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第二篇作战的主要原则(孙子兵法.计篇2)(1)

一、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参考翻译:

孙武说:“为将者能够按照我说的‘经之以五,校之以计,而索其情’,进行事先的计算、比较、分析,用这样的将领带兵打仗,必然取得胜利,就留用他。

为将者不进行事先的计算、比较、分析而盲目用兵,用这样的将领带兵打仗,必然只会打败仗,就应该除去他的为将资格。”

点评:

“将听吾计”这里的“计”就是指上文的“经之以五,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孙武在《孙子兵法.火攻》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

君主、将帅都不能意气用事,不能用感情代替理智,不能因为愤怒、生气而轻易开战。君主的一个错误决定会丧失江山,将帅的一个错误命令会导致全军覆没;气可以消,忿可以平,但国亡不能复存,人死不能复生。

君主、将帅对战争应该持谨慎、重视的态度,进行计算、比较、分析,这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前提。对待战前分析的基本原则就是“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计算、比较、分析的结果有胜算,才开战;没有胜算,就不要轻易开战。

二、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参考翻译:

孙武说:“计算各种利害得失,以供听断、裁决;接下来还需要营造良好的态势,以辅助具体外在军事行动的开展。而要怎么营造良好态势呢?以‘利’为最高准则,怎么有利怎么做。”

注解:

“计利”,计算利害,是一种形势分析。

“以听”,听,指听断、裁决。

“计利以听”,计算各种利害得失,以供听断、裁决。

孙子兵法第二篇作战的主要原则(孙子兵法.计篇2)(2)

例1、官渡之战(田丰、沮授的军事建议)

1、静态基本面的形势分析

(1)、五事(知己)

攻打公孙瓒整整攻打了一年多时间,军队非常疲劳。

百姓生活很困难,府库的钱粮也不很充足。

消灭公孙瓒之后,将领们普遍产生了骄傲的心理,不把军队少的曹操放在眼里。

(2)、七计(知彼)

曹操把天子接到了许都,我们去攻打他,大义名分上不好听。

曹操善于用兵、军队纪律严明,比公孙瓒强的多,不容易战胜他。

通过“经之以五,校之以计,而索其情。”计算、比较、分析的结果,沮授、田丰认为:虽然袁绍的兵力实力比曹操强大,但现在还不是攻打曹操的时机。

2、造势

(1)、领土内部要鼓励百姓务农,充实自己的府库,积累军需。

(2)、谴责曹操阻断了我们与皇帝的联系,换句话说就是谴责曹操挟持天子,找到一个合理的发兵的名义。

(3)、同时联合其他诸侯,共同讨伐曹操,分散其防守力量。

(4)、主力大军前进到黄河岸边的黎阳,多准备舟船器械,但不急于攻击,目的是把曹操的主力牵制在这里。

(5)、选拣精锐士兵,袭扰曹操领土的两翼,具体来说就是徐州和河南尹(今洛阳附近),因为曹操兵力不足,必然可以使曹军左右支应,疲于奔命。百姓也不能安心生产,用不了几年自然就会败灭了。

看了田丰、沮授的形势分析和造势计划,不知大家有何感想。依我看,袁绍如果采纳沮授、田丰的意见,历史必将改写。

三、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 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参考翻译:

孙武说:“用兵之道在于诡异莫测。

所以,明明能征善战,却假装软弱无能;

本来准备用兵,却假装不准备用兵;

要攻打近处的目标,却假装要攻击远处的目标;

要攻打远处的目标,却假装作攻击近处的目标。

敌人贪心,就用小利来引诱他;

敌人混乱,就乘机攻取他;

敌人实力雄厚,就谨慎防备;

敌人强大,就暂避锋芒;

敌人容易冲动,就设法挑逗他,使其失去理智;

敌人小心谨慎,就千方百计骄纵他,使其丧失警惕;

敌人安逸,就设法骚扰他,搞得他疲劳不堪;

敌人内部团结,就设法离间他,让他内部分裂。

在敌人准备不足的时间和地点,发起进攻,行动出乎敌人的意料之外。

凡此种种,是军事家用兵取胜的奥妙,只能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无法事先规定、刻板传授。”

点评:

曹操的注解:兵无常形,以诡诈为道。

受曹操影响,很多人以为用兵之道就是耍阴谋诡计。这是对《孙子兵法》的极大误解。

诡,诡异莫测。

“兵者,诡道也。”,这里其实是对上文“势者,因利而制权也。”的在实际用兵过程中的进一步阐述,孙武一口气列举了十二条“诡道”。而这十二条诡道,讲的都是以“利”为最高准则,怎么有利怎么做,临机应变,千变万化。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这四条,讲的怎么隐蔽自己的意图,造成对方的错误判断,引诱对方失误。

《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记载,李世民说:“我读古今兵书,发现关键就四个字,‘多方以误’,就是想尽各种办法引对方误判,做出错误举动,把破绽露出来。”

李靖说:“对,打仗就像下棋,一着失误,满盘皆输。”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 佚而劳之,亲而离之。”这八条讲的是,如何扬长避短、趋利避害。

“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条讲的是用兵的总原则,在敌人准备不足的时间和地点攻击。

“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战争是动态的,战场的形势瞬息万变,没办法呆板的预先传授具体的作战部署,只能“因利而制权”,怎么有利怎么做,临机应变,千变万化。

孙子兵法第二篇作战的主要原则(孙子兵法.计篇2)(3)

例2、官渡之战(曹操的应对与打法)

上面我们谈了田丰、沮授的建议,可是历史上,袁绍并没有采纳,而是听从了审配、郭图的意见开始南征曹操。

下面我们来看看曹操的应对与打法:

1、形势分析

袁绍方面:统一了北方,占据了北方冀、青、并、幽四州以及兖州的东部。袁绍消灭了公孙瓒后,封赏了有功之臣,安抚共同攻打公孙瓒的幽州刘虞旧部和乌桓部落;这时北方已经没有后顾之忧,是当时最大的军事集团。

曹操方面:在此之前分别消灭了吕布集团、打垮了刘备集团、击败了袁术集团、以及其它一些小的割据势力,基本占据了徐州、兖州的大部、豫州和司隶部的部分地区,成为中国第二大的军事集团。

曹操集团的优势:

(1)、挟天子以令诸侯,在政治上和争取民众支持上占据有利地位。

(2)、曹军位于中原,属于内线作战,可以较方便地集中主力对某一个方向进行作战。

(3)、曹军虽少,但经过严格训练和多次战争锻炼,非常精锐。

(4)、曹操善于用兵,而且能较好地听取手下谋臣、将领的意见。

曹操集团的劣势:

(1)、四面受敌。当时曹军位于中原地区,其北面和东面是袁绍,东南是孙策,南面是张绣,西南是刘表,西面是马腾、韩遂,有可能遭到各方面的进攻。

(2)、袁绍出身豪门,祖先四世三公,在社会上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比曹操大。

(3)、袁绍集团的地盘大,经济基础好,兵力多,实力占优。

(4)、曹军连年征战,部队没有时间进行休整和补充,而袁军相对只与公孙瓒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作战,部队的状况好于曹军。

(5)、曹军所占据的地盘在战争中所受损害较大,而北方四州相对稳定一些,这使曹军的粮草供应比较紧张。

形势分析的目的是“计利以听”,计算、比较、分析各种有利、不利因素,为制定合理、有效的战略、战术提供依据和凭证。

2、造势

经过上面的形势分析,曹操清楚自己的最大劣势在于“四面受敌”,有可能遭到各方面的进攻。为解除后顾之忧,曹操采取了以下外交行动:

(1)、安抚孙策:请汉帝拜孙策为讨虏将军,封吴候,同时为儿子娶了孙贲的女儿。

(2)、招降了南面的小军阀张绣,任命为扬武将军,并联姻,成为后来参加官渡战役的生力军。

(3)、安抚关中军阀:命钟繇为侍中守司隶校尉,督导关中各军阀将领;钟繇到达长安后,致信马腾、韩遂等人,为他们陈述利弊祸福,马腾、韩遂都送一子到朝廷为人质。

上文还提到西南面的刘表,刘表是袁绍的盟友,但是官渡之战之前长沙太守张羡举兵反叛,荆州南部四郡基本都脱离了刘表的控制,刘表一直在攻打张羡,这场战争牵制了刘表的主力;所以,袁绍虽然引刘表为外援想夹击曹操,但是未能实现。

官渡之战初期,正当曹操全力以赴布置对袁作战时,刘备起兵反叛曹操,杀曹徐州刺史车胄,占据下邳,屯兵沛县,并积极与袁绍联络,欲合力夹攻曹操。曹操分析了眼前的形势,认为“夫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袁绍虽有大志,而见事迟,必不动也”。遂于建安五年正月,率精兵东征刘备,一举占领沛县,收复徐州,转攻下邳,并迫降了关羽。刘备全军溃败,仅带少数兵马逃往河北投奔袁绍去了。曹操获胜后,还军官渡,以迎战袁绍。

至此,曹操把可能受到“四面受敌”逐一化解,确保确保全力以赴对抗袁绍。

造势,是指在形势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合理、有效的战略、战术,以便趋利避害、扬长避短。

3、推进过程中的造势,此消彼长(兵者,诡道。)

建安五年(200年)二月,袁绍亲率大军进军黎阳,派遣郭图、淳于琼、颜良进攻东郡太守刘延驻守的白马,刘延兵势微弱,被颜良军围困,情况紧急。四月,曹操决定率兵救刘延。他采纳谋士荀攸的建议,先自引兵到延津,佯装渡河袭击袁绍的后方,袁绍当即分兵西应。曹操却乘机率一支精兵向东奔袭白马,颜良措手不及,被关羽斩杀,白马之围遂被解出。

点评:

这里曹操就用到了十二诡道里的,“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袁绍又派大将文丑与刘备率五六千骑步兵渡河追击曹军。曹军当时只有骑兵五百余骑,危急之中,曹操令众骑兵解鞍放马,又将辎重丢弃在袁军来的路上。不久,文丑兵到,见到曹军丢弃的马匹、辎重后,你争我抢,乱作一团。曹操见此,命其500多骑兵立即上马,向袁军冲杀,袁军顿时溃败,大将文丑被斩首。此番曹军连斩颜良、文丑两员河北名将,袁军大为震动。袁绍下令退军阳武。曹操也还军官渡固守。

点评:

这里曹操用到了十二诡道里的“利而诱之,乱而取之”。

......

限于篇幅,这里不详细阐述官渡之战的过程。

我要强调一点,“兵者,诡道也”,是指在实际用兵过程中,在战局发展过程中的“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是一种动态的造势。

*小结:

《孙子兵法.计篇》主要讲:

1、 形势分析(“经之以五,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强调对战争应该持谨慎、重视的态度进行计算、比较、分析,这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前提。

类似于现代管理的SWOT分析,认清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2、 造势(“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

强调在形势分析的基础上,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化不利为有利,营造一种良好的态势。

类似于SWOT分析之后,怎么去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利用机会、化解威胁。

3、动态的形势分析与造势(“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

强调在战局推进的过程中,动态的形势分析,动态的造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