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死灰复燃”,很多人知道它的意思,但是却不知道它的由来。这个词最早的出处是司马迁所著的《史记》,出自一个对我们很多人来讲陌生的人的口中,这个人就是韩安国。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后徙睢阳。尝受韩子﹑杂家说于驺田生所。事梁孝王为中大夫。—— 《史记·韩长孺列传》

关于时间和悲伤的成语故事(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和有趣的灵魂)(1)

韩安国所学受到韩非子法家思想和杂家思想的影响,因为能力突出而被梁王刘武任命为中大夫,成为梁王刘武的智囊。这个智囊的作用,在后来对抗吴楚七国之乱中发挥的淋漓尽致。

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及张羽为将,扞吴兵于东界。张羽力战,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张羽名由此显。 ——《史记·韩长孺列传》

关于时间和悲伤的成语故事(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和有趣的灵魂)(2)

吴王刘濞发动叛乱,叛军节节胜利,但是在梁地他们遇到了最强的阻力,梁王刘武命令张羽和韩安国为将,组织梁国的部队在东线阻击吴楚叛军前进。张羽善于力战而韩安国善于固守,在两个人的默契配合下,吴国的部队被阻挡在梁地不能向前前进一步,为周亚夫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吴楚叛军被击败后,韩安国和张羽的名声就更加被人们所熟知了。

梁孝王,景帝母弟,窦太后爱之,令得自请置相﹑二千石,出入游戏,僭于天子。天子闻之,心弗善也。太后知帝不善,乃怒梁使者,弗见,案责王所为。——《史记·韩长孺列传》

关于时间和悲伤的成语故事(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和有趣的灵魂)(3)

韩安国不仅具备军事指挥能力,还有非凡的政治才能,梁王刘武因为窦太后的宠爱所以横行不法,超越礼制的约束,处处用皇帝的标准,这让汉景帝十分不难。窦太后知道了以后,就拒绝见梁国的使者,汉景帝和梁王刘武之间的关系很僵化,为了打破这种局面,化解这次政治危机,韩安国临危受命,请求担任梁国使者,来到了京城。

韩安国为梁使,见大长公主而泣曰:“何梁王为人子之孝,为人臣之忠,太后曾弗省也?夫前日吴﹑楚﹑齐﹑赵七国反时,自关以东皆合从西乡,惟梁最亲为艰难。梁王念太后﹑帝在中,而诸侯扰乱,一言泣数行下,跪送臣等六人,将兵击却吴楚,吴楚以故兵不敢西,而卒破亡,梁王之力也。今太后以小节苛礼责望梁王。梁王父兄皆帝王,所见者大,故出称跸,入言警,车旗皆帝所赐也,欲以侘鄙县,驱驰国中,以夸诸侯,令天下尽知太后﹑帝爱之也。今梁使来,辄案责之。梁王恐,日夜涕泣思慕,不知所为。何梁王之为子孝,为臣忠,而太后弗恤也?”——《史记·韩长孺列传》

关于时间和悲伤的成语故事(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和有趣的灵魂)(4)

韩安国没直接去见窦太后,而是去见长公主刘嫖,这个深受窦太后宠爱的公主。他对刘嫖说出了一番肺腑之言,他说梁王刘武是个孝子,更是大汉忠臣,难道太后不知道吗?当初吴楚叛军气势汹汹,梁王知道太后和兄长在关中如坐针毡,他就难过的伤心落泪,同时派遣我们六人到前线去抵御吴楚叛军的进攻,叛军无法继续前进最终被条侯周亚夫厉害,这主要是梁王能够牵制吴楚叛军主力的缘故。现在太后因为一些礼节性的事情就责难梁王,我想替梁王说几句公道话。梁王的父兄都是皇帝,从小就是见过大世面的,这和其他宗室诸侯有很大不同,他出入所用的车马都是皇帝和太后的赏赐,他这么做就是想让梁地之人知道,太后和皇帝对梁王的爱护,彰显天子之恩和太后之德。

借着韩安国话锋一转,说现在太后斥责梁国使者,这件事让梁王刘武很伤心,不知道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会让太后和皇帝如此埋怨自己,梁王整日以泪洗面,不知道自己一直忠心耿耿,为什么还会遭受如此待遇。

大长公主具以告太后,太后喜曰:“为言之帝。”言之,帝心乃解,而免冠谢太后曰:“兄弟不能相教,乃为太后遗忧。”悉见梁使,厚赐之。其后梁王益亲驩。太后﹑长公主赐安国可直千余金。名由此显,结于汉。——《史记·韩长孺列传》

关于时间和悲伤的成语故事(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和有趣的灵魂)(5)

长公主刘嫖把韩安国的话,如实转述给了窦太后,窦太后听后很满意,她找到汉景帝刘启,把韩安国的话有复述了一遍。汉景帝心里的疙瘩终于化解了,于是他对窦太后说:“我们兄弟之间产生了误会,让母后为我们操心了,这是孩儿不孝!”兄弟母子关系又恢复到了往日,这不能不说是韩安国从中调停斡旋的功劳。从此韩安国进入了汉景帝和窦太后的视野,名声进一步被彰显,这为他后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后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溺之。”——《史记·韩长孺列传》

关于时间和悲伤的成语故事(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和有趣的灵魂)(6)

但人生岂能都一帆风顺,像韩安国这样的人也因为违法而被革职查办,在牢狱之内狱吏田甲羞辱韩安国。“想不到韩大人也有今天,昔日高高在上的您,也会落到我的手里!”韩安国看着田甲一副小人嘴脸,嘴里缓缓的说:“你怎么知道死灰就不能复燃呢?”田甲不屑的说:“如果死灰复燃,我就撒泡尿把它浇灭了!”

