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军旅片火热,但让人印象的大概有《亮剑》、《历史的天空》和《激情燃烧岁月》了,三部剧中的主人公李云龙、姜必达和石光荣爱憎分明、性格强烈,威望甚高,所率领的队伍所向披靡,赢得了将士们的爱戴。

资历:

李云龙是湖北人,篾匠出身,因为参加黄麻暴动加入红军,历经战士、班长到长征前已经位列团长,到达陕北后率171团参加了著名的西征战役,失败后率残部回到延安。抗日战争爆发后,被任命为八路军358旅新一团团长、独立团团长,曾因击溃坂田联队、全歼山崎大队、攻破平安县城声名晋西北,并得到了总部首长盛赞和蒋介石、阎锡山等人的嘉奖。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中原突围、跃进大别山和著名的淮海战役,解放后已官居代理军长职务。1955年授勋时被授予少将军衔。

李云龙比不过石光荣(李云龙姜必达石光荣谁更有魅力)(1)

姜必达是安徽人,学徒出身。在准备结婚当日因日本军队攻破家乡逃难至麒麟山内,误打误撞参加了新四军,历任小队长、中队长、县大队大队长、麒麟山军分区司令员,到解放战争时担任二师师长职务,朝鲜战争爆发后率部入朝参战,1955年授勋时被授予大校军衔。文革前官至军长职务,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同年退休。

石光荣是辽宁人,农民,孤儿,早年参加东北抗联,抗日战争时期历任战士、班长、营长,解放战争时期任186团团长,参加过辽沈、平津和渡江战役,此间被任命为师长,朝鲜战争时率部入朝参战,回国后任东辽军区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文革前夕被授予少将军衔。

三人中李云龙参加革命最早,石光荣次之,姜必达最晚,在职务方面李云龙职务最高,石光荣、姜必达大致相当。

年龄:

从内容中可以获知的信息,李云龙的年龄在电视剧里有所体现。赵刚曾经说过组织规定年龄职务够标准,就可以结婚,谁眼馋也没有用。当时中央有“二八五团”的规定,证明李云龙的年龄已经超过二十八岁,此时李云龙刚经历反扫荡率部突围撤进大山,八路军副参谋长就是在这一时期牺牲的,在根据黄麻暴动的时间,李云龙的出生日期可定位在1910年左右。

姜必达是在抗日战争时期走上革命道路的,根据他参军的时间和日军攻入安徽的时间,大概为1939年,随后在1988年授衔时中央规定大军区级职务的副职六十三岁,正职六十五岁,军级五十五岁。文革结束时,姜必达仍旧是军长职务,到1988年授衔时他被授予中将军衔,可以得出此时他应当位列大军区首长之列,因此他的出生日期可定为1922年左右。

李云龙比不过石光荣(李云龙姜必达石光荣谁更有魅力)(2)

石光荣的出生日期则很好鉴定,根据他回蘑菇屯感人肺腑的回忆和退休时间、级别,以及建军57周年全家大聚会时褚琴说的一番话,石光荣的出生时间应该在1914年前后。

三人中李云龙年龄最大,石光荣次之,姜必达最小。

军事才能:

李云龙参加革命后,经历过长征、西路军作战;在抗日战争中击溃坂田联队、全歼山崎大队、攻打平安县城,这些经典战例受到国共双方和敌军的高度关注;解放战争中赵庄阻击战更是被三野首长高度赞誉。

姜必达参加革命后主要在麒麟山一带开展游击作战,通过革命洗礼和上级领导教导,逐渐成为区域性的军事主官,也受到敌人的关注,在解放战争中通过围追堵截一举歼灭了高汉英部队,解放了庐江城,在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青化里之战成为他的经典首笔,并被美国西点军校列为经典案例教材。

石光荣参加抗联后,由于日军对东北地区的残酷围剿,抗联发展缓慢,他的主要事迹在解放战争,石光荣曾经参加过血战四平以及辽沈、平津战役和渡江作战,朝鲜战争爆发后率部队赴朝参战,在解放战争中的青石岭战役因为指挥失误导致两个营600多人牺牲,成为他一生挥之不去的愧疚。

李云龙比不过石光荣(李云龙姜必达石光荣谁更有魅力)(3)

三人中李云龙指挥过多次经典战役,军事指挥才能最高,姜必达的青化里之战让他一战成名,但能拿出手的也只有这次战斗,所以只能次之,石光荣青石岭一役失利成为他一生的污点,只有敬陪末位。

家庭方面:

李云龙在赵家峪被妇救会主任秀芹倒追,新婚之夜却被日军特战队抓进平安县城,李云龙冲冠一怒为红颜,率队攻击,不料秀芹却遭挟持,死于炮火之下;后来李云龙在淮海战场负伤住院,在养伤时娶到具有小资情调的小护士田雨,由于两人在生活习性不同,婚后多次发生冲突险些离婚。在对待田雨家人上,李云龙对岳父大呼小叫,极其不尊重,也让田雨十分尴尬。

