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西汉的太史令(相当于之后的钦天监)司马迁在记录秦汉天文学成就的《天官书》中曾说:“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方。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观察斗柄的运行规律成为制定历法的重要依据。
上古时期,日月的位置观测都不是直观显现的。太阳白天没有星宿背景作为坐标,晚上有了星辰坐标,却又看不到太阳,后世是通过白天测定日影、晚上观测28宿来确定太阳位置的。而在晚上差不多天刚黑的时候,人们能够看到北斗在一年中围绕北极星周而复始的方向变化。在北斗斗柄指向轮转的同时,全天空28宿和众多星体都同步发生轮转。《论语》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古人观察到这个现象以后,把北斗七星视为天帝(北辰)的指挥车,认为只要跟上北斗的指向就能感应到整个天体宇宙的变化,从而事先以人合天,得到天体宇宙的护佑。
中国最早的天文典籍《周髀算经》中记载有“七衡六间”,一般学者多将其解读为平面的七个同心圆。实际上,应该是七个不同纬度的同轴圆,圆心在同一个轴上,并不是在同一个点上。此轴即是赤道坐标系的中心轴,而七个圆是七个不同的纬度圆,分别对应不同的中气。内衡对应夏至,外衡对应冬至,中衡对应春分秋分,第六衡对应大寒、小雪,第五衡对应霜降、雨水,第三衡对应处暑、谷雨,第二衡对应大暑、小满。
如果用地支代替节气名称,则依次为:
外衡——子
六衡——丑、亥
五衡——寅、戌
中衡——卯、酉
三衡——辰、申
二衡——巳、未
内衡——午
这个对应模式,后来体现在北斗七星上。《北斗经》说:
“北斗第一阳明贪狼太星君,子生人属之;
北斗第二阴精巨门元星君,丑亥生人属之;
北斗第三真人禄存真星君,寅戌生人属之;
北斗第四玄冥文曲纽星君,卯酉生人属之;
北斗第五丹元廉贞罡星君,辰申生人属之;
北斗第六北极武曲纪星君,巳未生人属之;
北斗第七天街破军关星君,午生人属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