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在人体中所占比重,如何代谢?如何影响人体正常生理活动?

第一,人体内的水主要分布于两大间隙,即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又可分为血浆和细胞间液(或称组织间液)。这些间隙水含量或体内总水量随不同性别、年龄及组织而有差异。成年男性总水量约占体重的60%,其中细胞内液40%,血浆5%,细胞间液15%。成年女性总水量约占体重的50%,其中细胞内液35%,血浆4%,细胞间液11%。小儿体内含水量高于成人,总水量约占75%,其中细胞内液45%,血浆4%,细胞间液26%。体内脂肪组织的含水量最少,为25%~30%,而肌肉为76%。因此应考虑小儿、肥胖或消瘦者体液含量的特点,平时注意供水,患病时防止或纠正水平衡失调。

水的代谢力(水在人体中所占比重)(1)

水的来源-凉白开

人体每日除与外界交换水分外,体内各部分体液的水分也不断相互交换。细胞内液的水分及其中所含的各种物质的交换,都需要通过细胞外液。在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外液通过机体对水的调节机制,维持一定的动态平衡。

在正常情况下,水的摄入量与排出量大约相等,以保持体液的恒定性。

水的摄入主要从饮料及食物中得,少量来源于物质代谢水。代谢水又称内生水,是三大营养素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其中每克糖类产生0.6ml水,每克蛋白质产生0.42ml,每克脂肪产生1.07ml。在强体力活动时,若需要从肌糖原或肝糖原分解产生能量,则可另外产生一部分代谢水。

水的代谢力(水在人体中所占比重)(2)

水的来源-茶

水的排出通过肾脏、皮肤、肺和胃肠道等器官。

肾脏:肾脏产生尿液的范围变动很大。一般成人每日尿量为500~4000ml,超过4000ml者多属病态。最低尿量为300~500ml,取决于其中溶质负荷(包括钾、钠、氯、尿素等)。最大溶质负荷可高达1400mmol/L。如果尿液排出少于最低量,代谢产生的废物将堆积于体内,影响细胞功能。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自然灾难、宇宙飞行等,供水受到限制时,可通过限制所摄取食物的种类来强制性地减少肾脏泌尿。例如限制蛋白质和盐的摄取以减少尿素和钠的排出;摄入足够的糖类(100g)以防止酮体产生,有助于减少酮体、电解质等溶质负荷。婴幼儿的肾功能尚未完善,只能排出少量电解质,其最高溶质负荷约为700mmol/L,因此,他们不应摄入过多盐、过高蛋白质或过于浓缩的配方膳,以免增加肾脏负担。

皮肤:人体为了维持正常体温,通过皮肤汗腺排汗,通过血管舒缩作用,散发或保留热量。出汗有非显性和显性两种。非显性出汗即不自觉出汗,很少通过汗腺活动产生,在寒冷季节仍继续进行。一般成人每日由此蒸发的水分约300~500ml,它和呼吸时由肺部丧失的水蒸气构成了所谓非显性失水。婴幼儿体表面积相对较大,故非显性失水也较多。非显性出汗丢失电解质少,通常可省略不计。显性出汗是机体调节体温的重要机制之一,它是汗腺活动的结果。此种出汗量因运动量、劳动强度、环境温度和湿度、海拔高度、代谢产热以及人体热适应能力而异。

肺:人体呼吸时丧失水分的多少与呼吸交换的容量和呼吸深度有关。一般来说,快而浅的呼吸,由于大部分气体来自肺部的死腔而未与体温平衡,所含水分较少,因而丧失的水分也较少。相反缓而深的呼吸,所丧失的水分则较多。在高热条件、高原地带以及呼吸性碱中毒时,由于呼吸加强,失水量可增至1L以上。

水的代谢力(水在人体中所占比重)(3)

水的来源-饮料

胃肠道:正常情况下,由粪便中失去的水分不多,约100~200ml,但每日从胃肠道分泌的消化液包括唾液、胃液、胰液、胆汁和肠液共计8~10L。这些分泌液大部分在回肠和结肠近端被吸收。在呕吐、腹泻、胃肠道引流、肠瘘和肿瘤等病理情况下,可引起胃肠道分泌液大量丢失,从而产生水和电解质平衡紊乱。

水的代谢力(水在人体中所占比重)(4)

水的来源-食物

今天,你知道水的代谢了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交流营养知识。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