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官窑和哥窑的底足区别(聊聊宋代官窑传世哥窑)(1)

闲来无事,挂画插花

瓷器鉴定文物真知堂:

中国是个泱泱大国。笔者垂髫之龄即雅好中国文化,文言文朗朗上口背诵如流。这么多年来,一直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所以收藏古董文物者,一是因为对古代艺术品的喜爱,再者,在收藏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深入研究,正符合笔者对古文化的喜好。

头条发起的哥窑其实是南宋官窑里面的理宗御用品,属于南宋官窑里面的绝品-御窑!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进入看看。哥窑的传说说完了,再来说点大家感兴趣的话题吧。那就是为什么说“官哥不分”。官窑和传世哥窑到底以什么标准来区分呢?

宋代官窑和哥窑的底足区别(聊聊宋代官窑传世哥窑)(2)

粉青偏灰釉,冰裂纹

瓷器鉴定文物真知堂:

我说的官窑不是北宋官窑,而是南宋官窑。北宋官窑由于没有一件可以确信的实物,目前也没有发现窑址,是比哥窑更大的一个秘密。很多朋友都声称自己有北宋官窑,可却连北宋官窑到底怎么回事都没搞清楚。现在网络上流行什么宋徽宗“雨过天青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什么弃汝兴官,都是演义。作为学术研究和藏品认证,根本是无稽之谈。更有为数众多的“宋徽宗”御题款官窑出世,笔者都不敢说它不对,否则一堆臭鸡蛋砸过来,那都会被打死(一笑)

北宋官窑由于时间特别短,仅仅在宋徽宗政和三年到宋钦宗靖康二年间生产(1113-1127),随后就随着北宋灭国,二帝北狩而废弃。所烧器物被金兵捋掠到了五国城(黑龙江哈尔滨附近),后来金人几次迁都,又被蒙古所灭。所以沧海遗珠,存世的几率极小。但不排除两岸故宫博物院中有北宋官窑存在的可能性。

宋代官窑和哥窑的底足区别(聊聊宋代官窑传世哥窑)(3)

色取浅白,纹取鳝血

瓷器鉴定文物真知堂:

而南宋官窑,我们所说的以前主要是修内司窑和郊坛下新窑。现在文献《中兴礼书》中详细记载了余姚曾经烧制官窑型瓷器,对南宋朝廷而言,余姚官窑烧制御用青瓷的主要时段在绍兴元年(1131)至绍兴十三年(1143)之间。

这篇文章讲的就是低岭头型余姚官窑瓷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链接进入深刻了解。

而除了余姚,还有苏州平江府,这个目前无考。除此之外,在浙江龙泉发现的极其类似南宋官窑的瓷器,应该也是属于南宋朝廷性质的官窑。所谓龙泉黑胎青瓷,和南宋官窑极其相似。无论器型和釉色,从简单的龙泉仿官来说是说不通的。还有文献中的董窑,东窑,余杭窑,乌泥窑,续窑,都是极为类似官窑器的,但这些名词目前全部都是未解之谜,等待后世学者解密。

宋代官窑和哥窑的底足区别(聊聊宋代官窑传世哥窑)(4)

浅白断纹

瓷器鉴定文物真知堂:

而笔者指出的传世哥窑,其实就是南宋晚期的修内司官窑文物的一种,那么官哥不分则很正常,因为本来就是一家兄弟。那么,目前学术界如何把官窑和传世哥窑区别的呢,主要依据是什么呢?

答案是铁线。凡是被认定为传世哥窑的官窑器,基本上都有黑色开片(俗称铁线),部分瓷器还有金丝铁线(黑黄相间的开片)。凡是无色纹片或本色纹片的官窑器,基本上都被认定为官窑。这里再引用一条文献(极为关键的历史证据)明高濂(明嘉靖万历时人)在《遵生八笺》曰“官窑品格大率哥窑相同,色取粉青为上,淡白次之,油灰色之下也;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者也”。”

宋代官窑和哥窑的底足区别(聊聊宋代官窑传世哥窑)(5)

墨纹又称铁线纹

瓷器鉴定文物真知堂:

也就是说官哥不分的说法在明代就形成了。粉青冰裂紫口铁足就是一般收藏者对于南宋官窑文物的认知。而浅白断纹(浅白或炒米黄釉开金丝铁线纹或铁线纹)则是所谓传世哥窑文物(宋理宗御窑)的特征。而鳝血纹的瓷器,目前认知度极低,本来存世数量也不多。

看到这,您搞清楚什么是官哥不分,如何区分南宋官窑和传世哥窑(宋理宗御窑)了吗?

分享真知识,传递正能量!如果你也喜欢收藏,不限于瓷器,欢迎关注瓷器鉴定文物真知堂!谢谢你的收藏和转发!图片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的辛苦工作。

需要更多文物鉴定知识和图片,可以百度瓷器鉴定真知堂!去笔者博客寻找。

宋代官窑和哥窑的底足区别(聊聊宋代官窑传世哥窑)(6)

宋代官窑和哥窑的底足区别(聊聊宋代官窑传世哥窑)(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