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的农业知识框架(限时规范特训25农业地域类型)(1)

特别申明:本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来源

发达的农业知识框架(限时规范特训25农业地域类型)(2)

发达的农业知识框架(限时规范特训25农业地域类型)(3)

时间:45分钟 满分:9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9·山西调研]由于区域环境的差异,世界上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下面为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和四种农业地域类型景观图。读图回答1~3题。

发达的农业知识框架(限时规范特训25农业地域类型)(4)

发达的农业知识框架(限时规范特训25农业地域类型)(5)

1.甲、乙、丙、丁四种农业地域类型在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中,对应正确的是

A.甲——e B.乙——b

C.丙——a D.丁——d

2.甲、乙两农业地域类型共同的区位因素是

A.地广人稀 B.靠近市场

C.交通便利 D.劳动力充足

3.丙、丁两农业地域类型的共同特征是

A.机械化程度高

B.水利工程量大

C.投入劳动力多

D.受市场影响大

1~3.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a为西欧和中欧的乳畜业,b为亚洲南部的季风水田农业,c为东南亚的热带种植园农业,d为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e为阿根廷潘帕斯草原的大牧场放牧业,f为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甲、乙、丙、丁四图分别代表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商品谷物农业、热带种植园农业。第2题,大牧场放牧业和乳畜业的发展均需要便捷的交通,所以对交通条件要求较高。第3题,商品谷物农业和种植园农业中作物的种植面积、类型受市场的影响较大。

答案:1.A 2.C 3.D

[2019·河北三市联考]下图示意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业、大牧场放牧业和混合农业四种代表性农业地域类型的农业结构及商品率情况。读图,完成4~5题。

发达的农业知识框架(限时规范特训25农业地域类型)(6)

4.甲、乙、丙、丁四种农业地域类型中,属于商品谷物农业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5.丙农业地域类型

A.水利工程量大

B.劳动力投入多

C.专业化程度高

D.生产规模小

4~5.解析:第4题,商品谷物农业以种植小麦、玉米等种植业为主,且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图中甲农业地域类型种植业、畜牧业并重,且商品率高,为混合农业;乙农业地域类型种植业比重高,但商品率低,为季风水田农业;丙农业地域类型畜牧业比重高,且商品率高,为大牧场放牧业;丁农业地域类型种植业比重高,且商品率高,为商品谷物农业。第5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丙为大牧场放牧业,其特点是生产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且商品率高。水利工程量大、劳动力投入多是季风水田农业的特点。

答案:4.D 5.C

[2019·四川成都调研]读亚欧大陆部分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分布图,完成6~7题。

发达的农业知识框架(限时规范特训25农业地域类型)(7)

6.图中①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是

A.乳畜业 B.季风水田农业

C.游牧业 D.商品谷物农业

7.图中②地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是

A.地形 B.市场

C.交通 D.劳动力

6~7.解析:第6题,由图中的经纬度与黑海、波罗的海等信息可知,①位于乌克兰,是重要的黑土分布区,故①地的农业地域类型可能为商品谷物农业。第7题,②地农业地域类型为乳畜业,其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为市场。

答案:6.D 7.B

[2019·河北邯郸模拟]下图为三个地区农产品商品率和农业结构坐标图。读图完成8~9题。

发达的农业知识框架(限时规范特训25农业地域类型)(8)

发达的农业知识框架(限时规范特训25农业地域类型)(9)

8.有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A.①为商品谷物农业

B.②为水稻种植业

C.③为混合农业

D.三地的商品率都很高

9.根据图中信息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市场适应性差

B.①②机械化水平高

C.②科技水平低

D.③生产规模小

8~9.解析:第8题,①地畜牧业占近60%、种植业约占40%,商品率达90%,为混合农业;②地种植业约占80%,畜牧业和商品率都低于20%,为季风水田农业;③地畜牧业约占90%,商品率较高,为大牧场放牧业或乳畜业。第9题,依上题分析,结合教材知识可知,季风水田农业科技水平较低。

答案:8.B 9.C

[2019·山东青岛模拟]慕尼黑地处德国西南部,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为适应可持续发展的需求,也为满足都市居民在生活、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在郊区农村实施了“绿腰带”项目。在慕尼黑的部分地区,尽可能做到退耕还绿,构建符合当地实际需要的群落生态组合,充分利用大都市所带来的可能性与机会实行“直接市场化区”与“休闲休养区”,促进整个郊区农村在休养、农业与自然保护等方面的协同发展。据此完成10~11题。

