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学科固有的属性,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今天小编就来聊一聊关于教师资格考试基本常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教师资格考试基本常识
1.根据学科固有的属性,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2.根据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可以把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3.校本课程→由学校(教师)制定→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4.社会、知识和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5.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6.泰勒原理: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
7.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也是考试命题、衡量各科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
8.课程计划包括:教学科目的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其中,课程设置是课程计划的首要问题和核心。
9.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核心是课程目标。
10.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等是基本而特殊的课程资源。教材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教师。
以人为本学生观
(1)学生是发展的人
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学生是独特的人
①学生是完整的人;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①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③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新课改的教师观
1.教师角色
(1)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4)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教师应该是社区型开放的教师
2.教师行为
(1)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
(2)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
(3)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
(4)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新课改的教学观
(1)教学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新课改评价观
(1)坚持以学定考评价理念,落实发展性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关注人的发展,强调评价的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
(2)注重评价内容综合化,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
(3)注重评价主体多元化,建立学生、教师、家长、管理者、社区和专家等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制度。
(4)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新课改的具体目标
(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
(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
课程内容的三个层次
(1)课程计划又叫教学计划,是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由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2)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使课程计划分学科展开。
(3)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讲授提纲、参考书、活动指导书以及各种视听材料。人们常把教科书与讲义简称为教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