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塔莎古道(帕米尔高原塔莎古道考察)(1)

西北海之外

大荒之隅

有山而不合

名曰不周负子

——《山海经 · 大荒西经》

北京的塔莎古道(帕米尔高原塔莎古道考察)(2)

帕米尔高原独特的地形特征—山峰、河谷、洼地、堰塞湖

摄影/田捷砚

万山之祖 · 帕米尔

矗立于中亚的帕米尔高原,与东南的青藏高原连为一体,延伸出五大山系,东北的天山山脉,东南的昆仑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西南的兴都库什山脉,地理学家称之为帕米尔山结。它同样也是波斯语中的平顶屋,山海经中的不周山。按照自然地理状况,可分为八个部分,也称作八"帕"。由北向南依次为:和什库珠克帕米尔、萨雷兹帕米尔、郎库里帕米尔、阿尔楚尔柏米尔、大帕米尔、小帕米尔、塔克敦巴什帕米尔、瓦罕帕米尔,帕米尔也是我国塔吉克族和柯尔克孜族居住、游牧的世居之地。

北京的塔莎古道(帕米尔高原塔莎古道考察)(3)

帕米尔高原周围山系分布

大地构造的帕米尔地块和地理上的帕米尔高原边界是不一样的;西昆仑山的深大断裂纵横密布,地层岩石强烈变形破碎;高原快速升起的巨大相对高差体现在昆仑山地带,增强了外动力下切剥蚀能力。形成以山高坡陡、地形破碎、谷床峡窄、潭深水急为主的地貌特征。

北京的塔莎古道(帕米尔高原塔莎古道考察)(4)

帕米尔地块大地构造示意图

中国的边地亚洲的中心

新疆喀什,我国最西边的城市,曾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喀什老城中行走,你会看到历史停留过的痕迹。

喀什古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的生土建筑群之一,也是我国保存下来的最具古西域特色的传统历史街区,从汉、唐以来就成为丝绸之路上最美丽、最繁华,最具诗意和传奇色彩的城市,素有“喀什的灵魂”之称。

古城四处散布着“过街楼”、“半街楼”、“悬空楼”、“楼上楼”、小胡同等具有浓郁维吾尔族特色的住宅建筑群——高台民居。

它在喀什迷宫般的老城与现代高楼间交汇融合,古城位于喀什市中心吐曼河大桥一侧,与另一侧的高楼大厦形成截然不同的风景。

这里是丝绸之路北、中、南线的西端交点,也是维吾尔族、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文化的沃土。

北京的塔莎古道(帕米尔高原塔莎古道考察)(5)

维吾尔族人聚居的高台民居

摄影/朱明俊

公元1271年,马可·波罗一行三人从意大利出发,爬山涉水一路东行,经塔什库尔干到达了喀什噶尔,并把这一段经历写进了他的《游记》。1890年底,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翻越了帕米尔高原后,在风雪中走进了喀什,在这里经过休整,又和他的驼队出发,唤醒了沉睡的楼兰古城。10年后的一天,一位世界级的探险家斯坦因走进了喀什,然后南去沙漠发现了尼雅遗址。说不定哪条小街上就可能留下过马克·波罗的足迹,回荡过探险队的驼铃声。

穿梭于各式巴扎的古城小巷,听随远处木卡姆曲调悠扬,嗅寻香料与茶味在空气中弥漫,属于喀什噶尔的一切烟火气息在你身边慢慢发酵。

北京的塔莎古道(帕米尔高原塔莎古道考察)(6)

北京的塔莎古道(帕米尔高原塔莎古道考察)(7)

北京的塔莎古道(帕米尔高原塔莎古道考察)(8)

古城掠影

喀什老城没有中轴线,而是以艾提尕尔寺为中心向外扩展,因此这座寺院被称为“喀什的肚脐”。

坐落在喀什市中心艾提尕广场上的艾提尕尔寺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每到一年一度的“古尔邦”节,广场内外更是人满为患。

喀什古称疏勒,喀什(喀什噶尔简称,意为玉石般的地方)也是我国最西端的一座城市,东临塔里木盆地,西依帕米尔高原。它是南疆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农牧产品最大集散地,同时也是古丝绸之路上的商埠重镇,东西方交通的咽喉枢纽和东西方经济文化和文明的重要交汇点。

北京的塔莎古道(帕米尔高原塔莎古道考察)(9)

艾提尕尔清真寺宣礼塔

北京的塔莎古道(帕米尔高原塔莎古道考察)(10)

