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客户端北京7月18日电(彭宁铃)近日,一次吸脂手术,夺走了一个33岁的年轻生命,再度将医美整容安全问题推到风口浪尖。
是谁在助推所谓的容貌焦虑?医美纠纷几何式倍增的背后,行业乱像到底何时能休?
杭州市卫健委关于华颜医疗美容医院医疗事故初步调查情况的通报
又一悲剧:33岁杭州女子吸脂感染去世
因为“小冉”的朋友发布的一则网帖,“网红小冉吸脂感染去世”登上网络热搜,引起大量讨论。
按照杭州市卫健委15日的通报,5月2日,戴某某到华颜医疗美容医院接受抽脂等医美手术,术后出现感染性休克,后经绿城医院、浙二医院全力救治,最终于7月13日死亡。
据通报,经杭州市医学会组织专家评估,这是一起医疗事故,华颜医疗美容医院存在术前缺乏认识、术中操作不当、术后观察处理不及时等过错,与患者死亡存在因果关系,承担全部责任,并已作出赔偿。
同时,西湖区卫健局对涉事医院做出警告和罚款的处罚,责成其停业整改,对负有责任的医务人员将做出进一步处理。
近年来,随着人们的形象追求提升,医美行业可谓发展迅速。
根据企查查数据,目前我国现存“医疗美容医院”共0.94万家。2020年是注册量的高峰期,新增2324家;而今年上半年就新增2360家,同比增长177.2%。
中国裁判文书网上,检索“医疗美容”,共显示近1.8万份文书。从2014年开始,相关纠纷增长幅度较大。
追求美丽的同时,可能风险也伴随而来。在裁判文书网检索关键词“医疗美容”,从2005年至今,共出现近1.8万份文书,其中人身损害赔偿近1300份。
从增势上,2014年的纠纷文书达到507份,此后一直增长幅度较大,到2020年,已达5800余份。
而关于吸脂,裁判文书网上第一个案例出现在2005年。此外,据报道,在2003年3月,哈尔滨27岁的白领姚云在一家医院做了吸脂手术,18小时后不幸逝世。也有媒体称,这是中国首例因吸脂手术致人死亡而引发的官司。
此后直到如今,裁判文书网上关于吸脂的纠纷共计480余份,呈逐年上升状态。
今年3月,海南一名34岁的女子欲将大腿脂肪吸出填充到面部,不幸倒在手术台。同样是在3月,杭州市江干区卫生健康局通报的一起案例中,女子在医疗机构做“腰腹环吸 黄金微雕”手术,全身麻醉,术后1.5小时意识丧失、呼吸停止。
“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此次“网红小冉”事故发生后,有感染科医生认为,这应该是由于医疗器械等污染造成的菌血症,出现菌血症后,患者往往会出现多个器官转移性感染,且症状较为急性,应当立即针对感染菌治疗。
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副主任医师解芳告诉中新网,一般来说,单纯吸脂手术感染的发生率较低。杭州此次手术除了吸脂之外,同时还做了自体脂肪填充胸部。
专家分析,从身体吸出来的自体脂肪,一般需要在体外进行分离纯化后才能用于填充。自体脂肪在体外处理的过程中,对手术室的无菌环境要求非常高,对参与手术的所有医务工作者的无菌操作原则要求也非常高。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有可能造成风险。
16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美容科医生唐亮在微博发文称,在7月14日杭州市卫健委关于此事件的专项调查中,提到了“坏死性筋膜炎”。
此前,关于“坏死性筋膜炎”的科普还上了热搜。
微博认证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普外科医生的曾医生表示:坏死性筋膜炎是非常危险的疾病,深部的软组织感染,累及肌肉筋膜,可以沿着筋膜快速扩散,治疗的原则是早期发现,尽早手术,尽早抗生素治疗。
据此前媒体报道,5月2日晚手术后至5月4日凌晨5点,小冉一直喊痛,并伴有气短心悸等症状,但这些症状并未引起医护人员重视,只是给小冉口服、肛塞镇痛药,其间小冉一度疼痛到休克。是小冉自己打了120叫来救护车,才被送往了杭州绿城心血管病医院。
其后,ICU医生打来电话表示,由于送往医院不及时,小冉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如果是在大型公立医院,因ICU一般就在手术室隔壁,会相对及时地处理问题,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唐亮在接受中新网采访时表示,现实中,确实存在民营机构处理意外时,除了距离,机构还会权衡消费者是否到了送去ICU的严重程度,是否会对机构造成影响。“如果遇到知识体系有欠缺的医生,评估出现错误,就会造成不可逆的结果。”
唐亮认为,抽脂术并非并发症率极高或死亡率极高的手术,在合理范围内做合理操作,总体来说相对安全。现实中,一些医生认为患者还清醒,或许存在侥幸心理。此外,还要看涉事医院如何规定,医生有时并不能“一个人说了算”。
除了坏死性筋膜炎,医生还表示,脂肪栓塞也是吸脂手术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当脂肪在吸收的过程中被破坏,进入血液,随后随着血流栓塞其他的部位,比如肺栓塞,就会导致死亡。”唐亮说,这是小概率事件,但一旦发生,就难以逆转。
医美app上的抽脂广告。
脂肪,吸得越多越好?