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 “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史记·韩长孺列传》

关于时间和悲伤的成语故事(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和有趣的灵魂)(7)

没过多久,梁国内史的职务空缺,朝廷任命韩安国做了梁国的内史,成为了享受两千石俸禄的高官。田甲听说消息后赶紧逃走,韩安国说:“如果田甲不回来,我就让他灭族!”田甲面对韩安国的威胁,不得不主动投案,请求韩安国宽恕自己,韩安国笑着对田甲说:“如今已经死灰复燃,你可以浇灭它了,但你这样的人,还不值得我来惩办!”韩安国以德报怨,并没有报复田甲,而是善待了他。

梁内史之缺也,孝王新得齐人公孙诡,说之,欲请以为内史。窦太后闻,乃诏王以安国为内史。——《史记·韩长孺列传》

关于时间和悲伤的成语故事(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和有趣的灵魂)(8)

本来梁国内史这个职位,梁王刘武并没我在打算给韩安国,而是打算给齐人公孙诡,梁王给朝廷的上书里也推荐公孙诡为内史,但是窦太后听说后,直接下诏书任命韩安国为梁国内史,因为在窦太后看来韩安国是个可以信赖的人,有这样的人在梁国便不会出什么大乱子。

公孙诡﹑羊胜说孝王求为帝太子及益地事,恐汉大臣不听,乃阴使人刺汉用事谋臣。及杀故吴相袁盎,景帝遂闻诡﹑胜等计画,乃遣使捕诡﹑胜,必得。————《史记·韩长孺列传》

关于时间和悲伤的成语故事(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和有趣的灵魂)(9)

公孙诡和羊胜差一点就把梁王刘武推向了万劫不复之地,他们鼓动梁王争夺天子之位,又把阻挠的大臣袁盎等人刺杀,这触怒了汉景帝,汉景帝下令一定要把公孙诡和羊胜捉拿归案。但是梁王刘武把他们藏匿在自己的府里袒护他们,实际上已经把自己放在了一个十分危险的境地。

汉使十辈至梁,相以下举国大索,月余不得。内史安国闻诡﹑胜匿孝王所,安国入见王而泣曰:“主辱臣死。大王无良臣,故事纷纷至此。今诡﹑胜不得,请辞赐死。”王曰:“何至此?”安国泣数行下,曰:“大王自度于皇帝,孰与太上皇之与高皇帝及皇帝之与临江王亲?”孝王曰:“弗如也。”安国曰:“夫太上﹑临江亲父子之闲,然而高帝曰‘提三尺剑取天下者朕也’,故太上皇终不得制事,居于栎阳。临江王,适长太子也,以一言过,废王临江;用宫垣事,卒自杀中尉府。何者?治天下终不以私乱公。语曰:‘虽有亲父,安知其不为虎?虽有亲兄,安知其不为狼?’今大王列在诸侯,悦一邪臣浮说,犯上禁,桡明法。天子以太后故,不忍致法于王。太后日夜涕泣,幸大王自改,而大王终不觉寤。有如太后宫车晏驾,大王尚谁攀乎?”语未卒,孝王泣数行下,谢安国曰:“吾今出诡﹑胜。”诡﹑胜自杀。——《史记·韩长孺列传》

关于时间和悲伤的成语故事(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和有趣的灵魂)(10)

韩安国知道梁王刘武藏匿公孙诡和羊胜后,直接找到梁王,他对梁王说:“您马上就要大祸临头了,作为臣子有些话我不得不说不得不讲,因为您受到侮辱,就是我的罪过了!”借着韩安国说:“事情发展到今天这个地步,就是因为臣子没有尽到自己的责任,当今之计应该立刻处死公孙诡和羊胜,以消除您和兄长之间的误会!”韩安国接着说:“你没有被惩处,那是因为太后疼爱您的缘故,但如果您打算依仗太后的疼爱,就有了非分之想就不应该了,到时候您买凶杀人的事情一旦坐实,恐怕就算太后再疼爱您,也不会偏袒您了,况且太后年纪大了,以后还要靠你和皇帝搞好关系才行,如果太后去世,皇帝就不会有什么顾忌了,到那个时候,您才是追悔莫及呀!请我王三思!”

汉使还报,梁事皆得释,安国之力也。于是景帝﹑太后益重安国。孝王卒,共王位,安国坐法失官,居家。——《史记·韩长孺列传》

这件事能够解决而没有激化,很大程度上是韩安国的功劳,他再次解除了梁王的危机,避免了兄弟相残,稳固了大汉的内部环境,因此进一步得到了汉景帝和窦太后的器重。

建元中,武安侯田蚡为汉太尉,亲贵用事,安国以五百金物遗蚡。蚡言安国太后,天子亦素闻其贤,召以为北地都尉,迁为大司农。——《史记·韩长孺列传》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韩安国是大才,但也不免于流俗,王太后和田蚡主政时,处于自身利益的考虑,韩安国用五百金去贿赂田蚡。田蚡得到好处后,在王太后面前推荐韩安国,王太后又在汉武帝面前推荐韩安国,汉武帝早就听说过韩安国的贤名,加上母亲的推荐,便封韩安国为北地都尉,升迁为大司农,成为了三公。韩安国通过这种方式成为三公,着实有些讽刺的意味。

关于时间和悲伤的成语故事(每一个成语背后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和有趣的灵魂)(11)

韩安国的晚年很凄惨,因为他是力主和亲缓和矛盾的,但这和汉武帝开边兴利的国策是相背的,因此韩安国晚年多次受到汉武帝的斥责和打击,最后郁郁而终。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