艾提尕尔清真寺礼拜堂外

山系美学 · 帕米尔

北京的塔莎古道(帕米尔高原塔莎古道考察)(11)

慕士塔格

摄影/岱天荣

作为“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山以其海拔7,509米的伟岸身躯傲然屹立在帕米尔高原。一个世纪以来,曾有许多探险者慕名而来,企图探求它的奥秘:1892年,英国皇家学会的康韦等人曾招摇而来;1894年,瑞典人斯文·赫定也率领探险队来到慕士塔格山下,他们曾经六次试图登上慕士塔格顶峰,但都未能如愿。

北京的塔莎古道(帕米尔高原塔莎古道考察)(12)

慕士塔格位置图

一般来说,冰川有两大类,即大陆冰盖和山地冰川,前者主要分布在高纬度地带,后者分布于中、低纬度的山地,而慕士塔格山上的冰帽则可以看成是这两种截然不同冰川的过渡类型。从远处望去,由于慕士塔格山顶仍保留着原始的夷平面形态,浑圆的山顶上终年积雪覆盖,形成了一种罕见的冰川类型——冰帽。在它的四周,共有16条深达1000~1500米的冰川峡谷,峡谷内巨厚的坚冰一方面向上溯源侵蚀,蚕食着圆形的山顶面,使顶部的岩石不断崩塌,其中有5条较大冰川的溯源侵蚀已快接近峰顶。另一方面,峡谷中的冰流又凭借着自身的重力,缓慢向下移动,在山体内部切出两壁几乎垂直的沟壑,有的已经到达山麓,铺散开来成为宽尾型冰川。在我国西部的山地中,只有慕士塔格山具有这种冰帽——山麓宽尾冰川型的冰川组合形态。呈唇状弧形排列的冰碛物,说明古冰川的规模远比现今宽大,其中还散布着星星点点的冰碛湖,这是气候干暖导致冰川退缩的结果。

北京的塔莎古道(帕米尔高原塔莎古道考察)(13)

慕士塔格峰与公格尔峰、公格尔九别峰以“三足鼎立”之势

雄踞昆仑山西段,号称“昆仑三雄”

摄影/李学亮

由喀什前往塔县的G318国道上,在临近奥依塔克冰川公园附近,我们将进入一片丹霞地貌峡谷,此处属于昆仑山系,山体颜色以红、灰、黄色为主,每一种颜色对应的都是千万年级别的时间沉淀。

亿万年以来,沉积环境的变化造就了地层中不同化学元素的积累,显现出深浅不一的色带,地壳的构造运动使得原本水平的地层发生了不同角度的倾斜和抬升,流水的切割和风沙的吹蚀将这些延绵不绝的彩色条带暴露于地表。

由于盐碱风化侵蚀而成的孔穴丹霞地貌,形成了这里特有的风蚀石窝地貌特征。陡峭的迎风岩壁上由风蚀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小洞穴和凹坑,直径大多约20厘米,深为10~15厘米,有时群集,有时零星散布,使岩石表面具有蜂窝状的外貌,故又称“石格窗”。它是由于砂岩表面经风化(包括物理风化和化学风化),吹蚀形成许多细小凹坑,又经风所携带的沙粒在凹坑内磨蚀形成,大的石窝则称为“风蚀壁龛”。

北京的塔莎古道(帕米尔高原塔莎古道考察)(14)

丹霞地貌峡谷

在慕士塔格山南麓的白沙湖是由古冰川刨蚀而成的冰碛湖。位于314国道边,取道盖孜峡谷来到帕米尔,白沙湖是遇到的第一个高原之湖。冰期来临时,慕士塔格地区发育了颇为壮观的山谷冰川。冰川挟带着砾石,循山谷缓慢下移,强烈地刨蚀着冰床,对山谷进行挖掘、雕凿,形成了多种冰蚀地形。其冰舌前端则因挤压、消融,融水下泄,所挟带的岩屑巨砾逐渐停积下来,成为横拦谷地的冰碛巨垅。其后,气候转暖,冰川消退,这里便潴水成湖。中巴友谊公路便是从湖边蜿蜒而上。为数不多的柯尔克孜牧民长年生活在这里。

北京的塔莎古道(帕米尔高原塔莎古道考察)(15)

白沙湖

摄影/岱天荣

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 帕米尔

北京的塔莎古道(帕米尔高原塔莎古道考察)(16)

