知,开拓视野和眼界,就有了逆袭的机会。
白家的祖上靠节俭和守德发家。祖上两兄弟,一个败家,另外一个为了守家,省吃俭用,披星戴月靠打土坯一个子儿一个子儿的赚。日积月累,有了本钱,先买地,再买房,等到温饱解决后,真心真意感谢当初落难时每一位帮助过他们兄弟的人,那些没有施舍给他们的人也得到他们的感谢。在白嘉轩眼里,克己复礼尤为重要,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欲望,迟早要败家。
所以,孩子们白孝文,白孝武羡慕别人去了新式学堂,厌恶留在家里念四书五经,白嘉轩留给两个儿子一句话:耕织传家久,经书济世长。
不同的思想渊源,产生了不同的教育理念。鹿家要进取,白家要守成,一个包容,一个保守,一个开放,一个闭关。
02 孩子们的成长差异
白鹿两家长子都接受了包办婚姻,时代在进步,包办婚姻已落后。两个长子都在以自己的方式反抗。
白孝文在礼义廉耻的熏陶下,他和媳妇的房事被父亲一度严格管制,忍无可忍,走了极端,出于报复父亲的压制和管束,出轨,抽大烟,卖地卖房。
走投无路时投靠鹿子霖,反认背后黑手鹿子霖为贵人。他一生未走出白鹿原,他的见识和格局只能定局在白鹿两大家族的漩涡中。
鹿兆鹏为了反抗包办婚姻,走出白鹿原投身于革命事业,他的眼界超越白鹿原,人生阅历和见识远超白孝文。他从不自暴自弃,自甘堕落,他有独立思考的意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选择自己人生的勇气和信心。
白孝文,他似乎被一根无形的绳索牵着,怎么挣扎,也逃不出白鹿原,他本可以在自己最美好的青春里和鹿兆鹏一样,探索外界,他的人生会因此有了多种可能。可现实中,对自己的人生有想法,不敢沟通;遇到父母过度干涉,无力解决;遇到包办婚姻,只会消极处理;被鹿子霖算计,没有能力识穿。
白孝文和鹿兆鹏一样,从小都聪明伶俐,但不一样的养分和阳光,就结出不一样的果子。
父亲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眼界和格局决定了孩子未来的路有多远。
白孝文一生坎坷,中途一度父子关系紧张,最后父子和好。这其中的变数不单单是他本人的问题,与父母对他的教育过于守旧有关。他最后的结局平淡,但他的人生因没达到本来可以达到的高度而充满遗憾。
鹿兆鹏成人后独立自主,他和父母思想上的巨大差异让父子关系也一度紧张,他超前的三观和崇高的理想,差点让老人家气得昏厥,但他人生多彩多姿,最重要的是,他完成了祖辈遗愿,后代会以他为荣。
后代人眼里,比起白孝文,鹿兆鹏的人生之路既进步又超前,这与他们父亲当初对他们的教育选择息息相关。
03 总结
就白鹿两家的发展趋势来看,鹿家子孙前途无量。
鹿子霖心术不正,德行有亏,但他的两个儿子没有一个继承这点,是读书让他们对大是大非有独立的判断能力,超越前辈,实现祖辈愿望顺理成章。
白嘉轩品格端正,严于利己,但他过于保守,对新思想抵触,固步自封。他的两个儿子无法与新时代与时俱进,没有识别家族短板的能力,就无法突破和超越自己,子孙就无法进步。
所以,对孩子的教育,《白鹿原》这本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与时俱进,鼓励孩子接受新知识,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