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知春去处

普觉寺,在温州人的记忆里已渐行渐远,但对喝着九山湖水长大的一批人却难以忘却,我们可从清光绪八年温州地图上找到该寺的旧址,其坐落于落霞潭的北侧,现籀园小学西南角。普觉寺又称普觉瑜伽寺,据《光绪永嘉县志》记载,初建于五代后周广顺(951-953)年间,后几经重修,按《万历府志》《康熙志》记载该寺坐落在落霞潭侧。

温州净光寺在哪里(在温州人的记忆里已渐行渐远)(1)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照片,记录了落霞潭畔的普觉寺,照片中最左侧大门为普觉寺的寺门。后面的青瓦建筑是普觉寺,感觉颇为恢宏。

孩提时代,每天在寺庙里躲猫猫、捉迷藏,记忆中的寺庙坐北朝南,室外的大门是由厚厚的木门安装在青石条门框上,偶尔大门打开时会听到重重的嘎吱声,挪着小腿跑过去看门外的世界,前面是一条小路,路的另一侧是一片湖光山色,但不敢出门,深怕被关在门外,大门内的两侧种有大大的芭蕉树,大门底下的石板阶梯,经常有蜥蜴探着脑袋,甩着七彩的尾巴,鼓鼓的眼睛会盯着人看。

寺庙的四周围着一圈罗汉松,西北面有条回廊,连着偏殿,寺庙的结构很像今天的江心寺,高高的建筑,翘角飞檐,抬梁式的结构,每天有小燕子落在上面歌唱,四周是宽宽的檐廊,矗立着好多花岗岩柱子,粗壮的柱子是躲猫猫的藏身之处,夏天特别喜欢贴着石柱子,冰凉冰凉的,檐廊地面的四周边缘铺有青石板,玩累了,躺在宽宽的石板上睡觉,饿了,用明亮的眼睛寻找罗汉松的果子,还有地上的酸酸草和蛇莓。寺院的窗台很高很高,门槛也很高,小时候几乎要爬着才能过去。寺院里面要阴暗多了,很少进去,当时是温州一中的校办工厂。

寺院的偏殿住着解放军叔叔,上初中时已改做校办工厂的车间,记得工厂叫温州“五七”无线电厂,学工的时候曾在里面度过几周光景,我们生产的产品叫“中周“。寺内的柱子是木结构的,同样粗壮结实,且光滑亮丽,工余时喜欢靠着柱子聊天。

雨天的寺院也很美妙,外面下着大雨,孩子们可以在檐廊下尽情做游戏,还时不时听听雨打芭蕉声,雨停了便跑去看芭蕉叶上的流水。

温州净光寺在哪里(在温州人的记忆里已渐行渐远)(2)

普觉寺的历史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结束,而后在这块地上建起了温州一中的科学馆。时至今日,常常想起普觉寺的一砖一瓦、童年无忧无虑的时光和中学时代勤工俭学的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