3月的帕米尔高原,杏花是报春的信号

摄影/郝沛

帕米尔高原具有一些矛盾的特性。她既偏远又中心,既是险阻又是通衢。对于中国人来说,她是辽阔国境最西部的一个高原;然而,纯粹从地理的角度看,她位于欧亚大陆的中心偏南,恰似心脏那么强壮和耀眼。

北京的塔莎古道(帕米尔高原塔莎古道考察)(17)

摄影/赵登文

群山汇聚,高耸入云,帕米尔高原将亚洲大陆分割成东亚、南亚、西亚和北亚几个独立的地区,天各一方;同时,她又提供了一条条隐秘而坚韧的通道,让各地声气相通,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不同文明在这里相互碰撞交融,孕育出了极其灿烂神秘的异域文化。

北京的塔莎古道(帕米尔高原塔莎古道考察)(18)

摄影/赵登文

北京的塔莎古道(帕米尔高原塔莎古道考察)(19)

曲什曼拜火教黑白条石墓地遗址

摄影/于公尔

曲什曼拜火教墓地遗址位于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曲什曼村东北的一个台地上,台地东邻塔什库尔干河。

墓地因地表保留有大面积错落有致的黑白石条遗迹而得名。这个墓葬群是新疆考古队于2007年发现的,初步确定这是距今2500年左右的文化遗存,这个时期相当于秦始皇建立秦朝前300年左右。

汉代之后,随着粟特商贾逐渐垄断丝绸之路贸易和定居中国,他们将所信奉的中亚琐罗亚斯德教(祆教)带入中国内地,直至京师地区。

拜火教(即古老宗教琐罗亚斯德教)诞生于基督教之前,也曾是中东最有影响力的宗教,是古代波斯帝国的国教,在中国成为“祆教”,因为其崇拜火,又称拜火教。该遗址地面有规律地间隔铺满放射状的黑白色石块条,放射状的黑白石块条纹用于表现光线的明暗。

北京的塔莎古道(帕米尔高原塔莎古道考察)(20)

这里曾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蒲犁国的王城,

丝绸之路通往帕米尔高原的数条通道在此汇合。

供图/视觉中国

石头城坐落在帕米尔高原上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城外,这是我国唯一同多国边界相连的县。塔什库尔干,塔吉克族语称之为“石头城堡”。高耸在海拔3200多米高山土丘上的石头城,分为内城和外城两大部分,外城方圆3600多平米,已遭严重破坏,现在唯一可见到的是裸露出地面的墙基,炮台、住宅、遗址,轮廓仍然依稀可见。

公元644年,玄奘从印度取经东归路过此地,在《大唐西域记》中著述,“羯盘陀国周二千余里,国大都城基石岭,背徒多河,山岭连高,川原隘狭”,羯盘陀国即现在的石头城,城池内满地的大小石块,据传是当年守城将士搬运上来的抛擂石(古代用来作战防御时的武器),城池建筑也多以石块筑砌,内城依山头而建,直到清代、民国,石头城仍然是我国西部边境的重要边防哨卡。

北京的塔莎古道(帕米尔高原塔莎古道考察)(21)

瓦罕走廊位置示意图

从兴都库什山脉的诺夏克峰(海拔7485米)到喀喇昆仑山脉支脉克克拉去考勒峰(海拔5554米)之间,有一条东西向的狭长地带,把阿富汗的巴达赫尚省和我国新疆连接在了一起,最窄处仅15公里,最宽处也不过75公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瓦罕走廊。在瓦罕走廊内部,瓦罕河在群山间切出了一道河谷,形成了一条穿越帕米尔群山的捷径。于是在历史上,这一区域成了华夏与外邦交流的重要通道——高僧法显、玄奘曾沿着它西行求法;大唐名将高仙芝曾率轻骑冲出群山、灭小勃律国,重开丝路;马可波罗也是穿过这段通道才走向中原,觐见了元世祖……千百年来车轮滚滚,轿辇不息,无数僧侣、商贾绵延不绝地行走在这段通道中。

北京的塔莎古道(帕米尔高原塔莎古道考察)(22)

在瓦罕走廊上骑马走在前的是塔吉克人

他是后面两个柯尔克孜人的马夫

摄影/Wibowo

瓦罕走廊曾是欧亚大陆地区上古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是华夏文明与印度文明、中亚文明、波斯文明和欧洲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然而,这一切都止步于19世纪,当大英帝国和沙皇俄国在亚洲拓张自己的势力范围时,出于博弈需要,约定在双方势力交界处——当时的英属印度(今巴基斯坦当时属于其势力范围内)与沙俄(今塔吉克斯坦当时属于其势力范围内)之间隔离出一条缓冲带。于是便出现了这样的奇景:两个欧洲国家在中亚划界,私自瓜分了第三国的领土——当时属于清政府管辖的帕米尔地区,划给了第四国——阿富汗,造成了今天瓦罕走廊这段奇异的国界分隔。

