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宁芝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核工业四一六医院的医护人员放弃休假,坚守工作岗位,践行着医者初心,他们奋力抗击疫情的身影也深深留在了孩子心中。孩子们用画记录了自己眼中的父母。

作品一:《消灭病毒》

一个高女孩写给抗疫一线妈妈的信(眼中的抗疫父母)(1)

作者:郑婉小丁,4岁,检验科郑飞之女。

简介:乙亥末年逢大疫,染者上万逝千余。万人空巷犹不在,民悲国哀华夏泣。庚子正月公文出,医者集结举国呼。今夕逆行驰援鄂,三春归来听我歌。

作品二:《七步洗手法》

一个高女孩写给抗疫一线妈妈的信(眼中的抗疫父母)(2)

作者:杨星月,10岁,急诊科刘舒、普外科杨波之女。

简介:我的爸爸妈妈都是核工业四一六医院的医生,以前他们教我用“七步洗手法”清洗双手,但我总是嫌麻烦。这次新冠疫情,让我有了彻底的转变,每天回家主动洗手,生怕自己生病了。说真的,使用“七步洗手法”清洗的双手,可比平时干净得多。预防疾病从我做起,从洗手做起,让我们一起来洗手吧!

作品三:《抗击新冠小报》

一个高女孩写给抗疫一线妈妈的信(眼中的抗疫父母)(3)

作者:王佳语,9岁,肿瘤血液科吴小林之女。

简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定义、病因和传播途径,以及如何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识小报。

作品四:《抗疫英雄》

一个高女孩写给抗疫一线妈妈的信(眼中的抗疫父母)(4)

作者:王澜静,8岁,心内科黄琦之女。

简介:看到电视里播放的抗疫故事,听着坚信爱会赢的歌曲,深受感动。父母都是医护人员,耳濡目染,于是创作了这副作品。励志长大后成为一名医护工作者,救死扶伤。

当得知妈妈的同事赴武汉前线支援,深受感动,所以用画来给叔叔阿姨姐姐们打气。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英雄,一个ok的手势,代表所有人的心声,预示着我们终将战胜困难,迎来美好生活。

作品五:《记忆中的的印痕》

一个高女孩写给抗疫一线妈妈的信(眼中的抗疫父母)(5)

作者:余凌菲,10岁,采购中心余强之女。

简介:疫情发生以来,每天都很关注动态。在电视上看到驰援武汉的四万多的医护人员,有很多都被口罩勒起了红印或是溃烂,让我心疼不已!因为我的妈妈就是急诊科护士,非常的辛苦。这幅画,我想献给所有一线奋战的医护人员,她们带着伤痕的脸,是这个春天神州大地上最美的颜!

作品六:《那片白桦林》

一个高女孩写给抗疫一线妈妈的信(眼中的抗疫父母)(6)

作者:张天佑,3岁,康复医学科陈乐为之子。

简介:白桦的花语是生与死的考验。2020年的春节,新冠肺炎,席卷全球,妈妈说她的单位,有很多叔叔阿姨到了疫情最严重的武汉,接受生和死的考验。我们会像白桦林一样,等着他们平安的归来。

作品七:《彩色药丸》

一个高女孩写给抗疫一线妈妈的信(眼中的抗疫父母)(7)

作者:张天佐,3岁,康复医学科陈乐为之子。

简介:我的妈妈是一名儿童康复医生,她每天都要治疗很多生病的孩子,我希望有一种五颜六色的像糖一样甜的药,能让妈妈的小病人很快的好起来,不用再每天接受痛苦的治疗,能和我们一样享受快乐的童年。

作品八:《抗击新冠》

一个高女孩写给抗疫一线妈妈的信(眼中的抗疫父母)(8)

作者:邓茹月,11岁,耳鼻喉科蒋艳之女。

简介:2020年新春伊始,全国遭受了新冠肺炎的肆虐,全国医护人员都在与新冠病毒做斗争。妈妈所在的单位也派出了援鄂医疗队驰援武汉!你们是最美逆行者!希望这些抗疫英雄早日结束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凯旋归来!感恩有你们守护大家的健康!

作品九:《妈妈去上班》

一个高女孩写给抗疫一线妈妈的信(眼中的抗疫父母)(9)

作者:唐清妍,5岁,康复科颜梅之女。

简介:妈妈每天都在上班,真希望她天天都陪着我,但是病人需要妈妈的帮助。我最开心的事情就是妈妈下班回家抱抱我!

作品十:《孩子眼中的我》

一个高女孩写给抗疫一线妈妈的信(眼中的抗疫父母)(10)

作者:赵俊尧,5岁,急诊科熊丽丽之子。

简介:我的妈妈是急诊科的一名护士,她总是忙忙碌碌,为那些病痛的患者带去心理安慰,为他们做各种各样的治疗。希望“新冠战役”能早日胜利,让辛勤的医护叔叔阿姨不再忙碌!

作品十一:《救死扶伤的圣地》

一个高女孩写给抗疫一线妈妈的信(眼中的抗疫父母)(11)

作者:刘青青,3岁,心血管内科陈美玲之女。

简介:您把爱的情怀注入生命,用爱的付出换取他人的健康幸福,用爱的热忱欢乐世间万千人家,用爱的坚韧撑起患者心中的一方晴空,您就是上天派往人间的爱的天使。愿日夜辛苦劳作的医护人员们幸福一生。

作品十二:《医二代日常》

一个高女孩写给抗疫一线妈妈的信(眼中的抗疫父母)(12)

作者:李玥霓,眼科黄丽娟、放射科李虹成之女。

简介:六一儿童节,本来是儿童心目中可以与春天媲美的节日,但是医生们的孩子并不是那么期待过儿童节。六一儿童节放假一天,别的小朋友都有爸爸妈妈陪伴,可我们作为医二代家庭的孩子,只能在家中渡过或是在医院的值班室渡过。

作品十三:《站在爸爸身后看手术》

一个高女孩写给抗疫一线妈妈的信(眼中的抗疫父母)(13)

作者:曾子洵,7岁,骨科曾文之女。

简介:爸爸经常很晚回家,问他是不是在做手术,他说对啊。我问做手术是什么样的?他就发了一张照片,我说我想看,但是又不能进手术室,我就只能把自己也画上去,站在爸爸身后看着他做手术。

(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