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合格的财务人员,要知道什么是诉讼时效,以及防止诉讼时效过期,如何补救等,否则实务中的应收账款可能因为自己的无知而变成坏账、呆账等无法收回,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如何避免诉讼时效过期?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如何避免诉讼时效过期(什么是诉讼时效)

如何避免诉讼时效过期

作为一名合格的财务人员,要知道什么是诉讼时效,以及防止诉讼时效过期,如何补救等,否则实务中的应收账款可能因为自己的无知而变成坏账、呆账等无法收回!

(一)诉讼时效

是为了督促权利人及时的行使权利,如果权利人在诉讼时效内不行使权利,诉讼时效过了以后,不再享有胜诉权。

也就是说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来反驳你,你的权利过期失效。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诉讼时效的最新规定为三年,但是如果其他法律有具体规定的话,就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 【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2.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例1:A公司销售货物给B公司100万元,约定2022年1月1日付款,A找B付款时,遭受拒绝付款,则:

法律保护诉讼时效:3年,即:2022.1.1---2024.12.31

例2:张三于2022年1月1日夜晚从背后将李四打晕,假设李四一直不知道是张某打了他,则:

法律保护诉讼时效:20年,即:2022.1.1---2041.12.31

例3:假设上例2李四经过内查外调,于2030年1月1日知道是张某打了他,则:

法律保护诉讼时效:3年,即:2030.1.1---2032.12.31

同时要注意诉讼时效的暂停中止计算,和中断重新计算

(二)诉讼时效中止、中断

1.中止(停止计算)。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内”,因“下列障碍”致使权利人不能行使请求权的。

  ①关于法定障碍——客观原因。

  a.不可抗力;

  b.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丧失代理权;

  c.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遗产管理人;

  d.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

  ②关于最后6个月。

该事由到最后6个月开始时仍然存在,则应从最后6个月开始时中止诉讼时效期间,直到该障碍消除。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以前发生上述事由,到最后6个月时法定事由已消除的,则不能发生诉讼时效期间中止。

  ③中止的法律后果。

诉讼时效期间“暂时停止计算”,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6个月”,诉讼时效期间届满。

例1:A公司销售货物给B公司100万元,约定2020年1月1日付款,A找B付款时,遭受拒绝付款,则:

法律保护诉讼时效:3年,即:2020.1.1---2022.12.31

假设2022年9月1日当地发生新冠肺炎疫情实施静默管控措施,封闭2个月至2022年11月30日恢复放开,导致A无法提起诉讼时该怎么办?

【解析】诉讼时效应从疫情管控消除之日(2022.11.30)起延时6个月。

2.中断(重新计算)。

  在诉讼时效期间,因“下列情形”出现,导致诉讼时效期间中断。

  ①导致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主观原因。

  a.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b.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

  c.权利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 

  ③中断的法律后果。

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全部归于无效,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例1:A公司销售货物给B公司100万元,约定2020年1月1日付款,A找B付款时,遭受拒绝付款,则:

法律保护诉讼时效:3年,即:2020.1.1---2022.12.31

假设2022年9月1日A提起诉讼时该怎么办?

【解析】诉讼时效之前全部归零,重新计算3年,即:2022.9.1--2025.8.31。

【总结】

1.一般诉讼时效:3年,一直不知道:20年

2.“客观原因”导致“中止”:暂停计算 6个月;

3.“主观原因”导致“中断”——归零 3年。

4.实务中,如果发生权利受到侵害的,大家注意及时采用“中断”事由,避免失效

以上仅仅是个人见解及整理!

若有更新的规定,欢迎讨论!共同进步!共同做好财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