古道新路 · 帕米尔

北京的塔莎古道(帕米尔高原塔莎古道考察)(23)

塔莎古道的陡峭险路,漫天沙尘

塔莎古道,蜿蜒穿越在喀喇昆仑苍凉的腹地,带着原始的开凿痕迹与塔什库尔干河、叶尔羌河相伴。

由于东自喀群起,因此最初习惯上被称为“喀群古道”。据玄奘法师记载:“从此东下葱岭东冈,登危岭越洞谷,溪径险阻风雪相继,行八百余里出葱岭至乌铩国。”

直到1998年,当时已经76岁高龄的著名史学家冯其庸先生在考察帕米尔高原时发现这条玄奘取经回国的山口古道,此古道为玄奘回国以后1355年来的第一次发现。冯其庸取塔什库尔干和莎车的字首将其称为“塔莎古道”。

塔莎古道在唐朝高僧玄奘行走之前就已经存在,至少1000多年的历史。玄奘法师西行取经时,高昌王麴文泰曾为其提供重要帮助。玄奘法师当时许诺,要在回国的路上为其在高昌国停留三年弘法。这个承诺造就了一段佳话,成为了这条古道的缘起。

北京的塔莎古道(帕米尔高原塔莎古道考察)(24)

位于瓦恰乡境内的盘龙古道

盘龙古道,位于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瓦恰乡境内,它横卧于昆仑山脉,海拔约4100千米左右,腾空远望像一条巨龙卧于山间,守望着这祖国西部的神山圣地。

北京的塔莎古道(帕米尔高原塔莎古道考察)(25)

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摄影/ 李学亮

塔克拉玛干,他在维吾尔族语意思为:“走得进,出不来”。

在西方探险家眼里,它是“死亡之海”。上世纪9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尝试着在塔克拉玛干松软的流动性沙丘上修筑公路。现在,已有两条沙漠公路南北贯通塔克拉玛干。

汉王朝在最强盛时,曾率先在塔克拉玛干做过修路的尝试。据史料记载,屯田在这里的汉代军民曾沿着和田河修过一条进入沙漠的道路,路旁都有胡杨和河流作伴,生态环境较好,但路很短,没使用多久便荒废了。在这之前,张骞通西域,提出了一条从古都咸阳经甘肃河西走廊,直达西域的交通线。据说张骞路过敦煌后,进入罗布泊地区的楼兰,然后发现,从这里可分成两道,一是南道:从楼兰出发,沿着且末河、若羌,到达于阗,再由此翻越葱岭(帕米尔高原),便可到达印度以及阿拉伯半岛;另一条是北道:沿着孔雀河上游到古焉耆、龟兹(今库车)、喀什,然后翻越冰达坂,可以通往中亚各国。这两条道路,分别是沿着塔克拉玛干沙漠南北边缘地带的河流而开拓的。

冰山下的“桃花源”

帕米尔高原素以冷峻、萧索、苍凉的景色著称于世。如果初春时节深入其中,我们会发现,河谷中有一条碧绿逶迤的绿洲带,那些沉寂已久的树上开满了白色或粉红的杏花。近300公里长的塔什库尔干河谷,每到春天都会形成一条壮观的杏花长廊。

北京的塔莎古道(帕米尔高原塔莎古道考察)(26)

北京的塔莎古道(帕米尔高原塔莎古道考察)(27)

杏花长廊

摄影/郝沛

在这里居住着塔吉克族人,他们的房屋大多正方平顶,墙壁多为石块砌成,屋顶用粗大树枝架起,然后铺上厚实的草泥,其间还留有通风透光的天窗。明媚春光里,塔吉克族妇女把挂毯、地毯等拿出来晾晒。“塔吉克”是这个民族的自称,意为“王冠”。这样一个被称为“离太阳最近”的古老民族,在这片世界屋脊之上生存下来,或耕作,或游牧,在烈日和荒漠的沙砾中生儿育女,叩拜神灵。

北京的塔莎古道(帕米尔高原塔莎古道考察)(28)

艾比比和她的女儿(塔吉克族)

摄影/李运刚

北京的塔莎古道(帕米尔高原塔莎古道考察)(29)

