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旧称:寮国),全称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旧称:寮人民民主共和国)。位于亚洲东南部的中南半岛之上的社会主义国家。首都是万象。老挝的主要民族是老挝族,下分为49个民族,大致划分为老泰语族、孟高棉语族、汉藏语族和苗瑶语族四大语族。官方语言为老挝语。主要宗教是上座部佛教。老挝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一党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老挝人民革命党是老挝唯一政党,老挝最高领导人是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委员会(简称: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国家元首是国家主席,现任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国家主席是通伦·西苏里;政府首脑是政府总理,现任是潘坎·维帕万。

老挝的历史变迁(亚洲国家历史介绍-老挝)(1)

老挝的历史变迁(亚洲国家历史介绍-老挝)(2)

历史:在1世纪时, 中国傣族君主的后裔,昆拉后来建立国家,国名兰仓,建都于娜勃拉邦。3世纪至5世纪时,在老挝南部,是被中国史书上称为狼脱的国家。7至9世纪时,在中国唐朝的文献里,出现了“昆仑国”这个名称。此外,当时的老挝,又有另一名称,即陆真腊。唐朝在越南北部和老挝东北部建立了安南都护府。9世纪初期,独立后的老挝,在中国的记载上,是用“南昌国”这个名称出现。1353年,法昂王建立澜沧王国,定都琅勃拉邦,老挝出现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14世纪中叶时,佛教在老挝得到空前的发展,并建立了统一的国家。老挝国此名,才正式出现于中国的史书。据老挝史书记载,在1428年到1438年之间,王权更迭频繁,10年之中更换了7位国王。从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越南陈朝与老挝发生了长时间的战争。此后至15世纪,老挝先后与越南的后黎朝、暹罗的阿瑜陀耶王朝、泰北的兰那王国发生战争。1560年,澜沧王国国王塞塔提腊把国都迁至万象。1707至1713年,澜沧王国先后分裂为北部的琅勃拉邦、中部的万象和南部的占巴塞三个王国。1778年至1893年,三国沦为了暹罗(今泰国)的属国。其中,北部的琅勃拉邦王国被中国清王朝称为“南掌”,并成为中国藩属国。19世纪中后期,法国通过法越战争兼并越南。法国围绕着老挝和泰国爆发冲突。法暹战争中泰国失败,把原有的老挝领土转让给法国。1893年,法国与暹罗签订《法暹条约》(又称《曼谷条约》),琅勃拉邦、万象和占巴塞被并入法属印度支那。根据1917年法国与琅勃拉邦王室达成的协议,在老挝北部原澜沧王国区域内,殖民当局保留了王室和王国的形式,并将其置于法国“保护”之下,实行间接统治。而万象以南地区则由殖民当局直接统治,分成10个省。1940年9月,老挝被日本占领,日本扶持琅勃拉邦王室出任老挝国王。日本战败后,法国卷土重来,恢复了当地的殖民统治,而老挝成为了“法兰西联盟”一个自治国家。在法国的支持下,定都于万象的老挝保护国正式成立,隶属于法属印度支那。1945年9月15日,琅勃拉邦王国副王兼首相佩差拉在万象宣布老挝(旧称“寮国”)独立。10月12日,举行独立庆典,宣布成立伊沙拉(老挝语意为“自由”)政府。1946年,法国势力卷土重来,独立失败。1947年4月,在法国扶持下,琅勃拉邦国王西萨旺冯宣布成立老挝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法国承认老挝是法兰西联邦内的独立国家,仍然掌握老挝国防、外交大权。1950年,苏发努冯组建新老挝伊沙拉,成立寮国抗战政府。1954年,法国在奠边府战役中失败,签署了日内瓦协议,承认老挝的独立并撤军。法国撤军后,美国在老挝扶植亲美势力,唆使政府军进攻寮国战斗部队,力图控制老挝。老挝国内一度存在老挝王国政府军、寮国战斗部队、富米·诺萨万军队三股主要势力,先后出现了富马为首相的第一次联合政府和萨纳尼空政府、富米政府、文翁政府。1962年,“关于老挝问题的日内瓦协议”签订后,老挝成立以富马亲王为首相、苏发努冯亲王与富米为副首相的第二次联合政府。1964年,美国策动亲美势力破坏联合政府并进攻解放区,老挝内战再起。1973年2月,老挝各方签署了“关于在老挝恢复和平与民族和睦的协定”。1974年4月,以富马为首相的第三次联合政府和以苏发努冯为主席的民族政治联合委员会成立。老挝人民自1975年5月开始在全国开展夺权斗争。1975年12月2日,在万象召开的老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宣布废除君主制,成立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1991年8月,老挝最高人民议会通过《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宪法》,根据宪法,最高人民议会改名为国会,老挝国徽上原有的红星、斧头和镰刀将被著名古建筑物塔銮图案所取代。

行政区划:老挝全国共有17个省、1个直辖市。全国自北向南分为上寮、中寮和下寮三大区。

老挝的历史变迁(亚洲国家历史介绍-老挝)(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