姜必达在参加革命时迷上了新四军“军花”东方闻英,并为之痴情,锲而不舍最后终于俘获美人芳心,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东方闻英不幸牺牲,姜必达悲痛欲绝,险些酿成大祸。解放后和最初发妻韩春云重述前缘,但因怀念东方闻英,竟把女儿起名“东方红”(后改名姜东方),而显得对妻子不够尊重。

石光荣在解放东辽进城时,发现欢迎人群中的褚琴后,便下功夫进行追求,得到了褚琴父母的肯定后,组织又对其做了大量的工作,褚琴才极不情愿的嫁给了石光荣,婚后两人磕磕绊绊,褚琴经历了争吵、离婚等一系列家庭风波后,选择了漠视,最后因石光荣一场大病而重归于好。在对待孩子方面石光荣严厉的不近人情,也让长子石林十几年没有回过家。但石光荣对待褚琴的父母却是尽心竭力,对待岳父和岳母十分孝敬,最后还为他们养老送终。

三人皆有大男子主义思想,对待妻子方面各有欠缺,但在对待岳父母和老家乡亲,石光荣做得最好、最接地气,姜必达一般,李云龙最差。

个人人缘:

李云龙和战友丁伟、孔捷几乎同时间参加革命,后来共同升迁,最后官至军长,几十年峥嵘岁月的战友情谊自不可说,就李云龙攻打平安县城,丁伟、孔捷为了减轻李云龙压力冒着全军覆灭的危险阻敌增援,到文革中孔捷精心抚育含冤自尽的李云龙子女就知道他们的关系非同一般。

此外李云龙在赵家峪遇袭时拼死救出赵刚,在和坂田击战后回援救出张大彪,魏和尚遇害违反军令剿灭清风寨,段鹏犯错撕毁转业命令都可以看出李云龙的秉性和风格。而所谓“真心换真心”,赵刚、和尚、段鹏这些人和他也是同舟共济,荣辱与共。

李云龙比不过石光荣(李云龙姜必达石光荣谁更有魅力)(4)

姜必达和战友的冲突比较多,早期要不是杨廷辉保护他,就算不被敌人消灭,也会被战友杀掉。随着时间的沉淀,虽然他成熟了许多,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还是十分紧张,与张普景不停地较真,差点让其调走;东方闻英牺牲他情绪失控大骂陈墨涵,弄条野狗将陈墨涵的“雪无痕”咬死,让陈墨涵怨恨他几十年;发小朱预道和他同时参加革命,但姜必达却只把他当成跟班,而没有当成兄弟,所以文革中朱预道“反水”,致使姜必达被捕,也不是没有个人原因的,所以在人际关系上他比李云龙要差一大截。

石光荣和胡毅同是四野的团长,两人通过最初在战场上较真而相识,后来一路走高惺惺相惜成为挚友,最让人感动的是他的警卫员小伍子在文革中受到冲击,以致有了自杀的念头,石光荣问讯后千里迢迢赶到四川,把小伍子接到东辽自己家中保护起来,浓浓的战友情不言而喻。

三人的人缘李云龙付出的最多所以收获最多,石光荣虽然义薄云天但因朋友不及李云龙多只能次之,姜必达因为自己狂妄蛮横、不善经营只能排在末位。

受到冲击:

李云龙的结局是具有悲剧色彩的,最早在鄂豫皖根据地因为“肃反”运动就差点性命不保,之后还算一帆风顺,但到了“文革”,因为阻止造反派“井冈山”冲击军事禁地被捕,因不堪侮辱而饮弹自杀。

姜必达和李云龙一样也经历过两次冲击,在纯洁运动中,他被万古碑等人报复关进改造院,受尽折磨差点被秘密处决,幸亏杨廷辉及时从西北归来才幸免于难。在“文革”时,他再一次受到冲击,不过这次他只是下放农场劳动,并且最终熬到了平反的那一天。

李云龙比不过石光荣(李云龙姜必达石光荣谁更有魅力)(5)

石光荣比起李云龙和姜必达要好得多,他在参加革命后几乎没有受到冲击,就连在“文革”那样的环境中,他依然担任参谋长职务。虽然他曾经发牢骚说自己已经被“挂”了起来,但终究在运动中没有受到冲击,还算比较幸运。

受冲击程度石光荣最轻微,姜必达次之,李云龙因自杀受到的冲击程度最大。

综上所述,李云龙、姜必达、石光荣都是革命战争时期我党的优秀指挥员,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们都具有鲜明的性格和人格魅力,为我们展现了革命先烈有血有肉有担当的一面,而三部电视剧也成为军旅剧中的经典,让人百看不厌。

,