提到吸脂,人们似乎总会直接等同于减肥。一些医美机构门前张贴着身材苗条的女孩照片作为宣传,不少医美app的封面宣传也显示着“漫画腿”“全身瘦”,似乎在暗示人们,做一次吸脂手术,便能达到梦想的身材。
“吸脂完全不等于减肥,而是局部塑形。”解芳向中新网介绍,一般采用的负压吸脂,是利用负压将脂肪吸出体内。“脂肪密度很低,就算吸几千毫升,也只能减掉很少的体重。但吸完脂以后,局部体型的确能让人看起来苗条。”
中新网在北京多家医美机构咨询吸脂,有咨询人员表示,身高160cm、体重50kg的消费者可以一次性吸掉3000ml的大腿脂肪,也有身材较胖的人一次性吸取6000ml或者更多。
根据2009年原卫生部办公厅印发的《医疗美容项目分级管理目录》,依据手术难度和复杂程度以及可能出现的医疗意外和风险大小,将美容外科项目分为四级。
其中,吸脂量小于1000ml属于一级手术,吸脂量在1000ml~2000ml之间属于二级手术,吸脂量在2000ml~5000ml之间属于三级手术。三级手术操作过程较复杂,技术难度和风险较大。
“理论上,一次性吸脂应不超过5000ml。”解芳表示,抽吸过多的脂肪,可能导致酸碱平衡及电解质紊乱,低体温,血红蛋白降低等情况,因此,吸脂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遵循适量原则。
不过唐亮提到,5000ml的最高标准是指导标准,并非绝对的标准。每个人身体情况不同,过于肥胖的人,超过5000ml的情况也并非绝对不安全。
唐亮同时表示,现实中,有不少医生会标榜自己最大的吸脂量,而顾客也会陷入“用量衡量”的思维。
在他接受的咨询中,50%以上的咨询者会要求吸干脂肪,很少有人单纯地提出要求健美的线条,或者塑造出好看的肌肉轮廓。当告知其科学抽脂量时,部分理性顾客会听取建议,但也有人转身离开,选择了能接受自己抽脂量的医生。
“吸脂量最关键的不是吸取多少,而是“留下多少”。”唐亮说,“留下多少皮脂厚度才能保证皮肤不坏死?这是避免并发症发生的最关键因素。”
在唐亮看来,适当塑形不是错,但“极致的要求”可能会挑战到医疗的极限,导致不可逆的后果。而这种要求也许是社会畸形审美所导致,同时也在反向倒逼机构疯狂竞争。“谁能吸更多,我就到谁那里去”。
模糊的风险提示
值得一提的是,吸脂手术具有许多禁忌症。但中新网在采访中发现,一些机构并不会主动告知相关事项,甚至会淡化相应的风险。
比如,有消费者自身存在贫血,咨询人员事先并未主动问起,得知后也只告诉消费者,稍作调整便可进行手术。
“贫血是绝对不能做抽脂手术的。”解芳对此表示,在吸脂的过程中会有一定量的出血,医学上对血红蛋白的正常范围有指标,如不满足正常范围,绝对不能做手术。
解芳介绍,在术前谈话中,应该询问患者的身体异常状况,同时要做各种术前检查。
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消化及呼吸系统等慢性疾病患者;慢性传染病的发病者;短时间内有妊娠需求或在妊娠期内的女性人群;月经期的女性人群;以及凝血功能不好的人群;长期服用激素或抗凝药物且在服药期间内的人群,不应做吸脂手术。此外,身体发育还没有成熟的青少年,也不建议做吸脂手术。
吸脂过程中,除了上臂、面部小部位吸脂,腰腹部吸脂、大腿吸脂等大面积吸脂一般要在全麻或局麻加镇静下进行,因此,术前检查需包括术前血全套(血常规 感染各项 生化 凝血 免疫)、胸片CT、尿常规、心电图的检查。
操作层面之外,此次事故发生后,容貌焦虑也成为大家的讨论点。不少网友疑问:这么美这么瘦,为什么还要去吸脂?别再渲染容貌焦虑了!
这是容貌焦虑么?微博认证为上海粉熊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新媒体运营总监的“粉熊”是一名有着156万粉丝的大V。在她的微博里,每天都有不少关于整容咨询、经验分享的投稿:割双眼皮、吸脂、隆鼻……
5年前,“粉熊”曾在微博表示:传递去正规医院的方向,引导自然的审美价值观,是我一向的理念。
事故后,她告诉中新网,选择整容变得更美并没有错,医疗本身存在风险概率,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引导大家如何正确选择机构和医生,没必要用容貌焦虑制造恐慌。
与此同时,“粉熊”也提到了担忧,“当各种资本介入以及非医美领域的“达人”对市场进行引导,形成医美快消时,伴随着红人医美的新模式,流量业绩至上、启用一些成本比较低的、经验不足的转行医生对他们进行打造和包装,也会为最后的各种问题埋下隐患。反之,真正在慢慢积攒口碑和实力的传统品牌机构、医生的市场份额却在被挤压。”
在近日浙江省消费者保护委员会发布的2021年上半年受理投诉情况中,根据统计,医疗美容服务正在消费者集中投诉的范围内。
数据显示,2021年上半年,浙江省消保委共受理美容服务类投诉363件,投诉反映的问题就包含机构虚假宣传、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诱导贷款美容等方面。
此前,浙江省消保委调查发现,浙江多地存在企业实际控制人为同一人,并且频繁注册、注销公司的情况。同时,此类公司利用短视频平台、贴吧论坛等渠道发布虚假广告,夸大美容效果,分享虚假个人经历,实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与宣传承诺内容不符,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
专业医生多次提示,吸脂一定要选择正规大医院,做之前需充分了解其适应症和禁忌症。
对医生来说,也不应在一次手术中做过大范围或过大面积的抽脂,即便患者有需要,也应该酌情分次或分多部位进行操作。
“就像此次事件,如果不是抽了这么多部位,即便个别部位有局灶性坏死或感染,以现代医疗水平来看,也不会导致如此严重的结果。”唐亮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