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影视行业的高速发展,我国每年电视剧的产量相当可观。而在近些年来,这些可观数量的电视剧作品中,却存在着一个有趣现象:往往电视剧本身“大热”,但其中的插曲却传唱度很低。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990年传唱度很高的十首歌曲(为什么现在大热)(1)

其实在上世纪的影视作品中有着很多传唱度很高的插曲。比如,我们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很少会有人注意到,它其实是当年电影《风云儿女》(1935年)中的插曲。还比如,作品《海外赤子》(1979年)中的插曲《我爱你,中国》甚至比影视作品本身更具流行度。到了改革开放之后,电视剧《渴望》(1990年)中的《好人一生平安》、《红楼梦》(1987年)中的《枉凝眉》、《西游记》(1986年)中的《敢问路在何方》。这些作品无不耳熟能详。每一部高收视率的作品中总会出现一些让人们高度喜爱的音乐作品。但近来不缺大热的电视剧,却很少能听到传唱度很高的影视剧插曲了。我想其中的原因不免有如下几点:

影视剧的大量出现和网络的高速发展

首先,影视作品的大量涌现和网络时代的快速发展可以算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原因了。

1990年传唱度很高的十首歌曲(为什么现在大热)(2)

《还珠格格》影视带

影视作品的喷薄而出与插曲的“遇冷”有什么关系呢?在20世纪时期,广大民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其实都是比较单调枯乏的,看电视就变为了每个家庭主要的娱乐方式。但当时的电视频道比较少,电视节目也就很少,能在电视上收看到的影视作品就更少了。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还珠格格》能够获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彼时观众的选择性较小。若放在现在,或许就没有那样的光景了。在面对为数不多的影视作品的时候,观众对这些作品必然都是如数家珍,不愿放过其中一丝一毫的情节。那么,影视剧作品中的插曲自然而然也就受到了“爱屋及乌”式的同等对待了。如此也就很能理解当年《还珠格格》中的插曲,如《当》(动力火车 演唱)、《雨蝶》(李翊君 演唱)等歌曲的走红了。

1990年传唱度很高的十首歌曲(为什么现在大热)(3)

而如今,影视作品的喷薄而出,同时网络的快速发展,也就导致了观众的选择越来越多。很多电影电视作品都能通过网路的方式进行收看,大量的观众在观看的时候甚至都会选择跳过片头和片尾。同样道理,插曲部分也很容易被“快进键”,甚至直接拖“进度条”的方式来伺候。如此一来,影视作品中的音乐插曲又怎还有更多被展示的机会?缺乏被展示、被关注的机会,那么其流行度不高也是情理之中了。

1990年传唱度很高的十首歌曲(为什么现在大热)(4)

便捷的网络观看

流行音乐的繁荣和插曲本身的不足

其次,当下流行音乐的快速发展繁荣以及插曲本身质量不高又是不可回避的原因。

内地的流行音乐在经历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开拓试验期之后,在八九十年代迎来高速发展,到而今已是多元而繁荣的时期。本质上而言,影视作品中的插曲也应该隶属于流行歌曲的范畴之中。那么,作为流行歌曲中的一个分支,电视原声 DRAMA OST (OST:Original Sound Track的缩写,字面意思是原始声音轨道,即原声)和电影原声 MOVIE OST ,在流行音乐快速繁荣、甚至有些臃肿的当下,地位几何?

1990年传唱度很高的十首歌曲(为什么现在大热)(5)

华晨宇

我们不妨比较二者的创作及演唱配置。作为“大热”的流行歌曲,除了通过网络等宣传手段(如短视频app、微博、微信朋友圈等方式)外,其本身的创作团队也是极具实力的。比如说之前比较红的一首流行歌曲《光年之外》,其原作词作曲都是由香港大热的创作歌手邓紫棋完成的,在发行的2016年末却并未取得很大反响。后又经过当红小生华晨宇改编,两人又在随后的《歌手2018:歌王之战》中合作演唱此曲,由此掀起了一股“浪潮”。整首作品的音乐总监是梁翘柏、弦乐部分则是由靳海音弦乐队完成。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和团队才铸就了这首还算有不错流行度的歌曲。

1990年传唱度很高的十首歌曲(为什么现在大热)(6)

专业弦乐队

而反观我们大部分的电视原声或者电影原声,其创作及演唱的配置相对就会低很多。甚至很多影视剧的音乐作品的演唱是由演员出身的主演完成的,比如之前很火的电视剧《大江大河》,其中的推广曲《大江大河》由王凯演唱,王凯本身是演员为主业,虽有不错歌唱实力,但相较专业歌手还是稍有距离。而其中另一首歌曲《时间走过》虽然请了专业的歌手来演唱,但雷佳这个名字似乎并没有多少名气,而填词谱曲的作者董颖达也稍显“平凡”了一点。

1990年传唱度很高的十首歌曲(为什么现在大热)(7)

《大江大河》海报

但其实这些也都只是其次,真正的问题还是出在了插曲本身,其本身不够被重视以及缺乏特色。

《甄嬛传》中的那首《红颜劫》你还会记得吗?歌词本身其实很具意境:“斩断情丝心犹乱,千头万绪仍纠缠……古今痴男女,谁能过情关?”,演唱也找来了歌手姚贝娜,可为什么还是终究让人遗忘了呢?没有能够让人记住的句子,没有让人为之一振的旋律,仿佛是千百首雷同的中国风歌曲拼接而成,失了自己的特色;还比如当年让孙红雷更上一层次的大作《潜伏》,一部扣人心弦的历史谍战剧,其中使用到的《深海》一曲取自苏联歌曲《神圣的战争》的音乐旋律,连歌词都是直接翻译。这样的插曲又怎么能有自己独特的展现?

1990年传唱度很高的十首歌曲(为什么现在大热)(8)

《潜伏》剧照

《不见不散》(出自电影《不见不散》)中孙楠那句高亢的:不见不散,be there or be squre;《精忠报国》(出自电视剧《三少爷的剑》)中屠洪刚那句有力的:堂堂中国要让四方~来贺~。这些都是让人记住的点,而反观现在一些大热的影视剧作品中的插曲,似乎少了些特点,少了让人记住的点。这是一大硬伤。

自身的孤陋寡闻

当然,也不排除一种可能,就是听者自身的孤陋寡闻,可能有些电视剧的插曲本身传唱度还是可以的,只是我们自身没有听过就觉得不够“红”。不过,这也毕竟是少数,如若真的大红大紫,不早就街头巷尾、人尽皆知?

不知你对这个问题还有一些怎样的想法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