10.发展“绿腰带”项目的前提是当地拥有

A.大量可利用的荒地 B.都市居民的消费需求

C.发达的高速公路网 D.掌握现代科技的农民

11.德国发展“绿腰带”项目最主要的目的是

A.保持农业用地 B.满足农民文化休闲

C.美化农村环境 D.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10~11.解析:第10题,材料显示,该项目满足“都市居民在生活、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则可看出该项目属于市场导向型农业,故前提是市场需求。第11题,由“促进整个郊区农村在休养、农业与自然保护等方面的协同发展”,说明“绿腰带”项目目的是在土地上,保持农业与休闲的协调,则主要目的为保持农业用地、满足城市居民的文化休闲;注意没有具体到农作物产量,故A正确。

答案:10.B 11.A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9·济南联考]比较甲、乙两幅图,回答下列问题。(26分)

发达的农业知识框架(限时规范特训25农业地域类型)(10)

(1)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差异及各自的特点。(12分)

(2)比较图甲中A、C两农业带农作物类型的差异。(4分)

(3)甲图所示地区农业发展中存在哪些问题?(6分)

(4)限制乙图所示区域农业生产发展的因素及其形成原因是什么?(4分)

解析:第(1)题,依据经纬网和其他地理事物进行区域定位,进而确定农业地域类型。第(2)题,主要是区分春小麦和冬小麦的差异。第(3)、(4)题,通过经纬网和河流水系特征、湖泊轮廓可确定甲图所示区域为美国的商品谷物农业区,乙图所示区域为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区,甲图中的A、C农业带同为小麦区,纬度较高的A为春小麦区,纬度较低的C为冬小麦区。乙图中的墨累—达令盆地位于大分水岭西侧的雨影区,水源是墨累—达令盆地混合农业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答案:(1)甲图所示区域为商品谷物农业。(2分)特点:农业生产区域化、专业化、机械化、现代化,粮食商品率高。(2分)乙图所示区域为混合农业。(2分)特点:农场内土地交替种植小麦、牧草或休耕,可保持土壤肥力,形成良性的生态系统;(2分)有种植业和畜牧业两种农业类型,在时间上可做到忙闲错开,这样便于合理、高效地安排农事活动;(2分)农场主可根据政府的农产品政策和市场需求,决定种植与放牧的规模,经济收入比较稳定。(2分)

(2)A农业带种植春小麦,C农业带种植冬小麦。(4分)

(3)甲图所示区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生产成本太高,资源耗费太高,生态环境恶化。(6分)

(4)水资源缺乏。它位于大分水岭西侧的雨影区,降水稀少。(4分)

13.[2019·郑州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潘帕斯草原面积约76万平方千米,其中66.3万平方千米在阿根廷境内。近年来由于农业结构调整,潘帕斯草原的草场面积不断萎缩。

阿根廷是世界蜂蜜第一大出口国,年出口量达10万吨以上。养蜂业遍布全国,其中北部的潘帕斯草原集中了超过全国80%的蜂群,而南部较少。

发达的农业知识框架(限时规范特训25农业地域类型)(11)

发达的农业知识框架(限时规范特训25农业地域类型)(12)

(1)说明阿根廷养蜂业集中在北部的潘帕斯草原而南部较少的原因。(10分)

(2)分析一年中潘帕斯草原养蜂业取蜜的时间选择在12月到次年2月的原因。(6分)

(3)推测潘帕斯草原草场面积萎缩对养蜂业的影响。(4分)

解析:第(1)题,可从潘帕斯草原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蜜源植物多,而南部地区纬度偏高、荒漠面积大、气候寒冷、干旱等角度分析原因。第(2)题,12月~次年2月是阿根廷的夏季,气温高、降水量大,植物生长好,蜜源植物丰富,同时也是农闲季节。第(3)题,潘帕斯草原的草场面积萎缩,使蜜源植物减少,则蜂蜜产量下降;环境恶化,蜂蜜质量下降。

答案:(1)潘帕斯草原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蜜源植物多。南部地区荒漠面积广大,气候干燥,蜜源植物少;南部地区纬度高,冬季寒冷而漫长,不利于蜜蜂越冬。(10分)

(2)12月~次年2月是潘帕斯草原的夏季,气温高,降水丰富;植物生长茂盛,百花盛开,蜜源植物丰富,是蜜蜂酿蜜的主要季节;夏季是畜牧业的农闲季节,劳动力较充足。(6分)

(3)蜜源植物减少,产量下降;环境恶化,导致蜂蜜质量下降。(4分)

老丁∣一个教地理的小学生

发达的农业知识框架(限时规范特训25农业地域类型)(13)

发达的农业知识框架(限时规范特训25农业地域类型)(14)

发达的农业知识框架(限时规范特训25农业地域类型)(15)

2019年10月1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