摄影/郝沛

北京的塔莎古道(帕米尔高原塔莎古道考察)(30)

摄影/赵登文

北京的塔莎古道(帕米尔高原塔莎古道考察)(31)

摄影/郝沛

活动亮点

01

史诗级的穿越之旅

北京的塔莎古道(帕米尔高原塔莎古道考察)(32)

"帕米尔"在塔吉克语中意为"世界屋脊"

摄影/李志刚

喀喇昆仑公路、塔莎古道、新藏公路、盘龙古道,最顶级的公路风光我们将一次尽收眼底。

02

回溯帕米尔万年地质变迁

北京的塔莎古道(帕米尔高原塔莎古道考察)(33)

丹霞地貌峡谷

我们将在地质专家的指导下,学习不同的岩石构造,认识地理是如何对新疆特有的历史文化造成影响,实地了解帕米尔高原的地质变迁。

03 感受少数民族异域风情

北京的塔莎古道(帕米尔高原塔莎古道考察)(34)

塔吉克族

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我们在沿途会感受到最淳朴的少数民族风情,在当地少数民族的家里与他们共进晚餐,深入了解新疆地域文化。

带队专家、领队及摄像师

北京的塔莎古道(帕米尔高原塔莎古道考察)(35)

穆桂金

现任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第四纪科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主要从事干旱环境的形成及演变过程等方面的研究。多次率队穿越沙漠腹地、进入罗布泊无人区、登上昆仑山高海拔寒区考察。

领队 戚明宇

中国国家地理科学考察活动领队,曾带队前往帕米尔高原、天山山脉、云南、四川、广西,江西等地开展考察。

摄像师 封宇

从事摄影、摄像工作多年,擅长各类纪录片、广告的拍摄。曾参与BTV北京卫视《大西山》、《紫禁城》、《百年历程》、央视《中国影像方志》等多部纪录片的拍摄。央视《2022东西南北贺新春》节目录制,2022冬奥圣火传递纪实片摄像。

行程介绍

Day1 3月22日

喀什集合

-欢迎晚宴,行前说明会

-帕米尔高原地理主题讲座

-晚餐&住宿:喀什

Day2 3月23日

喀什

-拜访艾提尕尔清真寺,触碰这座城市中心悠久的历史脉络

-在喀什古城内感受各式巴扎的文化底色

-穿梭于喀什夜市之中,感受异域文化的热情

-晚餐&住宿:喀什

Day3 3月24日

喀什-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

-行驶在喀喇昆仑公路上,穿越盖孜峡谷,沿途考察丹霞地质结构的演变

-行摄并考察白沙山、公格尔峰、慕士塔格峰、喀拉库里湖,感受其壮丽辽阔之美

-探秘曲什曼拜火教遗址

-晚餐&住宿:塔县

Day4 3月25日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尔乡

-造访石头城遗址,金草滩、瓦罕走廊

-行摄盘龙古道,到访冰山下的“桃花源”

-晚餐&住宿:塔尔乡

Day5 3月26日

塔尔乡-叶城

-穿越塔沙古道

-去往“美玉之河”——叶尔羌河支脉水系

-大同乡小同村

-晚餐&住宿:叶城

Day6 3月27日

叶城-和田

-穿行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

-去往叶城烈士陵园

缅怀对印反击战中牺牲的英勇烈士

-晚餐&住宿:和田

Day7 3月28日

和田解散

活动详情

·

活动时间:

2022年3月22-28日(7天)

·

活动地点:

新疆喀什、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塔尔乡、叶城、和田

·

活动费用:

16000元/人

(中国国家地理科学考察会员享9.8折)

3人以上(含3人)共同报名享会员折扣

·

活动组织方:

中国国家地理科学考察部

费用说明

·

费用包含:

食宿、门票、保险、活动内交通、讲解、领队等相关费用

·

费用不含:

往返活动地的大交通费用

不可预见和个人因素所产生的费用

报名方式

·

微信报名:

点击下方“微信小程序”,填写提交个人信息,我们会在接到信息后及时与您电话联系,引导您完成报名。

·

咨询电话:

中国国家地理科学考察部

010-64852136;010-64851539

(工作日9:30-18:00)

活动联系人:戚明宇 15151436266

客服cngexpedition

北京的塔莎古道(帕米尔高原塔莎古道考察)(36)

北京的塔莎古道(帕米尔高原塔莎古道考察)(37)

行走|记录|新知

-END-

文字编辑 | 戚明宇

微信编辑 | 戚明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